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莊子壽率台積電志工修門搭橋 感謝布條掛滿街 建廠高手「止痛重建」高雄人紅了眼眶

莊子壽率台積電志工修門搭橋 感謝布條掛滿街 建廠高手「止痛重建」高雄人紅了眼眶

周品均

話題人物

攝影/陳俊銘

925期

2014-09-11 12:50

他是晶圓廠建廠高手,也是台積電綠色廠房打造者,在高科技廠房領域中享有盛名;他更是台積電幫助高雄災民重建家園背後低調的推手,他是台積電新廠工程處處長莊子壽。

高雄氣爆

▲災民在高雄市三多路災區掛滿感謝台積電的紅布條。(圖/資料室)

 

「感謝!感謝!再感謝!我愛台積電」,走進高雄市氣爆受災嚴重的三多路災區,兩旁四層樓高的房子上,一條又一條的紅色布條首先映入眼簾。

距離七月三十一日那晚轟天巨響的氣爆事件將近四十天,炸開的三多路兩旁,已經鋪設好新的水泥路及便道,居民也努力回復正常生活樣貌,「真的超級感謝台積電!」這次氣爆事件災民鄧小姐說了這句話好幾次。

台積電志工團隊進駐到高雄災區是在一個月前,就在氣爆發生後的第四天,八月四日,台積電董事長夫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張淑芬帶著台積電志工來到高雄氣爆現場;當天晚上,台積電志工團隊就已經擬定幫助重建的計畫,而擬定計畫的不是別人,他就是台積電團隊最會蓋廠房的新廠工程處處長莊子壽。

 

台積電志工協助高雄氣爆災後修復

▲台積電志工團隊與協力廠商一個月來幾乎沒有休息,每天在現場來回忙碌。(圖/資料室)

 

理性觀察現場  分析災民需要什麼
 

莊子壽一九八九年進入台積電工作,如今已有二十五年的時間,他為台積電蓋過的晶圓廠房多達三十座,二○○八年台積電第一座黃金級綠建築廠房也是出自莊子壽之手,在高科技廠房領域中,營建商、承包商、工程公司幾乎沒有人不認識Arthur Chuang(莊子壽英文名)。

被業界稱為蓋廠房第一名的莊子壽,如今也因為替高雄災民重建家園而獲得掌聲,「他就是台積電援助高雄氣爆災民善舉背後的重要推手。」與莊子壽熟識多年的千附公司總經理賴志明這樣描述他。

這不是莊子壽第一次將蓋高規格廠房的經驗應用在災後重建上,就在他○八年加入台積電志工社後,在○九年的莫拉克風災中,許多台積電員工的家園都受到風災襲擊,那一年,台積電決定以實際行動代替捐款,要親手幫災民重建家園,莊子壽當時就一肩扛起這項重責,五年前累積的莫拉克災後重建經驗,讓台積電團隊能在高雄氣爆事件後展現高度效率。

「我們在災後重建的工作上是有經驗的,加上與協力廠商已合作多年,雙方對於重建工作都有共識,協力廠商不用問我們需不需要清理地面,也不會問工人要不要綁安全帶,因為這些都是台積電建廠的基本要求。」莊子壽說。

九月四日,距離台積電幫助高雄災民重建家園正好滿一個月,莊子壽出席一場半導體高科技廠房論壇,即使中場休息只有十分鐘,他還是打電話確認下次到氣爆災區現場看狀況的行程。

「因為個性的關係,我喜歡到第一線,這樣才知道第一線需要的是什麼。」發起這次台積電參與氣爆重建活動的張淑芬是台積電志工團隊感性的代表,第一次看到現場狀況,她說:「到了氣爆現場,後面還在招魂,我們什麼都不能做,讓我覺得非常難過。」

而莊子壽,則無疑是理性的代表,同時也是最佳執行者,即使身在氣爆現場,莊子壽的臉上也沒有透露太多情緒,這時的他已經仔細觀察起四周環境的狀況。

「那已經是氣爆發生後的第四天,最難看的畫面都已經被處理了。」當時的情境莊子壽都記得一清二楚,「我們到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國軍在整頓路面、台電正在修電箱要恢復供電;中華電信、自來水公司也忙著搶修基礎設施,一旁的店家能關門的都關門了,而居民的臉上滿是不安與恐懼的表情。」

 

台積電志工協助高雄氣爆災後修復

▲張淑芬(左)與莊子壽(中)8月4日首度到高雄氣爆現場,協調能提供多少協助。(圖/SEMI提供)


解決問題不喊苦  講究細節做到最好

 

莊子壽與張淑芬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走訪了災區各處,「當天傍晚,我們就開始思考該怎麼幫助災民,我們可以做哪些事。」莊子壽回想起那一天,「當晚我們就決定,台積電團隊的目標就是讓災民的生活至少能回復先前的六到七成。」

「我們很清楚,政府才能扮演災後完整重建的角色,而台積電能做的,是止痛。」莊子壽說。目標與計畫都確定後,張淑芬開始忙著居中與高雄市政府協調,莊子壽則進行如何幫助居民重建家園的計畫。

