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尼飄洋來台,他進到鐵工廠,每天在火花中與焊槍為伍,一做就是四年,但鐵工下班後的真正身分,其實是才華洋溢的作家‧‧‧‧‧‧
二○一二年,家鄉在印尼的王磊(Justto Lasoo)直到來台灣的前一天,才知道要落腳在台中豐原的鐵工廠。為了讓自己能堅強面對新的生活挑戰,Lasoo入境隨俗,取了有三個石頭的中文名字,他說:「王磊,就是『石頭王』的意思。」
若留在家鄉,王磊一個月頂多賺一萬多元台幣;但在台灣,一天工作連同加班經常超過十個鐘頭,每月就可以賺到三萬元。他說,「來台灣就是要努力工作賺錢,才能好好照顧家人。」
宿舍小房間裡,一張單人床和書桌,就是王磊的全部家當。桌上的筆記型電腦,是他轉換為「文青」的另一個世界。「每次當我(用印尼文)寫作的時候,心裡的感受就會釋放出來,什麼都可以寫,就感覺很快樂。」鐵工的粗獷和文青的細膩,在王磊身上,沒有反差,只有驚奇。
寫出遊子心聲 熱愛創作 還向總統投書
下班後第一件事,王磊會換上印尼傳統服裝,做回穆斯林(編按:Muslim,指伊斯蘭教信眾)的自己。打開筆電的瞬間,壓力頓時放下,思鄉的情緒如泉湧不歇。「現在寫的,是講一個移工,很想念印尼的爸爸。就像有時候,我會想念我爸爸一樣。」
每一個獨自來台打拚的靈魂,總能透過網路文章的交流,互相撫慰。「雖然我們都是一個人,但是寫故事出來分享,就感覺有很多人在一起。」這是王磊愛上寫作的最大原因。
王磊甚至成立了印尼筆社台灣分社,鼓勵更多和他一樣的移工參與創作。「工作時,勞動是義務;創作時,就是自己想要的勞動。」
當然,寫作有時還可以為自己的權益發聲。今年台灣總統大選前,王磊在媒體用印尼文投書了一封「給未來總統的信」,提及穆斯林祈禱的自由、固定休假的權益(尤其是看護工作)、降低仲介費等,期盼新領導者,能為外來移民帶來正面的改變。
年初,王磊的新書《我在福爾摩沙找到一道光》出版,網友們紛紛下訂。適逢周日,他提了一大袋新書,從豐原搭車來到台北車站大廳,準備交給訂書的朋友。從事看護的優妮捧著新書說,「在台灣工作的印尼人看這本書,會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辛苦,可以激勵人心、給大家加油。」
除了寫作,王磊也透過演講,和移工朋友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在《印尼之聲》雜誌的教室裡,王磊台上講述生活點滴、台下笑聲不斷,現場互動熱絡。
激出正面力量 經常演講 分享心路歷程
《印尼之聲》雜誌負責人沈天德表示,「起初王磊以讀者的身分寫信來,我們發現他很會寫作,就邀他來當特約作家,有時也請他來激勵一下印尼移工朋友。」
有空的時候,王磊還會參加歌唱比賽、登山活動,用行動認識台灣這片土地。他說,「很多美好的事物、風景,要親身體會,才能深刻感受。」
儘管異國生活充實而忙碌,每當夜深人靜,王磊最想念的,還是家人,「只有打電話時,才感覺比較踏實。」新婚不到一年的他,談起相隔兩地的妻子,一臉靦腆的笑容。
在炙熱的工廠,焊鐵工是支撐王磊文青夢的現實身分,他從書寫找到樂趣,把寫作當激勵人生的動力,未來返國仍會筆耕不輟。暫拋文青夢,回到工作的日常,坐在工廠小板凳的他,專心凝視著焊接點,每一次的火花,都得精準到位;一如他每一回的書寫,都能寫進心底。
(本文與大愛電視台《大愛全紀錄》合作,影音檔:https://youtu.be/8NA5_y2586I,本系列完)
王磊(Justto Lasoo)
出生:1979年
現職:焊鐵工、作家、印尼筆社台灣分社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