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領導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在四月一日舉行的緬甸國會補選中贏得43個席次,這是反對黨成員首次進入國會,樹立緬甸民主重要里程碑,但對緬甸民主鬥士翁山蘇姬而言,這卻只是個開始。
翁山蘇姬的獲釋 為民主沙漠帶來第一場大雨
軍人與群眾對峙的畫面凝滯二十分鐘,直到六十五歲的翁山蘇姬從帶刺的鐵絲網後方走出,群眾爆發歡呼的聲音:「翁山蘇姬萬歲!」「DawSuu!(蘇阿姨!)」歡呼聲浪一波又一波,翁山蘇姬被群眾的歡呼與熱淚淹沒,在長達十分鐘的歡呼之後,身軀瘦弱的翁山蘇姬含著淚水說:「好朋友們,好久不見!」接著,她的聲音立即又被群眾的歡呼所淹沒。
「大學路五十四號」是緬甸民主聖地的標誌,翁山蘇姬的獲釋,宣告長達二十一年的政治監禁終於結束,更是緬甸軍政府長達五十年的鐵腕統治突然轉向的戲劇性轉折點。一名比翁山蘇姬早幾個禮拜獲釋、剛剛坐完十九年監牢的政治元老,向一群西方記者說:「我和其他政治犯獲釋,就像為花盆裡的枯枝澆水,但是翁山蘇姬獲釋,卻是雨季的第一場大雨,讓整片整片的農地,冒出了一片綠油油的新苗,百花即將盛開!」
翁山蘇姬的釋放,代表了超過五十年的緬甸軍事獨裁終於走到盡頭,掌權的吳登盛(U Thein Sein)總統在二○一○年與二十三位軍事將領一起卸下軍裝,組成民主政黨,更改國號、國旗,改選國會,更在今年三月舉行國會議員補選,翁山蘇姬所屬的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of Democracy, NLD),在四十五席補選席次中大獲全勝,一口氣拿到四十三席;雖然在參、眾兩院合計六六四席的席次中還是少數,但是,民主選舉終於在緬甸的土地全面開花,揮舞著NLD 「戰鬥鳳凰」紅旗的支持者不必再擔心遭到恐怖監禁。
亞洲的糧倉 卻淪為與北韓齊名的人權煉獄
歷史給緬甸開了一個大玩笑。這塊廣達六十七萬平方公里(台灣的二十倍)的土地風調雨順、土地肥沃,又蘊藏豐富天然資源,向來是亞洲最重要的糧倉,然而,在軍政府鐵血控制下,緬甸卻淪為與北韓金日成政權齊名,惡名昭彰的人權煉獄。
二次戰後,緬甸民族英雄翁山將軍率領獨立軍,把壓榨緬甸人民的英國殖民政府趕走,但是翁山只多活了一年,就被自己的叛軍暗殺。十五年後的一九六二年,曾與翁山並肩作戰的尼溫將軍奪取政權,翁山的太太被派往印度出任大使,實質放逐海外。從此緬甸軍政府以高壓血腥手段,箝制著國土的每一個角落。美國記者艾瑪拉金在她的著作裡描述:「在緬甸,我們早晨是黑暗,中午是黑暗,全天都是黑暗的。」
從尼溫將軍在一九六二年政變奪權,到二○一一年吳登盛將軍經過全國大選就任文人總統,緬甸的軍事獨裁統治近半個世紀,這個物產豐饒的國家,在二次大戰之前遠遠超越台灣、新加坡,如今卻淪為人均國民所得只有一千三百美元,列名全球最貧困的國家,有三分之一的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下,除了國家統一之外、只剩下腐敗政權的黑暗大地。
美國中央情報局對緬甸的官方描述,有著異乎於一般政治文獻的鮮明文字:「緬甸,一個天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受困於政府全面的監控、無效率的經濟政策、貪汙腐敗。」「藏量豐富的天然氣,被少數的軍事領袖把持,二○一○年起推出的『民營化』政策,國家資源進一步遭到軍事家族瓜分,擴大了壟斷階級與社會大眾的差距。」
二十世紀的國家 卻因獨裁統治被遺落在十九世紀
筆者對於「黑暗的緬甸」,曾有一段短暫卻鮮明的親身經歷。
一九九三年的春天,時任財經報紙記者的筆者曾造訪緬甸。當時,有不少台商在北邊的雲南邊界挖翡翠礦,台商買下一塊其貌不揚的石頭,敲開之後發現裡面藏著光澤誘人的翡翠,一夜暴富的故事三不五時就傳回台灣。除了這種西部牛仔式、搞單幫的小台商,正規的台商幾乎沒有。
