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馬來西亞傳統華人家庭,父母強烈的重男輕女觀念,讓法國巴黎保險集團台灣區總經理黃𨭎葹從小就體認到一個殘酷事實,凡事只能靠自己,「女兒當自強」。
女兒當自強 從小不平等,施妙計爭取留美機會
「高中畢業後,我想到美國念書,被爸爸臭罵一頓,認為一個女孩子,怎麼能花家裡這麼多錢?」或許想為自己爭一口氣,從小,黃𨭎葹就在思考究竟怎樣才能成功,讓父母刮目相看。但,這個問題沒人能解答,她只好自己從書中找答案。
「中學時,我買了一百位偉人的故事書,邊讀邊做筆記,將偉人特徵一筆筆記錄下來。例如,愛因斯坦擁有勤奮、創意特質,就把這些項目打勾。」她說,「從來沒有人教我如何成功,所以我就向偉人學習,只要認真學,總有一天,這些都會變成自己的特質。」
這一百位偉人教她的事很多,最重要的一課,是耐挫力與解決事情的能力。後來她也自我證實,一個人若心志強大,就不易被眼前利益迷惑,才能擁有未來。
黃𨭎葹知道自己要什麼,且懂得為達目標,須「因人制宜」。「父親不讓我去美國念大學,堅持要我在國內念就好。我跟他說,不能去美國,那我也不念大學了,高中畢業後,我就到菜市場擺攤賣冰。我知道父親愛面子,很怕朋友看到我在賣冰,讓他丟臉,他只好硬著頭皮答應。出發前,他還放話:如果錢用光了書沒念完,你也不用回來了。」
從底層做起 為了養活自己,正職之外兼兩份差
但,頂著美國名校精算學士光環,黃𨭎葹回到馬來西亞找工作卻不順利。「大學畢業後,我有半年找不到工作,心情沮喪。後來進入大東方保險公司,雖然學的是精算,卻只能從最底層的行銷做起,月薪約台幣七、八千元。」她說,當時歷經亞洲金融風暴,大環境並不好,沒得討價還價。
黃𨭎葹心想,「我沒有經驗,有人願意收留我、讓我學習,還每月給我零用錢,已是太幸運了。」不過,當時馬來西亞交通不太便利,只能開車上下班;「爸爸幫我付了頭期款買車,薪水有大半都在繳車貸、付油錢,要養活自己,只能靠兼差。」
傍晚五點半,黃𨭎葹下班後,就到公司理賠部門賺外快,每天兩小時。七點半到八點這段時間,她必須迅速解決晚餐,因為八點半開始,還有第二份兼職數學家教在等著她。這樣一份正職,兩份兼差的日子,她一過就是五年。
把時間填得這樣滿,她卻不覺得辛苦,「因為都在學習,心情反而很愉快。當時,我就是不計較結果,拚命賺錢養自己,當然也不清楚以後要做什麼。」不過,她從百位偉人身上學到的沉著、毅力、冒險特質,已潛移默化地發揮在職場上。「第一份工作薪水雖然少,但我發現自己喜歡幫人解決問題,從過程中,真正看到了工作的價值,不是金錢、而是在解決難題後的自我滿足。」
職位一路升 享受解決難題的過程,能力更精進
最明顯的例子,是她當時家教賺的錢比保險公司還多,如果將兼差變成正職,財富累積速度一定更快,她卻不短視近利,「我知道,有些路是讓你擁有現在,但有些路能讓你擁有未來。」
在這樣的心態下,她的職位也一路攀升,從銷售負責人、亞洲區分銷負責人、亞太區副行政總裁,遇到的問題更大、也更棘手,「只有不斷解決迎面而來的問題,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她的同事便分享,「See See(黃𨭎葹的英文名)有很多觀念跟一般人不一樣,每次跟她開會,都有不同啟發。」像她喜好閱讀,勤做筆記,每晚睡前都要檢視自己有沒有做到「偉人特質」,思索著如果要做到,該如何執行,看哪些書。
比方說,想擁有「公共演講力」,她就會擬定方案,將所有能達到「完美演講」的條件逐一列出,例如眼神交流、讓聽眾有切身感受、要適時移動、注意語速、語調及音高等,「我每晚一定會花時間檢視,想想今天是否有成功地說服別人,有或沒有,是因為做了哪些,或哪些事沒做到。」
這個「將成功條件列表檢視」的習慣,黃𨭎葹從中學開始,直到工作,維持了十年以上。「我讀過一本書,說要建立一個習慣,至少要做三十七次。但我給自己定下九十次目標,所以每項偉人特質,必須檢視三個月,做起來才會到位,才能戰勝自己的惰性。」
或許對她而言,現在不必像小時候,時時刻刻以偉人特質自我鞭策,但「挫折過後,回歸初心」,一切心態都要回到最初,已成了她每晚「自我對話」的最重要習慣,「這就是修行,試驗自己的能耐能否一直放大,如果發現已到極限,對我來說,這才是最大的失敗。」
黃𨭎葹(中)樂於和同事分享讀書心得,十多年來從不間斷。
(攝影/劉咸昌)
黃𨭎葹
出生:1968年
現職:法國巴黎保險集團台灣區總經理
經歷:忠利保險亞洲區分銷負責人、中國中意人壽副總經理
學歷:美國愛荷華大學精算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