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創辦台灣神隆的馬海怡,即將在七月底退休。她中年回台創業,在統一集團前董座高清愿支持下,成為台灣首座FDA廠房認證藥廠。但績效逐步成長的神隆,也將面對世代交替的新考驗。
一九九七年,馬海怡與創業團隊在一片甘蔗田中,開始建廠。二○一一年,神隆掛牌上市,過去三年,公司稅後淨利從九.六億元成長至十二.七億元。展望未來,今年底癌症針劑廠預定投產,江蘇常熟廠也加入營運,績效更將大幅提升。為什麼業務起飛之際,馬海怡決定交棒?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馬海怡透露了一個小故事。
打開抽屜 竟堆滿過期泡麵
打開抽屜 竟堆滿過期泡麵
「我在整理物品時,發現有一整個抽屜,裡面裝滿了泡麵。仔細一看日期,竟是二○○二年,原來全部是過期十幾年的泡麵。」馬海怡感性地說:「回想起來,那段日子我的確特別忙。每到周末,員工餐廳沒有營業,我常常獨自吃泡麵就打發一餐。」
馬海怡指出,自己在神隆任職十餘年,從基礎工程、研發產品,到規畫股票上市,投入時間已經遠比當初設想得久。她形容,十餘年來自己全心投入工作,到「即使穿上睡衣,依然坐在床上回覆e-mail」的地步。然而,馬海怡不諱言:「好的公司,每過一段時間就需要換leader(領導者),才會有不同的視野。」
於私,馬海怡坦承,自己母親已經高齡九旬,加上與家人長期分隔兩地,升格為祖母以後,馬海怡更加感覺到「我疏忽很多以前該做的、responsible(有責任)的事」,所以決心急流勇退,希望多陪伴家人。這是她萌生去意的兩個原因。
直到近兩年,生技股成為台灣當紅產業,股市陸續出現好幾檔高價新藥股。但早在投資人琅琅上口「生技股」三個字以前,神隆已在南科長期默默耕耘,如今才有實力在市場站穩腳步。馬海怡一開始就以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標準建廠,是成功的第一要件。
「一開始,她就把神隆定位為國際公司,軟、硬體建設都是國際級,格局訂得很高。雖然目前規模還比不上全球前五大藥廠,但也證明這個模式是成功的。」安全衛生技術中心董事長于樹偉博士指出。
早在神隆施工建廠期間,當年在工研院服務的于樹偉,就曾經到神隆簡報製程安全管理規範,當時他對這家公司的印象是:「實驗室內部完全以美國標準在做,所有規格都是美規;光是符合國內法規,他們並不滿足。」
馬海怡(左二)與Syntex同事,是返台籌組神隆的重要班底。(圖片/神隆提供)
引進在美經驗 內升管理人才
在疾病管制局前局長、現任神隆獨立董事蘇益仁眼中,神隆將建設一步到位、做到國際水準,也是公司得以挑戰全球市場的主因。蘇益仁回憶,當年他參觀過神隆內部後,認為公司不僅硬體規格在台灣數一數二,對馬海怡帶領團隊的管理風格,更留下深刻印象。
蘇益仁因此對時任統一董事長高清愿形容:「神隆將是統一『皇冠上的寶石』!」於是統一集團決定再增資神隆,填補資金缺口。「有統一集團不斷支持資金,又按照FDA規格建廠,國際化品管、研發能力好,是最重要的關鍵,國際客戶才會相信你。」蘇益仁分析。
從人力制度,也能看出馬海怡著重長期經營的思惟。八○年代,馬海怡在美國孟山都(Monsanto)工作,由於廠區位在種族問題最嚴重的美國南方,公司為平衡升遷機會,身為華人女性的她受到刻意栽培,六年內換了九個職務,從化學部門經理,一路升至晶圓廠長,為她日後的管理經驗打下重要基礎。
後來神隆營運初期,馬海怡就引進這套輪調經驗,創立「EMBA班」,專門培訓有潛力的儲備人才。目前這項教育計畫已開辦至第六期,為神隆打造一批位居管理階層的核心幹部。
進入「後馬海怡時代」,神隆有何挑戰?蘇益仁分析,近年原料藥市場變化快速,新藥物陸續問世,先前的藥品可能從第一線退居第二線,也就是逐漸被新劑型、新產品蠶食。神隆鎖定的抗癌藥,是市場最高級產品,但仍可能「像柯達被取代一樣」。蘇益仁認為,這是原料藥廠的最大威脅。
馬海怡為神隆規畫的未來,首先是往下游發展製劑,此外,神隆還將嘗試發展新藥,加上中國廠開始貢獻營收,「三年後會比現在成長多很多…,公司業務會更蓬勃。」馬海怡期待。
一三年底,通用汽車前總裁艾克森(Dan Akerson)宣布提前交棒時,在聲明中這樣形容辭職的決定:「有時候,生命會朝你丟一個大曲球。」中年回台創業的馬海怡也是如此,當她放下成就,神隆日後繳出何種成績單,市場拭目以待。
高清愿(中)持續投資神隆,終於讓神隆的原料藥業務開花結果。(圖片/神隆提供)
馬海怡
出生:1947年
現職:台灣神隆總經理(將退休,未來僅任公司董事)
經歷:美國Syntex藥廠副總經理
學歷:美國李海大學化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