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從演戲像「白開水」 到入圍金馬獎 許瑋甯 把心牆變自動門 釋放最強表演能量

從演戲像「白開水」 到入圍金馬獎 許瑋甯 把心牆變自動門 釋放最強表演能量

林靜宜

話題人物

攝影/陳永錚

958期

2015-04-30 22:00

編按:模特兒出身的許瑋甯,近年轉戰戲劇圈成績亮眼,她曾以電視劇《16個夏天》拿下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獎」,本次憑《她和她的她》拿下第58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

這是她繼滾石愛情故事-《鬼迷心竅》入圍迷你劇集女主角後,二度獲提名該獎項爭視后。

許瑋甯發表得獎感言時,除了謝謝金鐘評審、幕後工作團隊,也哽咽謝謝自己:「謝謝我自己一步一腳印,謝謝我的家人,在我的背後無後顧之憂能做我想做的事情。」

近期嘗試不同劇本的許瑋甯,積極擺脫過去角色總是漂亮聰明,嘗試多種戲路的她,也逐漸在戲劇圈中破繭而出;從模特兒到被認可的實力派演員,許瑋甯不斷用實力證明自己。

早前得知入圍迷你劇集女主角的當下,許瑋甯也說:「很開心林晨曦(劇中名)這個角色受到評審青睞,最開心的是能和《她和她的她》的夥伴們一起入圍,故事題材、角色都不容易,很開心被大家看見、喜歡,恭喜所有入圍者。」

(原文刊載於2015/04/30,更新時間為2023/10/21)

以下為《今周刊》2015年專訪內容:

 

▲許瑋甯本次憑《她和她的她》角逐第58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

(圖/Netflix劇照)

 

三年前,她處於演藝生涯的最低潮,頹廢近一年,她領悟到,破繭的關鍵在於自己;甫於公視播出的《麻醉風暴》,她詮釋精神科醫師,可看出這三年來,她的改變。

 

許瑋甯金鐘獎迷你劇集女主角

(圖/翻攝許瑋甯(Ann'space )臉書)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說:「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當下的人生不是取決於命運,而是自己。這也是過去三年,許瑋甯一直在做的改變。

去年開始,許瑋甯在戲劇上的表現受到外界矚目。電視劇《十六個夏天》裡,演活那個愛著姊妹淘多年,看似開朗、實則壓抑的同性戀角色;電影《相愛的七種設計》崩潰的女主角,讓她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其他如李崗的電影《想飛》,以及正在公視上演的迷你劇《麻醉風暴》,都能見到許瑋甯釋放的生命能量。

「她有一種能力,可以把各種形式的台詞吞下去,然後以她的方式表現出來!」與許瑋甯合作《想飛》、《麻醉風暴》的導演蕭力修形容,在拍攝《麻醉風暴》時,他讓每位演員修改自己的台詞,以利演出貼近真實感,「瑋甯幾乎沒改,但她根據劇中精神科醫師的角色,寫了一封四到五頁的信,穿插真實與虛構,描述許瑋甯的人生。」

 

混血外表成劣勢  選角被淘汰的理由竟是:太像外國人


在戲劇上的亮眼表現,是許瑋甯走過人生低潮後,轉化成的生命養分。

三年前,她正處在人生谷底,模特兒生涯面臨年齡警報關卡,演戲多年,卻沒有代表作,來找她的不是客串,就是第二女主角,「我那時都二十六、七歲了,想到這行有時效性,再不衝就沒了,惶恐得不知如何是好,有一陣子心情很低落。」

她不是不努力,而是無法突破混血臉孔的標籤。台義混血的許瑋甯很美,卻對她的戲劇之路形成阻力,連已經爭取到最後的二擇一選角,也因「長相太像外國人」被淘汰。「如果是說我不會演戲,不夠好,我可以再精進,但拿我下輩子才能改變的理由,真的很無力!」許瑋甯因為混血兒、單親家庭,這兩個無法改變的標籤吃了不少苦頭。

