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作家林黛羚 菜鳥農夫把笑果化為務農繪本 握筆換拿鋤頭 和蟲蟲搶菜也開心

作家林黛羚 菜鳥農夫把笑果化為務農繪本 握筆換拿鋤頭 和蟲蟲搶菜也開心

孫蓉萍

話題人物

攝影/陳俊銘

949期

2015-02-26 12:22

家居書暢銷作家林黛羚接觸環境和農業議題後,開始租地當兼職農夫,她採用自然農法,鬧一堆笑話也甘之如飴,曬著太陽,享受土地帶來的各種淬鍊,身心都更健康。

清晨低溫只有攝氏八度的冬日,家居書籍暢銷作家林黛羚開車到竹北市市民農園,剛打開車門,她養的黑狗「歐美家」立刻開心地下車,在田間又跑又跳地「巡田水」。

林黛羚在自己承租的田裡,熟練地拿起鋤頭,將畦邊的雜草集中堆到一處,接著,打開水龍頭澆水。她如數家珍地介紹作物:「這是秋葵,你看不出來是因為它已經乾掉了,我在等它的種子。這是樹豆,因為剛採收過,只剩一點點,剝開來就可以吃,你吃吃看,很清香可口。這是枇杷,不過還沒長大,你可能看不出來。吔,小心不要踩到我的萵苣!」

像媽媽照顧孩子一樣,帶著喜悅、期待又驕傲的心情,不過度呵護,不一定要孩子們長得巨大肥碩,只希望它們自然、健康地長大。

三十坪的農地上,林黛羚還種了茴香、甜菜根、櫻桃蘿蔔、地瓜等作物,數量雖少,種類卻很豐富。少雨的時候,她每個禮拜下田一次到二次,看著她滿足的笑容,讓人不禁動念也想當農夫,經營一座「開心農場」。

 

林黛羚租地節省費用用現成的水管澆水

▲林黛羚租地不僅節省費用,還有現成的水管,澆水方便。(攝影/陳俊銘)


菜鳥農夫 先惡補自然農法課


念的是景觀建築,林黛羚大學畢業後,曾當過居家雜誌的採訪編輯,也報導過許多豪宅。離開雜誌社後,她開始記錄各地的友善住居,例如善用當地自然條件來改造老屋、體貼高齡者的設計等。大約五年前,她接觸到環境和農業的議題,還看到許多屋主以自然的方式種植蔬果,於是興起嘗試務農的念頭。

在親身實踐之前,她上了兩種自然農法課。首先是到台東上為期兩周的「樸門設計」,由澳洲老師Robyn Francis授課,重點是不用農藥和化肥,與自然共生,永續發展。之後,又到竹北學習兩個月的「秀明農法」,由詹武龍傳授,這種方法也是不使用農藥、肥料,取而代之的是枯草、落葉等草葉堆肥,讓土壤發揮原有的力量。

上完課以後,林黛羚躍躍欲試,一方面想學以致用,把自然農法導入生活中,另一方面給自己一個勞動的理由,因為本身不愛運動,下田就會曬太陽、流汗排毒,對身體健康應該很好,「聽說每天曬三十分鐘的太陽,可以固鈣,預防骨質疏鬆,還能調節情緒,讓人變得平靜而且正面。」

林黛羚原本考慮買地,但花費太高,租地不但開銷較小,連水管都有現成的。竹北市一塊三十坪的地一年租金四千元,對都市人來說,四千元可能只夠吃一頓奢侈一點的大餐,負擔不算太重,加上考慮到部分地方要當作實驗用,一口氣承租了六十坪,一年的費用是八千元。


與蟲爭菜 種子被螞蟻搬回家

 

只是,現實和理想總是有差距,新手農夫的初體驗,往往發生意想不到的「笑果」。例如簽完約到農地現場,林黛羚原本以為會看到平坦的土地,只要播種就好,「沒想到整片地都是到大腿高度的鬼針草(台灣常見的野生雜草),讓我當場傻眼。花了一整個下午的時間,只能『淨空』約五坪大小。」後來務實些,改為承租三十坪,減輕耕作的壓力。

對於耕種作物的時機,林黛羚也完全沒概念,「我喜歡吃高麗菜,所以在初春的時候撒下高麗菜種子,沒想到葉子剛長出來,就被蟲吃掉了,讓我看著光禿禿的莖啼笑皆非!」從此她知道,不只是人類,蟲蟲也愛吃十字花科的蔬菜,包括大白菜、小白菜、蘿蔔等。十二月種下去,即使有雜草掩護,也被蟲子啃光。

