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五日下午,屏東大鵬灣賽車場開放會員試車的平凡日子裡,賽車道上,藍寶堅尼、保時捷……,一輛接著一輛車,伴隨著高速運轉的引擎爆裂聲,在眼前呼嘯而過。
一瞬間,震耳欲聾的引擎噪音,停了。安靜的空白,掠奪全場的注意力,一輛披著藍色外衣的嶄新賽車,優雅地滑進起跑線。眾人紛紛停下手邊的事,轉頭看向這輛命名為Miss E的賽車,沒有一般汽油引擎的狂噪,外人根本分辨不出它到底有沒有發動,但外觀冷酷的Miss E,早已準備好。
將Miss E推出維修區後,七、八名穿著黑色T恤,上面印著「X」字樣的年輕小夥子,興奮地不顧規矩,一溜煙爬上賽車道旁的圍欄,凝視著車子的一舉一動。
「哇!」其中一名叫黃德軒的車隊人員,在車子起步十秒後,忍不住驚呼出聲,「因為太安靜,我還以為車子壞了!」當車子進入第一個大彎道,消失在視野範圍後,不同於其他賽車總是車未到聲先到,Miss E安靜得有如使出隱身術,直到藍色車身重現眼前,才讓眾人鬆了口氣。
這不是魔術現場,更沒有後製效果,Miss E安靜的祕密,在於它不需要使用一滴汽油,是一輛電動賽車,而且還是一輛台灣設計、台灣製造,更有高達九成零組件來自台灣,真正能在賽場馳騁的台灣第一輛電動賽車。
而Miss E的幕後推手更是大有來頭,一位是曾為特斯拉搭建起亞洲供應鏈、特斯拉前資深供應商開發工程師齊塔克(Azizi Tucker);一位則是連續創業家暨知名設計師洪裕鈞,台灣松下企業第三代,則是他另一個為人所熟知的身分。在TED×Taipei的一次偶遇,促成他們兩人共同創辦「行競科技」(XING Mobility)。
他們像一把鑰匙 打開前所有未有的商業模式
「市場恐怕太小了。」即便如南台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李卓昱、北科大車輛工程系教授吳裕沂如此肯定開發電動賽車對台灣車業的意義,卻還是不免擔心行競科技的未來。在路上看不到電動車,賽車運動也不盛行的台灣,「電動」加上「賽車」,在一般人眼中就是兩個罕見產業的交集,大概只有對兩者有異於常人的熱情,才會一頭栽入。
的確是,創立這家公司,是因兩人都對車子有著超級熱情。但對他們來說,打造手工電動賽車,可不光只是熱情,也不是最終目的。這輛車,是一把鑰匙,能夠打開一個前所有未有的商業模式。
「玩, 是最好的研究方法」,愛因斯坦這句格言,才是打造這台賽車背後的關鍵思惟。在齊塔克和洪裕鈞眼裡,Miss E更像是一輛可行動的未來運輸實驗室,是一個乘載著偉大願景的夢想推進器。
「我們是在為『未來』工作,不是為『市場』工作。」面對外界的懷疑眼光,洪裕鈞這麼相信著:「這可能是台灣未來可以走出去的方法。」他口中的未來,就是電動車產業未來的各種商機,而Miss E就是那把鑰匙。
要了解,電動車和傳統汽車產業完全不同。當傳統汽車產業早在上個世紀每個齒輪、螺絲都已經規格化,電動車產業則開啟了從零到一的全新想像。從Miss E身上的零件,乃至電力系統、軟體,都代表著一個機會。
(圖/行競科技提供)
透過賽車做研發測試 將成果銷售給其他商用車
一般來說,電動車的研發和設計,需要蒐集大量的數據,還得經歷三至五年的車廠冗長驗證過程,才能夠走到市場。
這時候Miss E的重要性就出現了。齊塔克解釋:「我們天天改良(這輛賽車),迫使我們開發出更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他指出,賽車經過二至三次賽事所能蒐集到的數據,可以抵上實驗室一年的研發成果。透過在Miss E蒐集到的資訊,未來行競研發的各種創新零件、系統,要賣出或授權給其他電動車廠商時,就可以端出自己的測試數據,告訴車廠,這些創新零組件可以被使用。
一般人沒有這種知識和經驗,但是齊塔克有。「我對之前做的不太滿意。」齊塔克帶著記者到停在一旁的特斯拉Roadster跑車,打開後車廂,指著裡面長方形的黑色電池盒,說道:「這散熱做得不夠好,而且這樣的設計很難應用到其他領域。」
他這一句話,就足夠做出一整個新的電池產業。「我想專注在超高馬力輸出。」這一次,他要做出與之前在特斯拉截然不同的電池系統。他解釋,Miss E身上的賽車電池系統,特色就是短時間內的超大流量放電性能。所以,行競未來可以把這套電池系統應用到電動垃圾車、電動城市導覽巴士等,需要在短時間內催出大馬力的車輛。他透露,「將飛機拉回停機棚的電動拖車,最有可能是我的頭號應用目標。」
吳裕沂認為,在大者恆大的汽車產業裡,台灣想發展整輛車的難度相當高,但行競透過賽車做研發測試,再將成果授權或銷售給其他商用車,在他看來,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從事早期投資的心元資本創辦人鄭博仁,是行競科技第一位外部投資人。他記得,有一天洪裕鈞邀請他到行競位於新北市泰山的工廠,參觀完,洪裕鈞和齊塔克問他:「Matt(鄭的英文名),我們想把這件事變成一門生意(real business),你怎麼看?有沒有興趣一起來做?」
鄭博仁不諱言:「如果當時他們告訴我,他們只是想做賽車,我就不會從基金領投。」但聽完他們所擘畫的未來,鄭博仁知道,這是一個更廣大的夢想舞台。
不只做電動賽車 也能吃下電動城市 電動拖車市場
「你知道,所有車子都是利用F1賽車測試最新技術,因為標準最高。在這(指Miss E)可以用的,可能只要拿二○%,就可以用到一般車子上。所以當他做出來,能應用的領域非常多,從投資角度就很清楚了,你做出來是很大的市場機會。」他說,「這對我是很關鍵的事情:人要對、市場要夠大,剩下就是多多禱告。」
這,就是行競科技未來的全貌:有自己的超級實驗室、又有超級員工的電動車研發公司,還有一個充滿想像的市場。唯一的問題是:齊塔克為什麼選擇台灣作為研發基地?