小時候,有些同學覺得她長得與大家不一樣,會用言語欺負她;老師因為她是單親家庭,認定她比較不乖。既定印象的標籤一而再、再而三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發生,事業又逢轉型瓶頸,徹底擊潰許瑋甯的信心。

「三年前人生最低潮,每天睡到下午才起床,吃完飯後,沒事再去睡。那是我最胖的時期,我一六六公分,體重高達五十七公斤,比上鏡頭標準多了十公斤。」她知道自己在浪費生命,可是缺乏停止浪費的動力。

遊晃近一年,她忽然領悟,醉生夢死、自怨自艾無法改變什麼,更無法改變別人的想法,「我一直擺錯重點,如果環境不能改變,不如改變自己。」

 

許瑋甯

▲曾被說演技平淡,無法感染人,許瑋甯(右)努力磨練自己,終於以電影《相愛的七種設計》,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證明自己。

(圖/紅色製作提供)

 

從低潮領悟人生  積極瘦身  獲得第一個女主角演出機會


許瑋甯的破繭,第一步從瘦身開始。

「我是很有耐性的人,試過很多種方法,發現不吃晚餐,對我來說是比較舒服的方式。」由於不能吃晚餐,身體自然就會想吃早餐,瘦身變成早起的動力,作息隨之正常。「瘦了之後,開始有戲來找我,三立電視那時找我拍《我,租了一個情人》,這是我第一次演女主角,感覺慢慢走回軌道上。」她很珍惜好不容易得來的機會,拍戲現場嚴格規定自己不能吃晚餐,一開始還沒習慣「眾人皆吃,我獨餓」的狀態,她抓了椅子面牆睡覺;不想睡時,就幫工作人員排便當,用嗅覺、視覺與聽覺(她會請同事形容菜色)取代入口味覺的飽足。

後來,她養成用「嗅覺」記憶角色的習慣。許瑋甯會為演出的每個角色選一瓶與個性相符的香水,拍攝那部作品期間,就擦那瓶香水。比如,去年演出《十六個夏天》,她選用木質味的男性香水,「味道是很酷的記憶開關,只要一噴上,就能記起當時演出那個角色的感覺。」

當開始將改變重點放在自己,許瑋甯也出現轉變,這兩年變得活潑了!經紀人方臨說,現在很多人反映:「原來瑋甯這麼好親近,是一位很好的朋友。」採訪現場,許瑋甯不時冒出幾句逗得全場哄堂大笑的話。

許瑋甯觀察自己從小到大最顯著的特質是安靜,「在家與在外都一樣,我不喜歡與人發生衝突,碰到事情,常選擇沉默。我也沒有叛逆期,家人沒看過我在她們面前失控、崩潰過,媽媽與阿姨們會擔心我,哪天若真的遇到什麼大事,會怎麼樣?」

這樣的壓抑性格在進入演藝圈後更加放大,「我知道自己有一道牆,被人看到太多的真實情緒,會很不自在;我又慢熟,超怕講錯話,乾脆不說話,或是收工就回家。」方臨回憶,四年前剛當許瑋甯的經紀人時,覺得她演戲很像白開水,「心裡明明有很多感受,演出來卻是平的,無法感染人;但現在有很大的轉變,身上充滿正能量。」

 

許瑋甯

心寬,路更寬 

為了走出低潮,許瑋甯不斷改變自己。她在新戲《麻醉風暴》中展現突破演技(下圖),並到紐約上表演課(上圖),挑戰自己的極限。

(圖/許瑋甯提供)

 

許瑋甯

(圖/公視提供)

 