她笑說:「有一次我很納悶,為什麼種下去的胡蘿蔔都沒長出來,仔細一看,赫然發現一群小螞蟻正辛苦地把一顆顆胡蘿蔔種子搬回家!」既然不是以此為生,心情也可以放輕鬆一點。

不過,雖說曬太陽對人體好,林黛羚卻被夏天毒辣的太陽給打敗,「有一次我幾乎要中暑,後來乾脆決定夏季休耕三個月。」

目前林黛羚找到了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平衡點,就是把時間分成三等分。三分之一是工作,包括採訪、設計、改造老房子等;三分之一是興趣,包括散步、聽音樂、遛狗等;剩下的三分之一,則是農業。畢竟務農不是要趕進度,實踐自然農法是要讓心情愉悅,不應該本末倒置。

 

父母跟進 一起下田賺到健康

 

自從下田之後,林黛羚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感冒次數減少,從平均一年三、四次,減少為零到一次。

她的農夫生活也影響了家人和朋友,「我媽媽之前曾經切除身上的腫瘤,因此變得比較消極,她看到我開始嘗試自然農法以後,也跟著這麼做,和爸爸一起從豐原去南投山上,照顧外公荒廢已久的荔枝園。他們一個禮拜去兩次,現在兩人身心都很愉快,這是讓我非常意外的收穫。」

此外,林黛羚還因務農交到很多新朋友,以農業為話題,互相切磋琢磨,從事自然農法的農夫們,有時會互相交換種子,生活圈又擴大了許多。

「自然農法因為不使用農藥或外來的肥料,作物會自己適應種植的土地和當地的氣候,最後能生存下來的,絕對是能夠吃苦耐勞的品種。例如我種的蘿蔔雖然小,卻甜美又充滿能量,這樣的正面力量會傳到身體裡。」對於有意嘗試當農夫滋味的人,林黛羚建議先去上自然農法的課,以便對這種農作方式有基本的了解。

儘管有不少科技工程師回鄉下種田成功的案例,其實她並不鼓勵大家棄業從農,有興趣的人可先在生活中加一點「農的感覺」,一點一滴地確認自己是否真的要過農家生活,是否樂在其中,而且當農夫也不一定要有一塊田,不妨從家中陽台開始嘗試。

當農夫讓林黛羚體會到被「歷練」的感覺,「土地教我的事,除了無常以外,就是當下與放下。」好處這麼多,所以,「這輩子一定要當一次農夫」!

 

作家林黛羚把耕種心得化成書籍出版

(圖/林黛羚提供)


耕種帶給林黛羚的禮物
圖文話甘苦,幫新手少走冤枉路


林黛羚開始當兼職農夫之後,不只提著鋤頭、鎌刀,也不忘拿筆,她把所有的過程,包括一開始的起心動念,到調整心態和作物收成,其中的心情轉折,用文字和圖畫記錄下來,還寫成書。從隨筆畫下的一朵小花,到翻看國外資料重繪的複雜種植法,都可以看出她對耕種的深入研究和細心感受。新手農友藉此看到務農的苦與樂,也能少走一些冤枉路。

 

林黛羚 
出生:1978年
現職:作家、住宅設計者
耕種成績單:竹北租30坪農地,約2年半,種秋葵、樹豆、枇杷等蔬果。

 

然而盤克夏豬,長肉速度較慢,約需二五○天,一年約僅能養一.五次,相較一般豬隻半年即可上市來得慢,成本也因此較高,以當時商業豬場注重經濟效率而言,似乎背道而馳。「還沒打出名聲前,父親常說不合成本,但我覺得總要做了再說。」

 

當時許文騰一心想做出差異,便將腦筋動到飼料上,用巧克力、果醬、麥片等加入配方,讓肉質吃起來鮮甜具彈性、帶奶香等風味。「以動物營養角度思考呈現的味道,到現在還不斷嘗試。」

 

他不諱言,十幾年來試過的比率與原料不是百次算得完,且配方是浮動的,每次原料不盡相同;加上須人工拌料,光飼料成本就高出同業三成,同時,他堅持一天讓豬洗兩次澡。「豬缺乏汗腺,喜歡身上溼溼的散熱。」若沒水分,豬就會滾泥巴,產生異味。

