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你覺得時局苦悶、辛苦工作卻看不到未來?面對人生困局,你是否也想要突圍,卻又躊躇不前?路是人走出來的,只有勇敢改變,才能開拓新的人生之路。你有多久沒有改變自己?現在起,用四個行動,啟動你的逆轉勝能量!
台語有一句俚語:做雞就要掅(ㄑ一ㄥ),做人就要翻!意思是,當雞就要勤於翻土覓食,才能免於挨餓;做人就要努力奮鬥,才能翻轉人生。這是電影《志氣》的經典台詞,也是片中主角春英的阿嬤,對春英的勉勵、打氣之詞。而片中春英的「翻轉」人生,也湊巧在飾演春英一角的瑤瑤身上上演。
「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得獎的是:郭書瑤、《志氣》。」頒獎當晚,瑤瑤一路從台下哭到台上,她沒想過自己第一次擔任女主角就拿下大獎。從「稚氣」到「志氣」,瑤瑤的「改變」被大家看見、更一舉被金馬獎評審委員認同。她說,「我不是一個有天分的人,我的改變是靠後天努力來的。」
郭書瑤,翻轉人生的平凡女孩
拋開性感形象,甚至素顏登場
郭書瑤,翻轉人生的平凡女孩
拋開性感形象,甚至素顏登場
其實「殺很大」的搖乳電玩廣告後,瑤瑤承受一面倒的輿論壓力,「當時我的恐慌與無奈特別多。」「很多人講的事情,我無力抵抗,因為我的確什麼都不會,我就是生長在一個極為普通的家庭,就是一個沒什麼才藝的人,就是一個標準過一天是一天、沒太多想法的女孩。」
當瑤瑤忽然暴紅,也忽然面對「物化女性」的沉重指責時,她的人生像是頓時掉進海裡般見不著邊際。而就在載浮載沉即將窒息之際,作家蔡康永的一席話:「在適當時機穿適當的衣服,因為露多了就不值錢。」讓她通了,「我有被救起來的感覺。」講這句話時,瑤瑤還是略顯稚氣的臉龐,多了一份欣慰的表情。
於是瑤瑤改變了,她把衣服一件件穿回去,更無懼於電影《志氣》的拍攝過程,必須把自己變粗、變胖,甚至素顏登場。事實上,所有拔河的橋段,瑤瑤都堅持不用替身,她自己拉起繩子、用雙手握住粗糙的麻繩、調整好姿勢,當「下」的口令一出時,她傾盡全身的氣力往後拉、拔,因而臉上露出猙獰、不漂亮的表情;但此時的瑤瑤,正如她自己所期待,「不管是電影還是戲劇,我都希望可以跳脫大家刻板印象的瑤瑤,或是我自認安全範圍內的瑤瑤。」
「我很『拚命』學習,我要讓大家知道,我不只有身材這項優點。」採訪過程,眼前這位纖細的女孩,不斷用「拚命」的字眼來強調她要達到的目標。會想要拚命改變,原是來自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父親驟逝,一肩扛起家中經濟重擔
父親驟逝,一肩扛起家中經濟重擔
十七歲的花樣年華,父親因心肌梗塞驟逝,身為大姊的她,被迫在一夕間長大,過去打工是為了自己可以隨心所欲地花錢;父親過世後,打工則是為了「家計」。同樣在賺錢,但情緒的翻轉,無法為外人道。
嚴格說來,瑤瑤的「轉大人」,沒有時間醞釀,就是這麼理所當然地要背負起全家人的經濟重擔,好長一段時間,她在茶飲店打工,天天得站足十小時,在廚房高溫的環境煮茶、搬數公斤重的茶桶來回,下班後再趕去外拍賺零用錢。而這樣拚搏,了不起一個月賺一萬六千元,愁苦弟妹的學費、愁苦家中的開銷。改變,自然發生。
而當十九歲喊出「殺很大」後,瑤瑤再次改變。一個單純的廣告外拍,引起社會如此大的關注,她始料未及,尤其這個關注以負面居多,雖然她也初嘗暴紅滋味,但沮喪的心情更勝走紅的喜悅。
為了讓自己有安全感,她狠狠把握每次學習的機會,才造就《志氣》中那個怎麼樣也不服輸的春英被大家認同,進而奪下金馬獎。生活中認分不認命的瑤瑤,也的確演出了最真實的自我。
從平凡無奇的鄰家女孩,到備受矚目的新演員,瑤瑤的改變存在「父親過世」的重大事件衝擊,及她曾背負與其年齡不相符的社會壓力,所以她掙扎著一定要改變、想著必須要蛻變。果然,敢變,就有路。
標竿學院營運長、赫威思NLP培訓中心創始人陳威伸提到,改變的過程一定辛苦,甚至痛苦,因此「可變」通常來自外在的巨大衝擊,例如一個人患了一場大病、失業或重要親屬發生事故等;至於自發性的改變,則需要大徹大悟,可能是對於某件事困惑許久,過程中漸漸從「小悟」累積成「中悟」,最後再轉為「大悟」,因而啟動了改變。
聖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楊蓓則表示,通常來自外在的衝擊,也就是被迫接受的轉折,形成的改變力度相對高,「浪打來了就得承受」,但自省的改變並不容易,從發生進而見到成果,當中必須蘊含強大的「堅持」,而「付出代價」則是必然的。
