2017年10月19日這一天,鄭欽豪站在阿布達比的頒獎台上,勇奪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木工金牌獎,他與58國、1300多位選手在長達22小時的比賽後,成功脫穎而出,替公東高工拿到睽違了21年的金牌。
鄭欽豪出身在台東的木工世家,學齡前就跟著父親到工地工作,並且能自行組裝一些簡單的櫃子,一般小孩會想要買玩具,鄭欽豪與一般小孩不同,他想要的玩具他都自己做,將那些剩餘的材料做成他喜歡的玩具。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開啟了鄭欽豪對於木工的天分。
鄭欽豪求學階段進入台東的公東高工技職學校,本來只是為了升學,但三年的學程之後,由於對木工的熱愛,他沒有選擇立刻升學,而是多留兩年在學校繼續學習更深一層的技藝。
回顧在公東這五年期間,他平均一天訓練10小時,包括白天上課與晚上的夜訓,一整天下來,沒有多餘的時間休息,累了就直接躺在簡陋的木工教室地板上睡覺。
在公東高工後期,他決定嚐試走國手這路,105年10月參與國手選拔,代表國家出國參賽。
選上選手後,他到台南接受長達十一個月的集訓。在製作內榫(註:內榫: 木材間做的榫接,不用打釘用榫接法,可讓木材壽命延長)的技巧上,因為慣用的施作工法與指導老師所教的不同,一直被指導老師質疑為什麼施作工法那麼奇怪。之後他跟指導老師與學長不斷反覆檢討,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將這部分技術修正回來。
選手的長期的高壓訓練免會出現低潮,但鄭欽豪從中找到了調適自己的方式,例如集訓老師與原本所學不同時,他試著轉換自己的心境,跳脫出原有的模式,先試著接受。他說,「如果你不去試,怎麼知道新方法好不好」。這些也成為他後來做事的不敗法門。
為了更專精木工技法,他除了一般的機器製作,更專研手工的施作,如此便能看到更多細節,放慢腳步進而用心思考,養成嚴謹的做事態度與方法,潛移默化培養出工匠精神。
鄭欽豪認為,金牌的成功心法在於得失心不要太重,「我總是把自己想成是最弱的,但是會用小心翼翼的心態來面對,盡最大努力做好,不要愧對自己、事後想起來不要後悔,也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這次參加國際賽拿下金牌,鄭欽豪的父親鄭朝福要他別因此自滿,只跟他說:「你只是完成人生的第一個目標」。父親也要鄭欽豪要懂得記取失敗的教訓。之前他共參加過六次大型比賽,但前二次連前三名都沾不上邊,也因為比賽沒有上榜,他決心急起直追,反覆練習對應任何突發狀況,付出相當的努力與汗水,終於拿下金牌。
現在的鄭欽豪很享受做木工的過程,因為喜歡覺得很享受,並沉浸在這過程之中,駕馭著熟練的木工技法,未來的鄭欽豪,將主攻設計,他說,每塊木頭都是有溫度的,他期望能為每一塊木頭注入新生命。
成功不是偶然,只有努力並全力以赴,不停練習,直到成功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