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口湖鄉的八個國中好友,自稱「冏男」,為了重振家鄉二十年前的養殖榮景,集資養白蝦,以「低密度」的生態混合池,不用藥、無添加的方式養殖,為家鄉的年輕人找到回家的機會,當地的老漁民也重拾笑容。
由八個雲林縣口湖鄉的七年級生,組成了「好蝦冏男社」,決心扭轉外界對雲林的刻板印象,希望讓雲林的農業、水產養殖重新回到二十年前的榮景,讓大家認識「綠色的雲林」。
比起一般養殖白蝦業者一池有上萬隻蝦的產量,「好蝦冏男社」的池裡只有三、四千隻。堅持不用藥,秉持有機、無毒的養殖方法,必須讓蝦有良好環境生長,所以採用魚、蝦、貝類的混合養殖方式,產量少、密度低,讓白蝦肉質更結實有彈性,且運用海水養殖的方式,不需抽取地下水,不會造成地層下陷。
因混養池子裡隨時都有魚類天敵的威脅,讓白蝦運動量充足,肉質鮮甜。
碰壁 學把養殖池變成生態鏈
才成立三年的「好蝦冏男社」,目前已與附近另五名漁民形成產銷合作關係,總共五甲地,每年可產出約一萬斤白蝦,透過網路直銷與宅配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由於品質佳,產量又比一般業者少,總是供不應求。
「好蝦冏男社」發起的靈魂人物,是一九八六年次的李富正。海軍陸戰隊退伍後,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到都市發展,而是回到自己成長的故鄉口湖,重拾起阿公的本業:養殖。
李富正的兒時記憶,是雲林養殖業輝煌時期,「阿公當時養鰻魚,外銷日本,每次出貨完就會請流水席辦桌,身上掛金條,給廟裡捐龍柱,家裡人來人往很熱鬧、風光。」李富正說。
但是,為了提高產量而大量投藥,被日本驗出殘藥,加上太多人投入養殖,鰻魚價格大崩盤。從此,李富正的家鄉變調,人口外移、出走,留下來的都是老人、小孩。
為了找回家鄉的榮景,李富正先投入了龍膽石斑魚苗的養殖,花五十萬元購買的魚苗,卻在養的第二天,遇到砂石車酒駕撞倒電線桿,導致家裡停電一個晚上,「魚苗全部死光光,五十萬元就這樣沒了。」李富正發現,龍膽石斑的成本高、風險大,於是改養「白蝦」。
從一個外行新手投入養殖,李富正也繳了不少學費。剛開始就確定要選擇對環境友善、不用藥的養殖方式,「我們在豬舍改裝的室內,搭起大大的水族缸,日夜都照明,讓蝦子誤以為是白天,快速成長。」
第一批生產出來的蝦,李富正主動向主婦聯盟推銷,卻遭到拒絕,理由是「這樣不天然的方式養殖出來的蝦,不接受。」眼看著八個同學每人投入二十萬元的老婆本,就快要賠光了,李富正決定不走捷徑,用天然的戶外放養方式重新來過。
李富正去水產試驗所上課,尋找合適的蝦苗、學習最新養殖方式。「混合養殖讓池裡自然形成一個食物鏈的生態,魚會吃弱小、生病的蝦,魚吃剩的蝦就是我們人吃的。」李富正說。
當白蝦的產量穩定後,李富正要面對的是銷售問題。這樣天然低密度的養殖,成本比一般養殖高出一倍以上,產量卻只有三分之一,李富正一斤白蝦要賣四百元才划算,盤商卻只願以一百多元收購,「難怪沒漁民要養,養愈多賠愈多。」李富正道出漁民的辛酸。
以前阿公養鰻魚的地方,改裝成用餐座位區。
搶客 臉書行銷搭配生態導覽
網路世代的李富正,決定自產自銷,不讓中間盤剝削。他經營臉書、拍影片上傳,傳遞天然養殖的理念與想法,甚至自己編了一套台語的RAP,吸引網友注意。
李富正還找來台南土溝村農村振興聯盟的團隊,替「好蝦冏男社」打造一個不一樣的「觀光漁場」。另外,把家裡閒置的房子整理成民宿,讓有興趣的朋友來打工換宿。「好蝦冏男社」可愛的DM就是知名漫畫家米奇鰻的作品,是李富正用三百斤蝦換來的。
李富正也當起導遊,周末接待旅客或學校參訪團,設計一套「吃蝦、餵蝦、抓蝦、說蝦」的行程,讓消費者認識餐桌上的食物從何而來,才能吃得安心。
結合觀光休閒與水產養殖,是許多農村振興方式之一,除了自己的「好蝦冏男社」品牌,李富正更串聯地方的其他特色產品,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其實雲林有很多很好的農產品,只要來走一趟,你就會知道!」在李富正充滿自信的笑容下,我們看到台灣農村的新力量。
李富正
出生:1986年
現職:好蝦冏男社創辦人
學歷: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休閒事業經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