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擔任蘋果董事的坎伯爾,雖低調行事,但實際上他是科技業三大巨頭執行長的良師益友。
蘋果甚至因為他逝世而推遲財報發表,坎伯爾為何如此重要?
一生反抗權威的賈伯斯為什麼沒有反抗大他十五歲的坎伯爾,兩人反而維持至死不渝的師徒關係?擔任蘋果董事,同時也是Google及其CEO舒密特(Eric Schmidt)良師益友的早期,賈伯斯說:「幫助他們,就是傷害我。」坎伯爾回應:「我只是提供意見讓他們把公司經營得比較好。」賈伯斯的理解包容下,他繼續擔任兩個公司的角色。
蘋果同事紀念坎伯爾的留言,都在強調,當很多人不看好蘋果時,坎伯爾卻信任賈伯斯和蘋果,坎伯爾一直相信,包括賈伯斯在內的這些具有創意才能的徒弟,都同時擅長經營管理的能力,並協助他們定位與發展。他也認為CEO應該賦權工程師發揮創造力的本能。他透過搏感情、說故事、提問、傾聽、挑戰和人力諮詢,讓賈伯斯等人自我探索而意義建構,肯定並發揮自我扮演的角色。
九七年賈伯斯重回蘋果不久,在附近散步時,經常逛到鄰居坎伯爾家敲門造訪,坎伯爾說:「有天賈伯斯告訴我:『我希望你加入蘋果的董事會。』」賈伯斯生病期間,兩人也常在周末一起散步。坎伯爾幾乎不受訪,也很少談他教練的機密,更不談他聽到的個人心聲,高處不勝寒的領導人的確需要坎伯爾這樣的良師益友,分享人生和事業的感受,賈伯斯一生很會把握和創造機會接近來自不同社會系統的良師益友,但和坎伯爾最能互信。
坎伯爾說,他眼看著賈伯斯「從一個創意的創業家到真正成為經營大公司的CEO。」坎伯爾也就在接觸賈伯斯後,逐步發展出科技領導人教練的專業知能。
賈伯斯曾說他喜歡莎士比亞的《李爾王》,親子關係應該是他隱密追尋的方向,「背叛」他的生父和呵護他的養父,都不足以成為他發展事業和改變世界的角色楷模,但坎伯爾的良師益友和賈伯斯的互補共學,卻造就了兩人相得益彰的投緣。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