王財貴,科技轉創投的投資達人
敢於轉換跑道,培養理財本事
王財貴,科技轉創投的投資達人
敢於轉換跑道,培養理財本事
美國RPI心理學碩士、立源私募基金前執行董事王財貴以蝴蝶為例,講述「蛻變」的生命形態,「從毛毛蟲到蝴蝶,必經結蛹的過程,而在此過程,牠們會分泌酵素,打破自己、融解自己,再組成新的體態,這樣才能羽化成美麗的蝴蝶。這是生命的力量。」
人生的改變何嘗不是如此?如果要「蛻變」成所想要的樣子,就要完全銷融自己,學習生命的所有技能。
時間回到一九九七年,邁入四十不惑的王財貴體悟,要達到財富自由的境地,不在於原來工作賺了多少錢,而是來自將來如何管理這筆錢,「年輕時,很容易培養第二、第三技能,但任何一個人都會老化,都會有專業技能用盡的一天,所以一個人最後能否達到財富自由,取決於投資能力的強弱。」
經歷改變的第一階段:大徹大悟,王財貴從專業經理人的角色跳脫出來,他開始培養當股東、當董事的本事,所以他從科技公司轉職到創投,因為在這裡可以學習「初級市場」的投資哲學;另外,他認真學習投資基本學,為的是培養在次級市場(股市)衝鋒的能力。
「我在當中摸索了整整六年時間,曾經賠掉全部資產的三分之一,但因為學了不少技能,也抓到投資要領,因此○三年之後,沒有一年賠錢。我知道我從此可以靠投資理財賺錢、過生活。」值得一提的是,當財富的改變發生後,生命的改變也隨之而來。
找回失去的時間,生命廣度向外延伸
找回失去的時間,生命廣度向外延伸
專業經理人,也就是俗稱的「打工仔」,拚的是時間和體力,特別是高階主管必須身先士卒,當時王財貴天天工作十三小時以上,生活品質可想而知。可是經過學習,當投資成熟後,忽然時間槓桿出來,「除了過去被忽略的家庭生活回來了,我也開始做環保志工、禪修。」生命的廣度,因此順理成章地往外延伸。
過去王財貴每周花六十到八十小時工作賺錢,現在的他則是每周花六到八小時處理事務,但獲得的報償卻與過去相同。只是改變需要時間,「以前說『學師仔』是三年四個月出師,我自己也發現了這句話的道理,從開始學投資到抓住一個輕微的感覺,大概是三年的時間;之後試你的刀利不利,再到拿捏下刀的分寸,知道輕重,大約再花三年。六年後因此見到『改變』的成果。」
「志」有多強,改變的力量就有多大,楊蓓提到,這樣由內而外的力量最可靠,否則就要仰賴腦中的慣性讓改變發生,而這必須藉由不斷「練習」才能進一步變成慣性;總之,過程充滿挑戰,需要不斷注入能量,維持改變的狀態,直到有一天新局到來。
再者,期待改變後的新生,則需要「能力」的拉動,「學習能力不強,談不上改變。但其實人不需要做好十件事,只要把一、二件事做好就可以了,所以也沒有想像中困難。」王財貴提醒,改變的另一形式是「承諾」,沒有承諾、沒有專注做好一件事的決心,當然翻轉不過來,他以自己為例,當時白天在創投工作,晚上投入心力學投資,「你一定要花這樣的力氣,才有可能拋掉舊生活,這是一定要付出的代價。」
其實以生命階段來看,改變是必然,從出生到死亡,每個人的身體與心理都一直在經歷改變,這是一種「自然」的改變。一般說來,生命的移動從出生到二十五歲是依賴期,工作數年後,進入三十歲,會開始思索職涯的發展,於是這個階段是職場改變的黃金時刻。
邁入四十歲,身上存有一些錢,但中年危機隨之而來,擔心財富積累的速度趕不上花用的速度,因此這個階段是啟動財富改變的最佳時機,王財貴便是在進入四十歲之後,覺悟應該往股東、董事的這條道路行走。而來到五十歲,能找到人生的真諦,意義非凡,所以不少人在這個階段會有回饋社會的打算。
(圖片/吳東岳)
張果軍,從投資金童變媒體人
五十歲後跨界創業,熱血改造社會
張果軍,從投資金童變媒體人
五十歲後跨界創業,熱血改造社會
張果軍,四十八年次,曾經是位高權重的高盛證券總經理,之後轉任富邦證券董事長一職,總之,外界對於他的稱號不脫「外資教主」、「投資金童」,而他全身上下所散發的氣味「很華爾街」。不過,如今再見張果軍,卻是休閒襯衫外加牛仔褲的打扮,就連髮型也呈現「文化人」較為隨興的面貌,現在,他是網路媒體《風傳媒》的創辦人。
一○年從富邦證退下後,張果軍的去向備受矚目,什麼傳言都有,就是沒人想到他會去搞媒體,「純粹以賺錢的角度來思考,是不應該做這件事。」張果軍很清楚經營媒體的道路難行,那麼,昔日的購併大將,怎麼會在人生過了五十歲之後,做出如此大膽的改變?
