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五日,是台灣醫療學術史上的重要時刻,這天長庚醫院外科醫師魏福全,當選第二十九屆中研院生命科學組院士,是國內首位獲此殊榮的外科醫師,到底魏福全是如何辦到的?
「滴、滴、滴……,」踏入新北市林口長庚醫院的開刀房,耳邊傳來生命監測器規律聲響,被麻醉昏迷的病患躺在手術台上,手術醫護團隊就定位,來長庚受訓的外國醫師們往門口翹首盼望,他們在等一個人,就是世界顯微重建整形外科權威,長庚醫院前院長魏福全。
沒多久魏福全出現了,和往常一樣,身著手術衣的他,從容不迫走入開刀房,開始向醫師講解手術細節。不過此刻他多了一個新身分,中央研究院院士。
他 不是手術技術員,是醫師科學家
魏福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高興地說,「以前學界認為外科醫師就只是個做手術的技術員;其實我有很多原創性的學理研究,不但可以轉換到臨床應用,還輸出國外。我是個整形外科醫師,也是個『科學家』。」他加重語氣強調「科學家」,因為對魏福全來說,科學家這三個字是對外科醫師不會做創新研究的重大翻案,是他伏首案間三十年的最大肯定。
「他對全球整形外科界的貢獻實在很大,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頒獎給魏福全,認為他是世界整形外科四百年歷史以來,最重要的二十位醫師之一。」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特聘研究員兼主任、中研院院士王陸海說。
魏福全能獲選為中研院院士,與他多項「世界第一」的創新手術與學理研究有關。他是全球做最多腳趾移植自手指手術,腓骨(小腿骨)骨皮瓣移植自口腔癌病患缺損部位,以及穿通枝皮瓣移植自缺損部位的醫師。另外,他帶領的團隊已經完成兩萬個病例,成功率高達九七.五%,就連哈佛、約翰霍普金斯等美國名校,都有醫師飛來長庚學習,哈佛醫學院教授Goldwyn盛讚,「如果沒有來過長庚整形外科,就不算完成整形外科訓練。」
他的學理研究和臨床手術一樣揚名世界。魏福全在最權威的月刊《整形外科顯微重建手術》(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已經刊登一百篇,論文總數已超過六百篇,被引用次數近八千次,「據我所知,台灣外科界只有魏院長有這樣的成就。」林口長庚整形外科系主任林志鴻說。
他 助少年移植斷指,重拾音樂家夢
十年前,一名英國少年湯瑪斯想要成為一位音樂家,但在一場意外中,他的中指被截斷,斷指葬送他學樂器的可能,湯瑪斯終日鬱鬱寡歡,直到他遇上到英國教學的魏福全。魏福全把湯瑪斯的腳趾接在斷指上,湯瑪斯終於可以開心學樂器。
英國的湯瑪斯,只是魏福全團隊上萬個病患中的一人,「接受移植手術後,完全沒有手的人可以開火車,斷指的人成為外科醫師。」魏福全說。
這樣的手術有多困難?人類的手有錯綜複雜的掌內肌肉、交纏的血管網絡和神經,手指、腳趾血管只有一公釐,而手術用縫針只有五十個微米(○.○五公釐),縫線已經細到肉眼難看見,全須借助放大倍率達十六倍的顯微鏡來操作。
「顯微鏡下平整的皮膚變成小山丘,手若是微微抖動,對病人來說就是大地震,在這種情況下,一條血管要縫上八針,還要保證百分之百的血管神經通暢率,每個步驟都是關鍵,稍有不慎,不但斷指不能復元,連切下來的腳趾都沒用了。」魏福全這樣形容他的工作。
除了腳趾移植手指術,魏福全也是腓骨(小腿骨一種)骨皮瓣移植下巴骨頭、手臂骨頭和大腿骨的專家,讓患口腔癌的卡車司機可以挖掉長在下巴的癌細胞,臉也不會缺一塊;車禍撞碎大腿骨的少女逃過截肢命運。「魏院長不是做這些手術的第一人,但卻創新改良發揚光大。」林志鴻說。