一開始,台積電幫助重建工作並不如想像的順利,莊子壽露出淺淺微笑說,那時候,居民也不知道台積電能幫上什麼忙,對於台積電的協助態度「很觀望」,「但我們帶著幫忙的心去了,並且挨家挨戶地敲門,詢問有沒有需要協助的部分。」

有些災民不要修繕,只想等著拆掉重建,有些災民害怕一旦改變了災後家園的樣貌,就會影響補助款的申請,這些都曾讓台積電志工在當地碰了軟釘子。「但我們要站在災民的立場為他們想,既然要來幫忙,這些都是甘願承擔的。」莊子壽說。

一面紗窗、一扇窗、一道門,甚至屋頂漏水、地面清潔,還有獨居老人家的電視壞了,這三十多位台積電志工及七十多位協力廠商派駐人員都傾力幫忙解決,慢慢地累積災民對他們的信任。

莊子壽談到台積電志工與高雄災民關係的進展,「後來甚至有災民想加入團隊當臨時工,我們就請災民當協調人,負責調查住戶、派工,或擔任清潔工的管理,這樣對當地的重建工作也有不少幫助。」

而莊子壽對於細節的講究,成為打開居民心房的鑰匙。「我常常跟團隊說,要做到讓人感動。」莊子壽舉了一個團隊的小故事,他說,台積電辦公室要是有燈管壞了,一個小時內我們一定派人解決,曾經有員工因為地板上有水而滑倒,我們團隊馬上送巧克力向那位員工致歉。


抽空南下看進度  
民眾道謝也不居功

 

這次,台積電志工就把這個準則從工作延伸到了災後重建工作。

「台積電不只幫我們重建家園,還很關心災民的心情。」同樣是這次受災戶之一的周小姐,說起台積電對施工細節與災民的關懷,不禁紅了眼眶,「他們幫大家換完鐵門,還會測試鐵門是不是會發出聲音,施工後的品質怎麼樣;然後台積電也帶著紅外線機器,來幫我們檢查電盤,就是怕牆壁內的電線有看不到的損害。你看外面的便橋,台積電為了搭那座便橋,那一天還施工到半夜十二點,沒有便橋之前,我們光是要出去繳交文件都要繞好大一圈⋯⋯。」

從台積電志工團隊參與高雄災後重建開始,莊子壽每一周都會從新竹往返高雄兩趟,「我會去看一下重建狀況進行得如何,看看是否有需要解決的問題。」談起這一個月的生活形態,莊子壽仍舊帶著淺淺的微笑。

個性低調的莊子壽甚至曾在星期天跑到高雄,為的就是再到災區去看一看。即使滿腔熱血,外人也難以從莊子壽的表情和言語中看出,他到高雄災區觀看狀況的時間中,就算有災民拿著飲品要請他喝,都會被他回絕。

說到這,莊子壽的笑容終於顯得燦爛,「對啊!常常災民跟我說謝謝,我也回他『謝謝,OK』,然後就去下一家。」這樣的回應,就像SEMI台灣區總裁曹世綸對莊子壽的評價:「他是個令人敬佩的人,低調並且正直。」

台積電團隊的高效率與善行,不僅讓災民自發性掛起一條又一條的感謝布條,也讓業內人士都豎起大拇指,表示非常感動。莊子壽即使收到來自各界的感謝與讚美,也沒有改變理性且低調的態度,仍舊僅以「謝謝」代替更多的回答。

 

台積電莊子壽

(攝影/陳俊銘)


莊子壽
出生:1961年
現職:台積電新工處處長
經歷:德州儀器工程師
學歷:台大土木博士

 

 

政府單位決心不足,讓台灣社宅興辦起步晚,進度持續落後。這場賽車要迎頭追趕,「(興辦)速度」、「油料(經費)」及「續航力(後續管理)」,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首先,為何社宅建置進度牛步?負責審計中央總決算的審計部,在去年度審核報告中就點出,自一七至二二年底前上網招標的社宅標案,從第一次招標至今年三月底止,平均要花十一.八七個月,甚至有案子超過二年未發包,工程有延宕問題,這與過去二年營建成本提高,缺工缺料,造成廠商無意願投標有關。

 

民間團體也有類似觀察,認為近年來台灣住宅市場過熱,反而連帶影響社宅興辦,「某部分是政府咎由自取。」住盟研究員廖庭輝直言。

 

他指出,從國內住宅開工宅數來看,一六年單年僅約六.九萬,到了二二年單年已達十四.六萬戶,六年間數量翻倍,但國內營造量能有限,導致廠商寧願優先承接民間建案,也不願承接政府的社宅建案。

 

對此,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受訪也坦言,過去二年確實存在社宅流標問題,但自去年下半年起,狀況已有改善,今年至今二十多案中,只有三案流標。

 

長照瓜分住宅基金九成財源

 