「我們是幸運的一代,但下一代恐怕很辛苦,我常在思索,我們這一代是應該要為社會做些什麼事。」就他觀察,可以改變社會的兩個平台,一是教育、另一就是媒體,「當然,有人會很直接地告訴我,媒體無法改變這個社會,但相反地,也有很多朋友相信,好的媒體可以散播正面的力量,嚴長壽先生就是其一。」
憂心台灣下一代,以散播正面能量為志
憂心台灣下一代,以散播正面能量為志
位於天平兩端的金錢與情感,儘管此時此刻看來是往情感傾斜,但張果軍還是決定在五十四歲踏出人生很不一樣的抉擇——創業,「父親去年二月往生,我的牽掛放下大半,接下來,應該好好努力為台灣這塊土地做些有意義的事。」依然是情感的牽絆,只是牽絆轉成對土地的付出。
事實上,在張果軍全新投入《風傳媒》前,他已在教育上貢獻一己之力,他是台大萌拓學堂的師父,是均一中小學的董事,「很多人都在教育上傾注全力,倒是媒體,不太有人觸碰。」張果軍坦言對媒體環境不滿意,希望做出改變,但這個領域少有人願意跳下來做,「不如我就起個頭吧!」
張果軍生平的第一次創業,發生在五十四歲,這次的創業「情感」成分居多,他不懂媒體、不懂網路,依然義無反顧地逆風前行,他說這次的創業決定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改變,「不做一定會後悔,但希望做了不要後悔。」生命的歷程來到這個階段,或許回饋是最美麗的篇章,改變因此顯得自然。
當然,改變的結果,不見得都能遇上美麗的風景,但每次改變,卻都會帶出生命嶄新的一頁,正如勵志經典《轉變之書》所說,人生中的各種轉變都是有意義的,而不管「轉變」為我們帶來什麼,從我們的生命中帶走什麼,它都是在引領我們走入人生的最佳狀態。
(圖片/吳東岳)
黃聲遠,窩在宜蘭的叛逆建築師
顛覆世俗眼光,從都市走入鄉間
黃聲遠,窩在宜蘭的叛逆建築師
顛覆世俗眼光,從都市走入鄉間
一九九三年,一個在台北出生、長大的三十歲大男孩,帶著耶魯大學建築碩士的學歷及美國著名事務所的工作經驗回到台灣。
回來後,他沒有在台北一展能創造可觀財富的建築大業,而是反其道一頭栽進了宜蘭的生活。而這一待,二十個年頭過去了,他,自信、自在、也活得自我,這個人就是在全世界都知名的建築師黃聲遠。
黃聲遠的建築作品,見不到方方正正的格局,流線的造形,不按牌理出牌的風格,讓他即使「窩」在宜蘭,卻仍然備受關注,經常有對岸的朋友三三兩兩就在他的事務所外面好奇探望,他也覺不可思議。
問黃聲遠為什麼願意從都市走進鄉村?為什麼一位世俗眼光的「建築精英」會來到宜蘭鄉下,並且與這塊土地碰撞出如此深厚的情感?面對類似的問題,黃聲遠總是語塞,「人,不就應該要不斷轉變嗎?百變是常態,不是嗎?我的心裡就是不喜歡一成不變,暗藏革命,期待各式各樣的改變,所以為什麼不變呢?」
黃聲遠認為,也許很多人覺得從都市到鄉村是倒退走,「但我就是很難被安在某種框框裡。」至於選擇宜蘭,則是生命中的因緣際會,因為在東海大學念書時,他遇到了陳登欽這位來自宜蘭農村的同學,質樸的氣質讓他打開了另一個世界,「事情因此變成有具體的形式,我的價值觀很清楚,我把『感情』放在最高位置,在宜蘭,我有很多時間與孩子、家人相處,這是我認為最貴的生活、最高級的享受。」
深耕土地情感,期望起蝴蝶效應
深耕土地情感,期望起蝴蝶效應
有媒體稱黃聲遠是「上山下鄉的叛逆建築師」,但在外人看來的大膽改變,對黃聲遠來說,卻都如此理所當然,他直白地說,「這是大家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
「改變」的過程,難道沒有面臨難以克服的挫折?黃聲遠的回答值得深思,「變與不變,不論任何形式,挫折都是必然的,但把時間軸拉長,也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他說,他想做「茉莉花革命」一樣的示範,希望掀起「蝴蝶效應」,他想傳達的是,只要心中有堅定的信念與扎實的夢想,改變,真的沒有這麼困難。
你是否也想改變,只是不知如何開始?《走吧!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創造有意義人生的七分鐘微行動》一書,當中有段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隱約覺得生活應該有所改變,就將注意力集中在對你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上。先找到方向、設定目標,趁著過年,給自己一個承諾,改變就從今年做起!