病患為了感謝魏福全,特製等比例手部模型贈予他作紀念。
他 沒有立志做大事,卻義無返顧從醫
不過,對現在世人眼中的驚人成就,魏福全年輕時想都沒想過。一九四五年出生於屏東,家中經營海產山產買賣的魏福全,畢業於高雄醫學院醫學系。「我不是從小立志做大事那種,我們的教育總說要立大志,其實我不大相信,你沒有看過什麼叫大,怎麼會知道什麼叫大事……。」
「我當醫師是因為我爸媽要我當,走外科是因為我喜歡外科醫師豪爽的性格,走路醫師服都不用扣;走整形外科,是因為我景仰長庚前院長羅慧夫(羅為美國人,一九五九年自美來台,是脣顎裂專家)。」魏福全一口氣就解釋完三十五歲以前的人生重要抉擇。
「在長庚的時候,羅院長叫我參加一場國際論文發表會,在那次國際研討會中,發現自己學術表現不輸其他國家。」魏福全開始把同業當作假想敵,在不斷超越對手中,得到成就感。被肯定越來越多次的他,對名聲漸漸上癮,並變成驅動他不斷向前的一股可怕意志力。
羅慧夫(右)開啟魏福全在外科研究的新視野,被魏福全視為恩師。(圖片來源/魏福全提供)
他 用三十年、八千個病例,超越對手
從一隻小白老鼠的血管開始練習對接血管,三十年來,魏福全累積八千個病例,醫術也不斷精進;但是追逐成功的代價也很大。
「連開十二小時的刀,凌晨兩點下開刀房,隔天早上七點繼續上班。有一次什麼東西都沒吃就光喝啤酒,結果暈倒,現在已經有胃潰瘍的毛病。」「在十二小時的開刀後,不是馬上休息,而是建檔研究一兩個小時,反省剛剛的手術過程……。」魏福全平靜描述以前的工作情況,卻讓人看到他風光背後的辛苦。
除了意志力,真正讓他醫術與研究能揚名海外的,還有面對失敗案例的坦然,與忍受研究失敗的耐心。魏福全的手術就算有九七.五%成功率,還是有二.五%的失敗,「很多醫師不敢把病發案例拿出來討論,但我不會,我一定會拿出來討論,也許有點難堪,但這沒有關係。」
在魏福全近三十年的醫學研究生涯中,其實高達九九%的研究發現都沒有太大意義,只有一%有意義;一%有意義的研究中,可能只有○.○一%的研究有革命進展,但魏福全願意為這○.○一%的機會,忍受九九%的徒勞無功。
他 即使只剩自己,也要繼續走下去
碰到失敗與挫折時,魏福全也不敢說沒有過放棄的念頭,但他會不斷激勵自己,這是一場馬拉松賽跑,撐到最後的才是贏家,「我很佩服挑戰人類極限的人,每次看到他們創紀錄,心裡都很澎湃。」
不過,這麼一位外科技術登峰造極的人,最大的挫折,不是自己的失敗,而是病人的投訴或揚言提告。「我是沒有上過法院,但我學生被告是常有的事,二.五%的失敗就會被病人強烈責難;當然醫師也會失誤,可是有些是無法避免的。」
魏福全感嘆,因為外科容易發生醫療訴訟,長庚整形外科雖然全球知名,很多醫師受完訓練仍選擇離開自創醫美診所,願意留下的人越來越少。
但就算現在醫療環境惡化,他還是沒有停止繼續往前推進。講起下一個移植大趨勢「異體移植」,魏福全整個眼睛都亮了起來,「絕對不能以為自己很強,永遠要往前、往前,再往前。」
魏福全的顯微重建技術揚名國際,慕名來學習的醫師來自全球各地。
魏福全
出生:1945年
現職:國際重建整形暨美容外科醫學總會副祕書長、長庚醫學院教授
經歷:國際顯微外科醫學會理事長、世界顯微重建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長庚大學醫學院院長
學歷:高雄醫學院醫學系
重要得獎紀錄
2001年 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最高榮譽的麥林尼克獎
2006年 顯微手術諾貝爾獎H. J. Buncke Lecturer Award
世界近代整形外科史上20名重大創新貢獻醫師之一
2012年 中華民國第29屆中研院院士
整理:辛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