 

有產品後,該如何推廣?「先攻下一個城池,就會陸續攻下其他。」許文騰先從地方上鐵板燒餐廳開始,因當時沒知名度,就一家家拜訪客戶、現場試吃。「一開始定位就想找飯店、知名餐廳等,若走一般餐廳就會先談價格、再談品質。」如今除了自營門市、西華飯店、喜來登飯店等都是固定合作對象。

 

為與宜蘭在地做連結,以噶瑪蘭為品牌名,許文騰的學弟、負責幫噶瑪蘭黑豚行銷的欣伯國際副總經理蔡嘉翔透露,目前已申請註冊噶瑪蘭黑豚商標,由許文騰與欣伯國際共同持有;對於市場競爭,表示因品質好,不擔心挑戰。

 

凌維廉回憶,多年前A CUT想試台灣豬,結果一試成主顧。「為維持高品質,即使每公斤從兩百元漲到四百元仍堅持採用。」形容其口感「只應天上有」。

 

據《水污染防治法》等相關法令規定,畜牧業者須提出廢水管理計畫,近年許文騰陸續向農會貸款、牧場獲利,共約三千多萬元投入豬舍、升級設備。「通過新的汙水處理設備進一步增加飼養頭數,與學校合作建置雲端系統等。」

 

目前宜陽牧場總頭數約為一五00頭,對於成功轉型,許文騰僅謙虛表示是在夾縫中不小心壯大起來,多年來每天維持凌晨三點起床作息,將每頭豬視若珍寶,小心呵護。

 

但國內法令與人才是挑戰,「以人力來說,其實不算缺工,而是卡在根本的教育問題。」且農牧相關科系的學生畢業後,較少選擇從事務農相關行業,因此許文騰積極培養技職體系出來的學生,更常與學校配合建教合作,牧場內設有教室能讓學生來觀摩、上課。

 

「希望宜陽牧場持續朝專業豬場發展,目前先專注在內銷。」對許文騰來說,除了持續精進、鑽研養豬產業,更將其視為責任,培育、鼓勵下一代。這座隱身在宜蘭冬山鄉的牧場,則以噶瑪蘭黑豚名號坐穩台灣豬肉精品地位。

 

宜陽牧場

 

綿羊豬先鋒》永隆牧場

創豬肉分級金字塔  養出豬界勞斯萊斯

 

全身咖啡色捲毛,乍看有如綿羊,這是彰化永隆牧場二○二○年發表台灣首次自行育成純種綿羊豬;三月更與蟬聯兩年《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薦》的一號糧倉合作舉辦貴族綿羊豬餐會,六十席瞬間秒殺;目前穩定供貨四家餐廳。

 

「近三年陸續加入太陽能、沼氣發電等,除了科技養殖、解決農作物問題外,更希望達到綠色循環。」在結合現代與復古的三合院中,永隆牧場第三代經營者張勝哲迫不及待地分享。

 

難以想像,眼前這位對養豬育種頗有心得的年輕人本無回鄉打算。頂著雙碩士學位的張勝哲,投身科技產業多年,直到二○○八年被公司調派至中國,讓他重新思考未來走向。

 

當時他花三個月蒐集資料,發現農業其實很需要加入科技來創新,於是他毅然決然回到彰化。「前五年,在牧場從頭學起,也在農委會、屏科大上課。」並分別在一二年就讀台灣大學科技農企業經營管理菁英班,開啟以胡蘿蔔為飼料契機;一五年創立花田囍彘品牌。

 

他強調,豬肉產品要做出差異化需要從品種、飼料、管理方式著手。

 

先看品種,「在科技業,習慣用數據說話。」張勝哲花兩年將數據輸入電腦,透過分析找出最適合牧場環境的母豬。「把生最多、抗病率佳等好基因留下。」再與產肉量高的公豬配種。目前牧場有LYD三品種白豬、高畜黑豬、盤克夏豬、綿羊豬四品種,總頭數約五千頭。

 

以一八年培育的綿羊豬來說,張勝哲直言:「以前就很想養,牠可說是豬界的勞斯萊斯。」找遍全台,才在新北金山的某觀光農場發現,經兩年飼養,二○年才成功。他坦言綿羊豬油脂含量高,未來會找產肉量高的品種配種。

 

