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野孩子到如今走到哪,都被尊稱「小棣老師」,王小棣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但踏入戲劇領域,成為他一生的轉捩點。他藉由戲劇看見自己,帶領觀眾照見人性,從此教人在現實的刀口下婉轉留情。
王小棣的溫暖熱情與急公好義,在演藝圈出了名,他的中性裝扮,人人都知道,卻沒人會提起。近來「多元成家」成為熱門話題,以往僵固的性別界線逐漸鬆動,在這個新世界,以往躲在櫃子裡的人似乎都能做自己了。但對在舊體制下一路緘默走過的王小棣來說,他坦言非常辛苦,「我感覺自己像生錯了(性別)。常常有人會問『你是男的?女的?』我通常沒辦法回答,當下就是尷尬。現在上廁所,我還是會找獨立的殘障廁所。」
如果這麼辛苦,還是堅持中性裝扮,那背後的渴望與抗拒想必是極強烈的。而人的一生,總有幾個轉捩點,留美攻讀劇場碩士時,王小棣遇到了。
人生不能設限 戲劇老師點醒性別定義
人生不能設限 戲劇老師點醒性別定義
隔天,空蕩的劇場,王小棣和老師兩人分坐板凳,各自進食。老師問:「你覺得你會不會演戲?」王小棣說:「我當然會演。」老師說:「所以你會演戲,但你不演?」王小棣說:「對。」接著,老師說了讓他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所以你要的只有這樣?(So you want to be less?)」
王小棣當場傻住,因為他從來沒深思過,謹守性別疆界,絕緣於一般女性的生命經驗,將使他畫地自限,「關於性別,老師改變了我,我怎麼會want to be less。之後,我就答應老師演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要體驗更多,我怎麼會被這些事情限制住?」
打破僵固框架 一路掙扎做真實的自己
其實,王小棣從國小開始就是出名的野孩子,屢次退學、轉學,求學生涯上課不認真,考試就亂猜,成績始終低空飛過。愛鬧的他,獨獨有一位女老師能讓他靜下來。他還會特別跑去宿舍找老師,「老師叫我坐在小板凳上,她批作業或做其他事,也會講我的問題,說我很壞、學習又不好。但我聽著心裡很高興,走回家還暈陶陶的。回想起來,這就是初戀吧。」
上中學時,有一次他去西門町看電影,片中的女配角也覺得自己像男生。看完電影,他走進小巷內的冰果店,點了一碗冰,邊吃邊哭,這麼遙遠的投射竟讓他激動,「至少這世上還有別人也是這樣,我不是孤寂詭異的一個人。」
青春時期總在懵懵懂懂間長大,王小棣獨特的性向越清晰,他和周遭的格格不入就越明顯。「我在學校不掃地,因為掃地是女生的工作,那時學校地板都是磨石子地,旁邊有黑邊,我就去打蠟黑邊,因為打蠟要出力。女生沒有力氣,所以我要做有力氣的工作。家政課如果要燒菜,我就去生火燒炭;沒有人知道我在幹麼,就自己心裡掙扎。」
偶爾,家人要去高檔餐廳吃飯,女孩得著裙裝,他就甩門進房、哭鬧不休,「我非常討厭穿裙子,我想父母也看在眼裡。」
「人也是慢慢回想,才拼湊起自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王小棣從性別框架的限制覺醒,打破框架從此成為他的生命烙印。父親是權傾一時的將軍王昇,王小棣後來卻選擇與國家體制對立,在反核四、拆大埔等公民運動中,都能聽見他奮力抗議的聲音。
作品如其人,社會主義色彩與開創性作風,正是王小棣的兩大特色。早年王小棣拍的《生活劇場》,是台灣第一齣與尋常百姓生活相關的戲,導演蔡明亮說:「當年拍《生活劇場》是創舉,因為電視上根本沒有小人物的影子,都是反共戲碼或古裝文藝。」
《魔法阿媽》是台灣第一部以迪士尼卡通製作方式完成的動畫電影,《大醫院小醫師》則是當代偶像劇的先驅。導演安哲毅形容王小棣,「他常常是第一個播種的人,卻不急於收割,總是專注創新。」
在台灣影視圈耕耘超過三十五年的王小棣,子弟兵滿天下,包括導演陳玉勳、蔡明亮、藝人許傑輝都曾受教於他,橫跨電影、電視、動畫、紀錄片、劇場各領域,加上長期關注小人物的生活,作品充滿濃厚的人文關懷,於去年九月獲得「國家文藝獎」的肯定。
拿到國家文藝獎時,王小棣的感言是「這個獎是我們一起拿的。」當《刺蝟男孩》奪下去年金鐘獎最佳戲劇獎,他在台上高喊,「謝謝製作人黃黎明!」過去,他在演藝圈的身影總和黃黎明重疊,兩人相知相惜二十八年,去年五月黃黎明因肺腺癌病逝。
▲王小棣(前排左二)執導《刺蝟男孩》,講述青少年失親或來自失能家庭的故事,去年獲得金鐘最佳戲劇獎。
(圖/稻田工作室提供)
多年靈魂伴侶 跨不過一紙文件的距離
多年靈魂伴侶 跨不過一紙文件的距離
三年前黃黎明發現罹患肺腺癌時,為了讓她呼吸到更好的空氣品質,他們舉家遷往陽明山,期間王小棣遍尋偏方,陪伴她做氣功、爬山。黃黎明入院後,身為伴侶的王小棣,在重要文件上簽名卻不具效力,讓他體認到「多元成家」的重要性。
王小棣生長在相對保守的年代,爭取特殊家庭權利義務的念頭,從不曾閃現腦海,他將所有制度加諸的苦難,視作命運的考驗,「我不習慣出來呼籲。可是當他(同志)生病了,誰要替他做這些簽署?這是身為人生伴侶該做的事情,和其他的家庭一樣。反對的人應該要想一想。」
已逝的天才詩人顧城曾寫下,「我的手一直伸著,不知是示威還是已經投降。這是我獨自承擔的事情。」面對黃黎明的離世,王小棣仍陷在類似的掙扎裡,「和黃黎明的契合太難得,自己要努力才對起他。調適的過程不能說沒有進步,但進步的同時也累積了一些質疑,質疑所有事情的意義。」
編劇張可欣透露,王小棣從未持有信用卡,財務一向是由黃黎明掌管;而今,王小棣每天出門,都得檢查自己有沒有帶足現金。
靈魂伴侶的離開,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在黃黎明的告別式上,王小棣不想坐在女生那邊,也沒坐在男生那頭,單獨地坐在最前排;在這對愛侶的最後一個社會儀式上,王小棣屢屢鞠躬答禮的身影,這麼突出又孤獨,似乎為這段沉默關係作了最精準的譬喻。
▲王小棣(右)和黃黎明(左)前往非洲拍攝《45度C天空下》,天涯海角拍戲,兩人總形影不離。
王小棣
出生:1953年
現職:稻田工作室創辦人
學歷:美國三一大學劇場碩士
成績:國家文藝獎、金鐘獎導播獎、最佳戲劇節目獎、戲劇節目編劇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