想改變,要從覺知自己當前的身心狀態開始。
採取行動之前,花點時間問問自己重要的人生問題吧!
• 昨天,你的人生是什麼樣子?
• 今早醒來時,你有什麼感覺?
• 在人生中,你最想要的是什麼?
• 什麼讓你充滿動力?
• 想像一下90天後的生活,你希望屆時有什麼樣的感受?有怎樣的成就?
• 你將時間及精力花在哪些對你的人生其實不那麼重要的事情上?如果你不再全心關注這些事情,會發生什麼事?
• 什麼能帶給你真正的快樂,讓你感覺更有意義?
(資料來源:《走吧!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創造有意義人生的7分鐘微行動》,天下雜誌出版)
30歲的幸福人生方程式
找出熱情所在,職場發光
1. 盤點自己
工作內容,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
工作時,做哪些事最駕輕就熟?
工作中,最有價值的活動是哪些?
2. 把最想做的改變寫下來
希望每天醒來,都能迫不及待地去工作。
不想再替別人打工。
希望將大部分的時間,花在高價值的活動上。
3. 執行改變計畫
多閱讀職場成功學,與樂在工作的人互動,觀察他們的歡樂因子。
學習讓自己充滿熱情的一技之長或學問(例如購買一套教學系列、書籍或參加課程等),如果可以,每天學習三小時以上。
4. 把認知植入身軀,用未來的自己向現在的自己打氣
想像自己五年後,面對工作自信滿滿、年薪三級跳的生活樣貌,然後用那個「成功的自己」給「現在的自己」說幾句鼓勵的話。
40歲的幸福人生方程式
純熟理財與投資,持續累積財富
1. 盤點自己
薪水卡卡、往上空間有限嗎?
十多年的工作生涯存了多少錢?還是無殼蝸牛嗎?
買股票、基金的績效如何?大賺小賠,還是小賺大賠?
2. 把最想做的改變寫下來
投資能力更精進。買一戶位於市區、交通方便的房子。
不要為錢工作,而是讓錢來為我工作。
3. 執行改變計畫
閱讀投資大師的書籍。習慣天天看財經新聞、多涉獵財經雜誌。
學習看懂財報,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模式,參加投資理財課程。
4. 把認知植入身軀,用未來的自己向現在的自己打氣
想像自己已經住在一戶位於市區、交通方便的房子,裡面有理想的空間,
自己正坐在窗明几淨的書房閱讀。股票投資的股息足以支撐日常生活,日子愜意。
50歲的幸福人生方程式
重新開機,注入新活水
1. 盤點自己
工作不上不下嗎?生活一成不變嗎?
沒有學習新事物的動力、也不覺得應該要有所成長嗎?
腰痠背痛的時間拉長,膝蓋開始不舒服嗎?
擔心、還是期待退休生活的到來?
2. 把最想做的改變寫下來
因為職涯更上一層樓的機會變少,生存方式應該徹底整頓。
把重心放在自己的生活上,專心地讓自己活得更好。
多花時間在家人身上。從現在開始專注想做的事,
為退休生活預做安排。
3. 執行改變計畫
捨得重新開機,用心與各類型夥伴交流。
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成為別人的助力,以提升自己。
回饋周遭環境的價值與貢獻。專一而深入地學習。
4. 把認知植入身軀,用未來的自己向現在的自己打氣
描繪改變後的景象,工作與生活趨平衡,甚至玩樂已成為生活重心,正在過不一樣的生活、認識不一樣的人。
與「安全感」有關的大小事,例如房貸、孩子教養費用、退休金都安排妥當,盡情享受人生。
推薦文章
歐漢聲:等了十四年,浪來的那一刻,抓住機會往前衝
謝金燕:犧牲了太多機會,卻成為最撼動人心的天后
羅志祥:我對舞台的渴望,強烈到可以放棄一切
改變人生態度,四億次感動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