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老家咖啡,一間五十餘年歷史的老房子,是二十七歲店長陳鵬文的老家,也是他與一群年輕人承載「藝術教育」夢想的飛船。
難得的暖和春日,苗栗市區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子裡,一幢獨門獨院的老房子熱鬧了一整天。
先是輔大德文系的學生辦了一場電影讀書會,隨後幾位苗栗的在地青年到這兒討論地方政策,入夜後,這些談藝術、談政策的,都坐在一塊兒,一起聽客家歌手米莎的小型演唱會。除了終日飄著的咖啡香,這裡還洋溢著一股文青味。
兩年前,陳家本打算拆掉這幢閒置二十多年的老房子,在台北讀電影的陳鵬文與念美術的妹妹,趕緊回到家鄉,「力保」這幢老房子。
「我不是從台北『回到』苗栗,而是『留在』台灣!」陳鵬文斬釘截鐵說著。八八風災後,他曾號召志工成立「抱抱團隊」,前往屏東羌園國小服務,又發起「心跳計畫」,募集了來自各國,共四千多張愛心手勢的照片。對他來說,所有行動的初衷,都不外乎「為別人做些什麼」。
起初他們發想,也許老家可成為「苗栗最屌的蛋糕店」、「一直有人說故事的故事屋」……,但隨著與附近鄰居、地方耆老討論,翻修圖改了好幾輪,變成了現在的咖啡廳複合藝文展演場所,只因為「苗栗沒有這樣的空間」。
「我活到五十幾歲,居然學會看懂攝影!」一位從來沒到過美術館的「鄰居大哥」,在看過「老家」第一次舉辦的攝影展之後,帶著讚許的口吻肯定了陳鵬文的作為。
「藝術」在這群鄉親眼中,原本可能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現在只要喝一杯咖啡,就能獲得意外的感官享受。「老家」團隊的六位年輕人來自各地,有人做過災區志工、有人出國讀完書,大家會湊在一起,只有一個共同信仰,就是要傳遞藝術帶給人的感動。舉凡媽祖出巡展、周四老茶品嘗會、在地食材深夜食堂,還有各種沙龍辯論,都在這裡發生。
曾有客人對店內販賣的《24電影誌》不以為然:「薄得像手冊,一本還要賣五十元?」陳鵬文因此感觸很深:「我們應該讓人養成習慣,把藝文納入生活的一部分,習慣去為藝文消費。」他不只帶給鄉里機會教育,自己也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學習:「開了咖啡店才知道,桌子沒擺好容易讓人撞倒、水杯隨時會打翻,更不用說結帳、記帳等這些細節,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未來想拍電影的他,期許自己利用這段時間,經營地方藝文活動的同時,也腳踏實地感受「生活」:「教育不是我教你,而是共同學習,養成習慣!」
他的理直氣壯讓人聯想到日本作家村上隆曾說過的:「不要忘記你文化裡的醬油味。」正如同「老家」門口「福報貓裡」的春聯一樣,道盡這位年輕人執著的活力。
老家咖啡店負責人
陳鵬文
出生:1987年
學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