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看選手》誰是台灣奪牌大熱門? 你一定要認識的三個新生代小將 台灣最速男╳ 楊俊瀚 用基本功抗低潮 只為走到更頂尖

看選手》誰是台灣奪牌大熱門? 你一定要認識的三個新生代小將  台灣最速男╳ 楊俊瀚 用基本功抗低潮 只為走到更頂尖

賴若函

話題人物

攝影/林韋言

1077期

2017-08-10 11:42

台灣最速男╳ 楊俊瀚 用基本功抗低潮 只為走到更頂尖

等了三十年,台灣終於在今年七月,再次等到有選手在亞洲田徑錦標賽奪牌,而且一舉拿下一百公尺銅牌,以及首面兩百公尺金牌!二十歲的楊俊瀚,台灣「最速男」的名號當之無愧,兩年前他才十八歲,就打破全國紀錄,成為二百公尺短跑紀錄保持人,今年再下一城,一百公尺全國紀錄也破了。

 

身為今年世大運台灣有望奪牌的選手之一,在跑道上意氣風發的楊俊瀚,面對媒體,幾乎是個害羞的省話王,一旦熟稔起來,和他朝夕相處的物理治療師李瑋君形容,「是沒有架子、非常會撒嬌、喜歡人家照顧的孩子!」 

 

有阿美族血統的楊俊瀚,具有運動天賦,國小時跟著當田徑教練的舅舅練跑步、也打棒球,最後是因為,「跑得快,而且覺得跑步很帥!」楊俊瀚決定專攻田徑。 

 

升上花蓮縣立體育實驗高中前,楊俊瀚已經是國內中學運動會一百公尺與二百公尺冠軍,以及世界中學運動會的銅牌得主。少年得志,沒有讓楊俊瀚變驕傲,反而比起其他還在找人生方向的同學,更加專注在「跑更快」這件事情上。 

 

就在選手生涯屢創高峰、離奧運越來越近的時刻,楊俊瀚卻在今年三月受到嚴重的運動傷害,對他而言,是最難走過的一段路程。 

 

受傷的一個月當中,不但要放棄很多比賽,也要讓拉傷的肌肉完全放鬆、接受治療,「在這段時間裡,我學習面對低潮,要怎麼正面用行動去改變。」楊俊瀚說。 

 

從楊俊瀚念高中就認識他的經紀人張凱傑說,楊俊瀚是一個很有想法的選手,「心智年齡比同年齡人成熟很多,個性冷靜,不容易衝動。」只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他即使遇到挫折也會壓抑情緒,需要主動找他聊。 

 

自我突破不為獎  練英文放眼國際 

 

在意外受傷的期間,身旁人看見他的低潮,不敢跟他多談,但是楊俊瀚說,他的心中其實是不停在思考,受傷的原因、怎麼用行動去改變現況,「我每天都問物理治療師,為什麼要安排這個、那個項目?」 

 

李瑋君鼓勵他可以趁機補足其他基本功,加強核心穩定能力,「比起其他選手,他較晚經歷這樣的運動傷害,所以挫折感強烈,但他也很聰明,只要信任你,就會照著努力去做!」 

 

走出受傷低潮的第一場比賽,楊俊瀚旋即在亞洲田徑錦標賽拿下台灣史上第一面短跑金牌。面對掌聲包圍,他很誠實地說,「以前也會追求輸贏、成績,但最近我才真的開始覺得要追求的是自我突破,不是為了拿獎牌。」 

 

在一天結束後,楊俊瀚會反思訓練過程中的一切,並透過信仰找到安定的力量,「我總是告訴自己不要陷在負面情緒中,不然無法走到更頂尖。」曾經到國外移地訓練數次,對於歐美發展成熟的運動科學,以及各國好手的良性競爭,也讓楊俊瀚心嚮往之。

 

自己坦承英文「很爛」的楊俊瀚說,現在一周上兩次英文課,目的是為了有機會到國外多看看。這位跑遍台灣已經無敵手的年輕小將,邁向國際,還有無限可能。

 

楊俊瀚
(攝影/林韋言)

 

楊俊瀚
出生:1997年
經歷:2017年亞洲田徑錦標賽200公尺金牌、2014年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200公尺項目銅牌、台灣全運會100公尺、200公尺紀錄保持人
學歷:台灣體育大學競技運動學系就讀中

延伸閱讀

冬奧今開幕,一張表看中華隊賽程!從田徑轉戰雪橇,她如何克服沒有雪的環境?4位台灣選手背後故事
冬奧今開幕,一張表看中華隊賽程!從田徑轉戰雪橇,她如何克服沒有雪的環境?4位台灣選手背後故事

2022-02-04

田徑場上最動人一幕!英選手腳傷「無法跑」不願退賽 「努力5年只為今天」邊哭邊走完200M
田徑場上最動人一幕!英選手腳傷「無法跑」不願退賽 「努力5年只為今天」邊哭邊走完200M

2021-08-05

從田徑三鐵「跨界」到舉重,陳玟卉原來「只想吹冷氣」 世大運失利,教練一句話推她走向奧運
從田徑三鐵「跨界」到舉重,陳玟卉原來「只想吹冷氣」 世大運失利,教練一句話推她走向奧運

2021-07-29

77歲勇奪世界田徑賽冠軍!火箭阿公:有目標,人生才會過得快樂
77歲勇奪世界田徑賽冠軍!火箭阿公:有目標,人生才會過得快樂

2019-09-25

最好的想念就是遺忘悲傷 她喪偶花1年走出去,攀喜馬拉雅山、玩田徑出國比賽!
最好的想念就是遺忘悲傷 她喪偶花1年走出去,攀喜馬拉雅山、玩田徑出國比賽!

2019-08-06

和自己賽跑的人!日本大學田徑公開賽 楊俊瀚再刷新全國紀錄
和自己賽跑的人!日本大學田徑公開賽 楊俊瀚再刷新全國紀錄

2018-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