除了興建速度,社宅作為長期推動政策,須有永久、穩定的財源作為「油料」,這讓挹注社宅興辦的「住宅基金」扮演關鍵角色。

 

只不過,住宅基金目前的法定財源僅有「房地合一稅」,根據《所得稅法》,房地合一稅收入應用於住宅政策和長照支出,但上路以來,扣除統籌稅款一○%後,其餘九○%全數進入長照基金,引發不小爭議。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就曾質疑,房地合一稅全都分給長照,社宅掛零,沒照顧年輕人。民進黨立委郭國文也直指,長照需要經費,但用於住宅基金更符合名目,否則「很難說服民眾,為何把所有房地合一稅都投入長照。」

 

直到今年四月,財政部等部會修正辦法,才明定明年起房地合一稅餘額至少有一○%要挹注住宅基金。

 

更嚴重的是,住宅基金財源不穩定,自一八年至二二年間,除二○年度外,其餘每年皆仰賴國庫撥補二十億至五十億元,明年度更因租金補貼政策要撥補超過三百億元,此外,基金淨值更不斷縮水,從一八年的四九九億元,大幅減至去年底的三四四億元。

 

「油料」不足,還只是當下困境,社宅蓋完需要長久維運,後續管理更要精確估計財務,維持穩定續航。只不過,官方預估與實際卻存在嚴重落差,讓財務出現更多不確定性。

 

審計部在報告中也點出,負責管理社宅的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以下稱住都中心),出現「租金收入高估」、「興建及營運成本低估」兩大問題。像是住都中心預估六十年的社宅租金收入為近九千億元,但審計部預估僅七千億元;住都中心預估社宅工程建造費用約四千億元,審計部核算則需四千七百多億元。

 

審計部直指,因為經費的錯估,將讓住都中心的現金收支,從賸餘三百多億元,轉為短絀二千九百億元,若無法清償債務,就需內政部概括承受,國家買單。

 

近年住宅基金財務及國庫撥補情形

 

社會福利目的  不應考量自償

 

事實上,對於這樣的錯估,民間並不感到意外。廖庭輝直言,台灣的社宅興辦在起步階段,很容易低估成本。他舉例,日本、韓國興建一單位社宅,若需花上一百元,以未來營運五十到五十五年估算,成本要再花一百元;但台灣卻只多估三成到五成,「一開始就知道一定不夠。」

 

「未來要不就是調升租金,不然就是補貼更多。」他點出,這是早期社宅制度不健全造成的估算誤差。甚至在租金方面,中央的住都中心採用較舊的估算方式,未考量到折舊,租金會不斷往上漲,與其他地方政府管理的社宅算法不一樣,對民眾會產生困擾。

 

不過,對於審計部點出的一連串「錢關」,政府打算以「撥補」治百病。吳欣修認為,若將社宅視為社會福利一環「撥補本就應該」。外界或許認為公共建設都要有自償性,但既然是社福目的,「沒辦法靠這個賺錢」,不應以自償做考量。

 

吳欣修強調,審計部所指的短絀是社宅興建後約五十年週期,實際上一年約五十多億元,可藉國庫撥補因應,若未來社宅數量成長,營運成本會有降低可能。

 

黃麗玲也認同社宅應視為社會福利,不該有盈餘或能自償;但她點出,台灣社宅蓋得緩慢,或許可藉由規畫設計、循環經濟的角度,更好控制成本。

 

邱顯智認為,住宅基金光靠撥補,代表每年會變動、財源不穩,且其他社福政策經費也會被壓縮。此外,房地合一稅課徵過多,代表房地產市場過熱,不是好現象,因此用來挹注平抑房價的社宅政策,會更名正言順,政府也要研擬其他財源,讓住宅基金財務更穩定。

 

在興辦社宅這場競速比賽中,台灣已經落後,不僅要踩住油門,加滿油料長期支持,在駕駛座上的政治人物們更要有遠見,秉持「不是自己任內剪綵也要做」的決心,才能讓社宅推動之路走得更穩健永續。

延伸閱讀
屏東氣爆/明揚、明安殺跌停,逾萬張單排隊等賣…後續賠償可觀,成立信託基金「會存3-5億」
屏東氣爆/明揚、明安殺跌停,逾萬張單排隊等賣…後續賠償可觀,成立信託基金「會存3-5億」

2023-09-25

竹北氣爆「少年皮膚脫落、插管治療」,估釀300受災戶!專家:這就是人禍,「瓦斯公司說法太避重就輕」
竹北氣爆「少年皮膚脫落、插管治療」,估釀300受災戶!專家:這就是人禍,「瓦斯公司說法太避重就輕」

2023-06-24

麥寮六輕疑管線破裂引氣爆 黑煙直竄天際
麥寮六輕疑管線破裂引氣爆 黑煙直竄天際

2019-04-07

高雄氣爆撞擊李謀偉完美人生
高雄氣爆撞擊李謀偉完美人生

2018-07-25

從高雄氣爆談愛心捐款
從高雄氣爆談愛心捐款

201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