曾經,在台灣發展硬體事業被視為理所當然,但過去幾年來,市場大趨勢的轉向,加以中國紅潮的大浪來襲,那個曾讓人驕傲的硬體製造業,就像不斷下修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一樣,早已讓人的信心盪到谷底。
然而,當台灣人在不斷貶低長久投入的硬體製造業、一再回頭懊悔錯失轉型時機,抬頭又只看到中國惡狼環伺時,齊塔克卻看到另一番風景。對他來說,台灣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寶庫,更是他要實現夢想的最佳選擇。
身為特斯拉前一百號員工,齊塔克曾經一手搭建起特斯拉在亞洲的供應鏈。他回憶當時,「一年間往來美國和亞洲,飛行超過一百趟。」走遍日、韓、中、泰、台灣,亞洲對這位美國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
因此當他離開特斯拉,決定自行創業時,第一個浮現的就是這幾個亞洲地區。他分析,日本雖然可以做高品質產品,但市場卻是比較保守的;而中國則比較適合生產大量低價產品;至於泰國,在他眼中是個有趣的環境,但是生活步調慢,交通狀況也不好。
「我想做少量高價的產品,台灣絕對是最好的地方。」齊塔克知道,在台灣的成本或許不是最低的,但論技術、品質,台灣都不輸人。
更重要的是,台灣擁有便捷且完整的產業鏈。以行競位於泰山的工廠為例,開車到最近的供應商,大概只需十分鐘,隨時都可以到現場和廠商討論問題。
位於新北市新莊的金屬CNC(電腦數值控制工具機)加工廠、環球事業負責人李志宏的印象就很深刻,「有一天,他(指齊塔克)忽然衝進來,說要請我們幫忙他在一周內趕出CNC加工件。」李志宏驕傲地說,「他對我們很滿意。」自此成為行競長期合作夥伴。
供應鏈快速、完整 九成零組件可在台灣取得
不只是環球事業,大多數供應商距離行競的工廠,都在半徑一百五十公里內,而最遠的大概就是為他們打造碳纖車殼、高雄嘉鴻遊艇集團旗下的先進複材廠。整體來說,有高達九成零組件,他們都可以在台灣取得。
因此齊塔克不只一次對洪裕鈞說:「在別的國家很難達到一輛車可以這麼快(做出來),夢想成真的時間最短。」他也告訴員工:「台灣是從零到一最簡單的地方。」
事實上就如同齊塔克的觀察,車輛中心工程師張光仁指出,台灣有能力做出很好的馬達、控制器等電動車關鍵零組件,「但一直以來的問題在於,沒有人出來整合。」這也是齊塔克很替台灣感到可惜的地方,「大家只做自己的,沒人要做跨領域的事。」因而浪費了這些長久打下的製造基礎,更無法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加乘效果。
瞄準少量高價產品 這,才是台灣未來出路
此外,Miss E的身上,還有約一成的高階零組件,是來自歐洲廠商。在齊塔克拜訪台灣供應鏈的過程中,他發現那些必須從歐洲商高價購買的產品,其實台灣廠商也可以做到,甚至有的根本就是來自台灣。
曾經,齊塔克試圖說服台中一家避震器廠商生產和法國廠商同等級的產品,「我知道他可以做到。」他攤了攤手,「但他們害怕走到更高階的市場。」他不能理解,「歐洲公司從這些少量高價產品賺到很多錢,台灣公司在做一樣的工作,卻只想追逐低價的大量訂單。」
這和齊塔克信奉的,是截然不同的經營哲學。行競員工黃彥喆記得,有一次他們需要一個客製螺絲。當時供應鏈廠商的回覆是,做二百五十顆,價格一萬元;然而齊塔克卻堅持只要先做出五顆原型產品,而非一下就做量產品,即便代價是八千元。
五顆八千元,多付兩千元,就可以多拿二四五顆螺絲,這不是簡單的數學問題?誰會那麼笨只拿五顆?事後,齊塔克告訴黃彥喆,過去類似的決策,曾讓他為特斯拉省下數百萬美元的支出。「他寧願在小地方投資多一點。」黃彥喆說。
行競科技電子工程師蕭育杰也表示,在時間和價格間,齊塔克總是寧願用更高的價格,換取更快的時間,「因為研發是在做沒人做過的事」,要比別人更快一步。這就是他看待價值及價格,與台灣截然不同的地方。
