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期的民進黨,街頭路線面臨考驗,溫和路線卻又生澀難以施展;黨主席蔡英文站在兩條路線之間,彷彿是這場政治盛宴上的寂寞者。
民進黨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未來兩次選戰將決定這個曾經執政、現已成少數的本土政黨命運,主席蔡英文所負擔的正是何去何從的壓力。
這個關鍵時刻,蔡英文會繼續運用自己的專業走「文場」的路;還是被迫走「武場」,從「蔡英文」變「蔡英武」?
雖然,民進黨在二○○八年大選中被政黨輪替是意料中事,但民進黨主席竟由蔡英文出任卻是個意外。
原本,民進黨失去執政權之後,轉向更加在地化、更加南部口味、更加「街頭」男性,是可以想像得到的變化。
可是蔡英文這位主席,卻與這個變化格格不入。她是一位國際化、北部腔調、「議會」出身的女性。大敗選的民進黨與蔡英文這種組合,到底是互補而更強,或是互不相容而共同毀滅?考驗著雙方的智慧。
不論是互補或互斥,民進黨再出發的兩次街頭遊行都碰撞出巨大火花。可以看見,蔡英文正努力「消化」陳水扁所製造出來的困難。
蔡英文明知必須與馬英九總統對談、辯論、協商,並依靠一次又一次的折衝,去槓桿出在野黨的時空,才有可能在未來的縣市長,及立法委員選舉中找到立足之地。
可是,蔡英文缺乏群眾基礎,又無法用民進黨基礎選民熟悉的台語表達自己,於是形成了一種「盛宴寂寞者」(party loner)的尷尬角色。
在街頭,她手持麥克風時,常常是降溫而不是升溫。她的肢體語言,充分地表達——「我不屬於這裡」。
在這個「三國演義」的時代,理論上,蔡英文熟知國際賽局,也曾經參與過一九九八年的辜汪上海會談,應該是老手玩家,卻因為民進黨轉型困難而陷入新手上路的窘境。
現在,民進黨各路好漢無用「武」之地,而主席也無用「文」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