張勝哲將綿羊豬、高畜黑豬或盤克夏豬等品種組合嘗試,「希望找出兼具繁殖與肉質、最適合台灣的豬種。」在他心中有個金字塔將豬肉分級:上層是綿羊豬、盤克夏,中層是高畜黑豬,下層則是LYD三品種白豬,透過飼養方式、價格、目標客群做出區隔。

 

飼料上,他曾用胡蘿蔔格外品飼養豬隻。「當時分實驗組與對照組,一個月後將豬肉送至中興大學檢測;發現豬肉裡含胡蘿蔔素,風味清甜。」也因此,他在豬隻上市前一至兩個月的預肥期,陸續使用地瓜、金針菇等格外品作為飼料,讓豬肉風味更加凸顯,「胡蘿蔔豬」、「金針菇豬」的名號不脛而走。

 

  • 格外品:源於日文,指不符合市場規格,但品質無虞的農產品。

 

至於管理,他認為與其煩惱豬隻生病,不如從源頭降低染病機率。以他引以自豪的批次管理、統進統出為例:「傳統飼養將不同年齡、體型的豬隻混雜在同一畜舍,但這樣管理困難,且畜舍無法徹底清空消毒。」他將同年齡豬隻統一管理,工作單純化,做到一周專門接生、另一周專門配種,提升效率,避免水平與垂直感染。

 

而成立花田囍彘的初衷,是希望直接面對消費者,如今品牌在餐廳界中已小有名號,且價格是一般豬肉的二到三倍。「養豬業者多將豬隻運至屠宰場,無從知曉其自家豬肉風味與消費者反饋。」張勝哲回憶當時為嚐自家豬肉,遍尋屠宰場幫忙,最後是委託市場裡的肉販屠宰一頭來試吃。「第一次吃到自己養的胡蘿蔔豬,味道乾淨、有甜味。」

 

接著,他開始尋找合作屠宰場,「過程滿坎坷的,因花田是全台第一個做兩百克小包裝;且為避免交叉汙染,要求要最早屠宰。」約嘗試五家後,才找到如今穩定合作的雲林陞煇食品。

 

陞煇食品第二代、經理兼食品技師的曾俊凱回憶:「當時產線飽和,但其想推廣台灣豬特色與風味的理念,加上自己是二代,也想做改變,便答應。」

 

但如何與消費者溝通?「最早是舉辦一場餐會,每席三千元,一百個位子三天就賣完。」張勝哲以中、西式豬肉料理打響花田囍彘名號,並透過募資平台向消費者傳遞理念,擴大知名度。「目前與業者合作開發肉鬆、貢丸、風乾臘腸等加工品,希望將全豬利用。」

 

台大動科系教授林恩仲直言,牧場飼養一新品種相當困難。「若台灣先前未飼養(新品種),生長、抗病、繁殖等基本狀況都必須確認,市場需求更是一大挑戰。」他以綿羊豬為例,須從頭開始,避免近親配種也是困難點。

 

面對萊豬進口,張勝哲直言只有進步才能活下去,更透露,未來除了想開肉鋪,直接與消費者互動,更想把餅做大,與其他牧場合作,將成功的牧場經營模式推廣出去。「套一句流行語,就是要打國家隊。」

 

張勝哲

永隆牧場第三代經營者張勝哲自創品牌「花田囍彘」,第一線接觸消費者;傳遞全豬利用、循環經濟精神。(攝影/陳弘岱)

 

永隆牧場

延伸閱讀
旱地裡的鐵人農夫
旱地裡的鐵人農夫

2024-05-22

不當房仲當農夫!他靠只種「龜背芋」月收入破30萬:一開始答應到屏東務農,我連要種什麼都不知道
不當房仲當農夫!他靠只種「龜背芋」月收入破30萬:一開始答應到屏東務農,我連要種什麼都不知道

2023-03-10

55歲提早退休,他花光積蓄只為上山「養蟲子」!一個台大教授,為什麼不顧家人反對也要當農夫?
55歲提早退休,他花光積蓄只為上山「養蟲子」!一個台大教授,為什麼不顧家人反對也要當農夫?

2022-12-22

農夫市集裡的新鮮好事
農夫市集裡的新鮮好事

2019-07-03

紡織業二代變農夫 習近平、安倍都喝過他的麝香貓咖啡
紡織業二代變農夫 習近平、安倍都喝過他的麝香貓咖啡

201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