而在尋找供應鏈過程中,台灣廠商另一個普遍現象也讓齊塔克感到沮喪。曾經,為了尋找賽車車架供應商,他特別來到腳踏車展,因為他知道,這些腳踏車管只要經過些許調整,就可以是賽車車架。但整整四天下來,他走遍每一個攤位,「每個人一聽到賽車就搖頭。」直到最後,才終於有一家叫東侲的腳踏車商對他說了:「Maybe。」而這家公司就如同齊塔克所預期的一樣,確實有能力打造出他心目中的賽車架。
試車揪出愈多問題愈好 這,才能離完美愈來愈近
「最好不要一開始就告訴對方要做的是賽車。」齊塔克自嘲,這是他從這次經驗學到的溝通技巧。
一次次的經驗證明,台灣確實如齊塔克看到的,能夠做出國際水準的創新產品。但關鍵在於,鮮少有人敢勇敢跨出那一步。
齊塔克認為,台灣廠商之所以會拒絕踏出舒適圈,最大的問題出在信心。「他們不願意做,是因為擔心失敗。」但他想告訴這些業者:「你要能接受失敗,然後繼續研發,就會成功。」就像在大鵬灣測試這天,行競科技合夥人江嘉仁就是這麼想的:「我們希望(試車)發現愈多問題愈好。」
這正是齊塔克想為行競建立的文化:「身為工程師,你應該做困難的事,如果我在周二學會一件事,到周三我要做一件我不懂的事;如果我周三還在做周二已學會的事,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不怕失敗勇於創新 這,才是該有的企業精神
這也是為什麼行競科技工程師林宇中最初是因為散熱專長加入行競,但齊塔克卻在面試當場就告訴他:「我不希望你來這邊只是做散熱。」而所有行競科技的員工都會告訴你,齊塔克總是交給他們沒有嘗試過的任務,失敗對他們來說是常有的事。但齊塔克看著他們不成熟的失誤,卻鮮少斥責,就連有次引起爆炸意外,在發現沒人受傷後,齊塔克也只是哈哈大笑,再冷靜地分析問題,告訴他們應該如何思考,如何尋找資源。
事實上,受到齊塔克鼓舞的不只是這些年輕小夥子,連洪裕鈞也說:「在遇到Azizi之前,我不敢想像過去的白日夢會有真正成行的一天。」
就這樣,他們一直朝著未知前進,到了今天,就連行競科技合夥人謝宗憲都不免對行競的作為感到有些瘋狂:「現在這個夢想比一開始大太多太多了。」他坦言,「追夢追到很大,大到會怕!」
畢竟,對比福斯、豐田等眾多國際汽車集團,或是特斯拉這個電動車產業的領先起跑者,和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Faraday Future、中國蔚來汽車(Next EV)等有富爸爸撐腰的新興電動車廠商,行競科技的資本額僅僅有新台幣一千七百萬元。更不用說,行競科技的團隊裡,除了齊塔克有豐富經驗,其他就只是一群剛從學校畢業,只有滿腔熱血的年輕人。
這樣的夢想,任誰看了都不免覺得太天真,也太瘋狂。但回想當年的特斯拉、Space X(太空探索科技),又有哪一個不曾瘋狂過?有一天,行競可能會成功,也可能失敗,但比成功與否更重要的或許是,他們讓人重新看到台灣既存的價值、看到台灣全新的可能,和找回台灣遺失許久,那冒險犯難與拚鬥的企業家精神。
這輛電動賽車Miss E 9成零組件都是台灣做的!
執行團隊平均年齡26歲
一輛電動賽車用了3240顆電池
比美國少50%的研發製造成本
全車超過1700個零件,9成零組件來自台灣
不只賣電動賽車,還提供: 車輛工程顧問服務,智慧車零組件開發,製造,電動跑車開發製造
他 ,是特斯拉亞洲供應鏈推手,他發現在台灣,「夢想成真的時間最短。」
行競科技共同創辦人齊塔克(Azizi Tucker)
年齡:40歲
經歷:特斯拉前資深供應商開發工程師、Sketch to SKU創辦人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工程系
他,是成功的連續創業家,努力讓台灣走出去,「我是在為『未來』工作。」
行競科技共同創辦人洪裕鈞
年齡:47歲
經歷:安捷達AGENDA共同創辦人、PChomeOnline創意總監
學歷: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藝術中心設計學院平面設計系
現任:IPEVO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