日本人在緬甸一向有相對熱烈的投資,三井商社在仰光投資了明加拉東工業區,卻不幸碰到一九八八年的大暴動、翁山蘇姬的軟禁,以及後來美國的全面禁運。日本人苦撐二十年之後的二○○八年,包括生產雨衣的台灣上市公司達新工業、雇用大批勞工研磨鏡片的亞洲光學廠在內,明加拉東工業區只有五家工廠。
筆者住在仰光市區類似豪宅別墅的外資旅館,一樓接待處旁是老派的美式酒吧,每晚都有偽裝成遊客的記者、假扮成商人的CIA特務,或者一眼看就是搞無政府運動的文藝人士在此出沒,神祕與詭譎的氣氛,幾乎就是好萊塢電影的翻版。
筆者雇用了計程車,前往曾在一九六二年發動暴動、又在一九八八年八月大暴動中扮演要角的仰光大學,校門口設了路障,兩名沒有帶槍的警衛守在鐵門後方,紅色的警示牌寫著「禁止外國人進入」。不遠之處就是翁山蘇姬被軟禁的自宅,雖然她遭到軟禁已經長達四年,計程車司機仍然不願意停留,堅持只能開車讓我看看。
為了親眼目睹真實的緬甸,筆者雇車前往北邊的城市,途中包括仰光市區的大金塔在內,到處都是金碧輝煌的佛塔,每一個露天的佛塔廣場不只鋪上純白的大理石,而且全部刷洗得一塵不染。
但是,在廣葇的平原沃土上,緬甸人民的貧窮卻無法遮掩。仰光市區蓋了許多九層樓的公寓,但全都沒有電梯,當地人說,電力供應不穩,就算有電梯也經常卡在半空中,不如靠雙腳爬樓梯來得實在。離開市區,大片肥沃的土地上空無一物,大多數的農民就在農田當中,用茅草架簡單的棚屋棲身。
在回到仰光的火車上,火紅的夕陽在平野上緩緩下沉,火車裡露出雙乳餵食的母親,以及張大雙眼看著外國人的孩童,映在餘暉中,讓人以為回到十九世紀末的殖民時代。夕陽很快落入地平線,除了火車微弱的燈光,一望無垠的平原落入完全的黑暗,那個靜默而原始的黑暗,即使二十年後的今天,仍深印在筆者的腦海。
「戰鬥的鳳凰」是翁山蘇姬率領的全國民主聯盟的黨徽,在這次國會改選中囊括43席,也是緬甸民主浴火重生的標誌。
手無寸鐵的婦人 寫下對抗暴政二十一年的傳奇
翁山蘇姬是當世最傳奇的民主象徵,她以瘦弱的身軀,單獨對抗軍事獨裁者的槍炮,二歲喪父、十五歲流亡、離家三十年才返國,卻又遭到長達二十一年的軟禁,但是她一路堅持「不抵抗」的和平路線,在複雜多變的緬甸政壇,翁山蘇姬永遠都能爆發驚人的政治力量。
翁山獲釋之後的緬甸,不僅僅如她的同志所說「是雨季的第一場大雨!」原本黑暗、乾涸的緬甸,一夕之間冒出的不只是民主的新苗,更吸引了成群的外資前來探路。二○一一年,緬甸吸引了超過兩百億美元的外資直接投資,一年之內湧入的外資金額是過去二十年的總和。
而這只是開始,在美國與歐盟逐漸鬆綁對緬甸的封鎖之後,還會有更多的美系與歐系的公司進入緬甸,如果民主改革沒有突然倒退,緬甸非常可能是未來幾年全世界最亮眼的新興市場。
一個人的力量有多大?翁山蘇姬親身告訴我們的答案是:「無限大!」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用一輩子追求民主
出生 1945/6/19 ,今年67歲
家庭 父親翁山將軍是緬甸獨立軍的領袖,被尊為帶領緬甸脫離英國殖民的國父。翁山將軍在蘇姬2歲時遭到暗殺身亡,母親曾經擔任緬甸駐印度大使
求學 英國牛津大學 St. Hugh's 學院哲學、政治與經濟系畢業;倫敦大學亞洲與非洲研究所博士
婚姻 1972年與研究西藏文化的英國學者Michael Aris結婚,育有二子。1989年遭到軟禁後,直至1999年Aris過世前,夫妻均無法見面
流亡 15歲跟隨母親出使印度,直到43歲才結束流亡,1988年返國當年即爆發群眾流血示威,軍政府開槍鎮壓數十萬名抗議群眾,剛剛返國的翁山蘇姬成為反政府群眾的精神領袖
軟禁 1989年7月無預警遭到軟禁,直至2010年11月獲釋,前後21年間,有15年被緬甸軍政府軟禁於茵雅湖畔的自宅
從政 以「戰鬥的鳳凰」為標誌的全國民主聯盟曾在1990年全國大選獲得80%的席次,旋即被軍政府宣布選舉無效。2012年4月國會補選,取得43席
獲獎 1991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無數的國際民主、人權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