隻身赴美學表演  心態轉變為「創作者」  更敢表達自己


是什麼讓許瑋甯釋放壓抑的自我?答案是旅行。

也是在人生低潮期,許瑋甯開始嘗試一個人去國外旅行,幾次下來,她發現自己唯有脫離舒適圈,才能打破對固定規則與習慣的依賴,「我其實很戀家,每次出發都會在機場大哭。」去年,她隻身去紐約上了一個月的表演課,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即席表演課,老師發給每位同學四張英文劇本,每人一種版本,只給十五分鐘看劇本,接著輪流上台與老師對戲。

「十五分鐘只夠我查單字,只能邊查邊順稿,等於一查完就要上場。」對戲時,老師會不斷丟出情緒,一旦發現她沒跟上,就會大叫:「stay with me!(跟上我)」後來,老師更要求大家把劇本背熟,「我自尊心超強,不想丟臉,每天回家一直做功課,不但要記自己和對方的台詞,還要記走位、動作。」表演完成後,老師稱讚她:「妳做得很好!這不是妳熟悉的地方,英語也不是妳的母語,我以妳為榮!」說完,給她一個大擁抱,許瑋甯只覺眼眶一陣熱,強忍激動情緒,回到位子上,「我沒想到自己可以做到,還獲得讚美。」她說,人在有壓力時,才會成長,「表演課哪裡都能上,但挑戰極限的機會,不會發生在熟悉的環境。」

許瑋甯喜歡文字,也有寫作習慣,最喜歡的作家三毛,「因為她不受拘束,沒有那麼多的框架,我希望像她那樣。」她說,下一個想單獨旅行的地方是西藏或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是因三毛寫過,西藏是人間仙境,想趁年輕有體力時去。」

當年,選讀戲劇的原因是,「這是從小到大唯一沒變過的志願。」雖然是科班出身,她比較走過人生低谷前後的差異,在於現在有「創作者」的感覺,演戲時,能勇敢給出豐沛的情緒。現實生活,也正朝著把人際交往的心牆變成自動門的方向前進,「需要時就打開,不需要時就關起來,希望可以很舒服地,在人際與自己之間轉換。」

以前的許瑋甯對演戲有一種迷思,認為一定要接大戲、要當女主角、要評估賣座與否,「還會怪東怪西,像抱怨拍戲的衣服不好看,其實重點根本不在那,而是在自己。」現在,她接戲考量的是劇本喜不喜歡,要想到隔天再去演出,就覺得開心、滿足,「最好還能挑戰自我的極限,我很期待能夠演到喜劇、人格疾患的⻆色。」

面對以前困擾的標籤呢?她妙答:「老外都覺得我長得很像亞洲人啊!」人生,重點不在撕去標籤,而是能否認同自己。

 

許瑋甯
出生:1984年
現職:模特兒、演員
學歷:文化大學中國戲劇系
代表作:《光陰的故事》、《下一站,幸福》、《我,租了一個情人》、《16個夏天》等

延伸閱讀

文策院TCCF創意內容大會11/7開展!媒合潛力IP、資金、版權交易…謝盈萱、林依晨、許瑋甯論壇夢幻同台
文策院TCCF創意內容大會11/7開展!媒合潛力IP、資金、版權交易…謝盈萱、林依晨、許瑋甯論壇夢幻同台

2023-10-25

金馬56》最佳女主角出爐!楊雁雁擊敗李心潔、柯淑勤奪影后
金馬56》最佳女主角出爐!楊雁雁擊敗李心潔、柯淑勤奪影后

2019-11-23

台灣金馬獎遭中國抵制?金雞獎巧妙「撞期」 逼藝人選邊站
台灣金馬獎遭中國抵制?金雞獎巧妙「撞期」 逼藝人選邊站

2019-06-18

曾困在憂鬱深淵 許瑋甯:沒有放棄過自己 是最重要的事
曾困在憂鬱深淵 許瑋甯:沒有放棄過自己 是最重要的事

2019-01-29

金馬獎爭議過後  台灣電影人何去何從?
金馬獎爭議過後 台灣電影人何去何從?

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