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跑道到中華電信,蔡力行現在最常談的是廣告行銷與客戶需求,從鐵血走向柔軟,是他最大的轉變。
站在電視牆前,一個熟悉的身影熱情地推薦著:「這部電影我看過,很好看,一個月隨你看,只要一九九元。」語畢還不忘回頭問:「你家有裝MOD嗎?」眼前這位笑容滿面的「超級推銷員」不是別人,他是中華電信董事長蔡力行,一個我們以前從未看過的蔡力行。
你能想像,以前開口談的都是半導體製程的蔡力行,如今能對金馬獎得獎電影如數家珍?你能想像,以前他連金城武姓「金城」都不知道,如今卻一腳踩進金城武的廣告拍攝現場探班?
接受《今周刊》專訪的這天,蔡力行到任已經十個月。在此之前,他是台積電太陽能與固態照明公司董事長,甚至曾是被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指定的接班人選,還以超高執行力被業界形容為「鐵血蔡力行」。
卸下那個光環,蔡力行挽起袖子,離開耕耘近三十年的半導體領域,走進服務千萬消費者的電信業,這是他職涯的大轉變,也是中華電信的挑戰,如何與這位從半導體業來的老闆磨合。
「講老實話,我以前從沒自己去辦過門號什麼的。」聳了聳肩,蔡力行的臉上難得露出一絲不好意思。過去,中華電信之於他,是一個再模糊不過的概念。
然而,當他真正走訪全台十七個營運處和各地服務中心,事情開始變得不一樣了。「以前再厲害,面對一百個客戶就很多了,但現在,中華電信光是行動門號就有一千一百萬個用戶,走在街上到處都是我的客戶。」
角色的改變,在他的生活裡發酵
相較於在台積電面對的是企業用戶,來到中華電信,蔡力行首先要學會的,就是了解這一千一百萬名用戶。「以前(在台積電)不太需要廣告宣傳,客戶就蜂擁而至,但現在面對不同TA〈目標客群),有很多學問。」
就連走在路上,蔡力行看到街邊廣告,也會開始不自覺地思考,何種行銷手法可以吸引客戶。「如果看到好的廣告,我就會回來和他們(指中華電信員工)講一講。」
像是剛落幕的金馬獎,他信手拈來就是得獎名單,甚至還花了兩個小時、挑了一部入圍影片《掃毒》來看, 「以前的我大概不會幹這事兒。」角色的改變,已經發酵在他的生活裡。
他力薦親朋好友裝MOD,「有一個周末,我一連接到兩通朋友的電話,問我為什麼MOD沒有《紙牌屋》?」原來正值MOD新舊方案交接期所以短暫下架,蔡力行趕緊向「客戶們」解釋。
不變的堅持,在經營裡實現
這些改變,是《今周刊》二○○九年專訪蔡力行時從未見過的。當時的他,講究效率、執行力,就連手錶永遠都調快十分鐘;現在的他,和我們談廣告行銷、談客戶想要什麼。問他哪些原則是不變的?「要求不能打折,做對的事,絕對不打折!」走在中華電信總部的園區裡,蔡力行很果斷地這麼說。
從台積電到中華電信,蔡力行很清楚他的任務是什麼:「第一件事,營收成長要先做到,這個沒做到,什麼都不用講。」此外,當遠傳、台灣大都為投資4G而提高資本支出時,蔡力行卻替中華電信設下減少一○%資本支出的目標。
有人批評蔡力行的作法是空降思惟、不懂電信業,蔡力行卻比誰都認知到中華電信面臨的困境,「你看中華電過去五年的財報,雖然每年一股可以賺四元,可是營收成長卻很有限,這是最大的挑戰,再持續下去是很不理想的。」蔡力行無奈地擺了擺手,「像現在,大家都用LINE,不付我們錢呀。所以我們的資本支出是要精準、有效,是要能夠創造投資效益,我們不做無謂的投資。」
中華電信員工多達二萬四千人,平均年齡高達四十九.五歲,經年累月的企業文化,也等著蔡力行去注入新的DNA,他開始導入「矩陣式」管理模式,打破過去中華電信的慣性「縱向」思考,直接挑戰中華電信的內部文化。
這絕對是大工程,尤其當十個月的董事長遇上七十年老店,蔡力行不打算強硬地來,這一課是台積電教給他的。這次,他放下身段,逐步與中華電信員工做溝通,分五梯次,北中南地跑,到前線去告訴他們中華電信的新方向。
初步效益如何?蔡力行坦言,「做得不夠好,但是總比不做的好。」他很樂觀以對,「因為只要開始做,就會有效益。」
對比半導體二十五年的商業模式沒有大變化,電信產業卻因為網路崛起、4G技術演進,掀起了天翻地覆的大變革,這些,蔡力行都看在眼底,他研究谷歌、亞馬遜的獲利模式,也研究為何新加坡電信能順利走向國際,要為中華電信打造一套新成長方程式。
專訪到最後,蔡力行依舊向我們推銷裝MOD的好處,因為他深信,「一家公司最好的銷售員,就是它的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