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瓦城泰統集團董事長徐承義的印象中,最深刻的畫面就是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全台北停電,台北市復興北路的街道上,一片漆黑寂靜,但從很遠的地方,卻看見一道光。原來,他和瓦城的同事想盡方法找到發電機,持續供餐給客人,成了災後極少數營業的暖流。
過去一年的食安風暴,台灣餐飲業飽受波及,兵敗如山倒,瓦城受影響程度可說是相對輕微。「我們用最快的速度、最明確的資訊,立刻告訴顧客我們的狀況。」徐承義說,原材料是源頭,打從以前就要求供應商定期做檢驗,同時也會自己送檢。
二○一五年,瓦城泰統集團不僅繳出連續九個月單月營收成長超過兩位數的佳績,前三季累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一八.五三%,EPS( 每股稅後純益 )更創下一○.○五元的新紀錄,股價更打敗王品,登上餐飲服務類股王,今年最高價站上二七○元。
用正面心態迎接挑戰
過去,泰國菜幾乎無法被連鎖化,但二十三歲創業的徐承義,卻為最難連鎖複製的東方菜系打造出一套SOP( 標準作業流程 ),建構了「爐炒廚房連鎖化系統」。一道辣炒牛肉,從原料處理、刀工、火候到調味要經過六十五道工序,最受歡迎的月亮蝦餅,更可拆解成一○八道工序。
近年來,瓦城拓點展店的腳步加快,開發新品牌速度也呈現倍數成長。徐承義用「飛輪理論」比喻:剛開始創業,他著眼於單店練兵,不急於發展連鎖,但就像踩飛輪,一開始踩得很吃力,但隨著時間過去,飛輪運轉速度越來越快。
「我們很重視細節,一步一腳印。」經過二十五年的運轉,瓦城泰統集團已發展成五個品牌、八十六家連鎖店的餐飲集團,去年營業規模達破二十九億元。
「不管面臨什麼挑戰,都要用正面心態去面對。」勇於與困境正面對決的態度,讓徐承義創業迄今,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SARS(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納莉颱風等關鍵時刻,且能安然度過最新一波的食安挑戰。
「我們要創造信用最好的餐廳。」徐承義認為,一個餐飲品牌的信用,不在於透過SOP來統籌一致的口味,也不是掛在店裡空喊口號的匾額,而是日常細節的落實,以及二十五年如一日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