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電話能夠通千里、網路遍及全球,都是多虧了「光纖之父」高錕四十三年前的研究貢獻,他不僅是今年諾貝爾物理獎的新得主,更是催生所有網路、通訊產業數兆市值的幕後英雄。
若沒有高錕四十三年前發明以光纖作為通訊傳導,恐怕不會有今天的谷歌;而今,他們比鄰而居。
一份遲來的榮耀
「(他的研究)都四十年了,這個獎,如果早幾年就好。」性情直爽的黃美芸感嘆,高錕對諾貝爾獎不能說沒有夢想過,而今算是美夢成真了,但似乎遲了些。
同樣為高錕既高興又惋惜的,還有國科會副主委陳力俊,「上次見到高院士,應該是去年八月的事了。」○五年在工研院前瞻計畫審議委員會共事,後來同為中研院院士,陳力俊感嘆,「如果這個獎是去年拿到,他一定很開心。」那時候的高錕,談吐條理分明,頭腦也還相當清晰。
在得知獲獎的第一天,高錕如常地由專車接往他每周固定三天都會來的耆英健康中心。這一天,高錕發表了他獲獎後的首次公開感言,這位新科諾貝爾獎得主的第一場公開演說,聽眾是六十幾位年逾七十的老人。高錕大方地揮揮手,不住地以英文謝謝大家,並且很謙虛地說,「這沒什麼,這是屬於每一個人的榮耀。」
對於一位諾貝爾獎得主,這樣的發言場合讓人感覺平淡了些。今天站在台上的高錕,是改變了這個世界、但也從來沒有真正在台面上風光過的幕後英雄。
四十三年前,高錕提出以石英玻璃纖維作為長距離傳輸導體,奠定了今日網路時代的基礎。高錕獲諾貝爾獎的主要論文《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發表於一九六六年,證明以最純的玻璃纖維傳送光訊號可超過一百公里之遙,當時的技術,僅可達到二十公尺左右,兩者差距五千倍。
光纖傳輸理論首度證實
曾任ITT副總裁的知名企業家和創投家李信麟,和高錕是一九八○年代的老同事,兩人曾在ITT共事五年,當時高錕服務於ITT的英國研究機構「標準通訊實驗室」,而李信麟則親身見證了高錕六○年代的發現,落實在八○年代海底光纖電纜架設的重大成果。
李信麟說,ITT對高錕的研究很支持,利用他所研究的光纖傳播,取代銅線,決定架設從美國到亞洲的數千英里海底光纖電纜,這是大工程,但也因為計畫成功,讓ITT迅速躋身全世界前二十大通訊公司。他回憶,當時有人建議用衛星做主要通訊傳送,取代海底光纖計畫,但高錕的研究讓ITT決定孤注一擲。
在此之前,ITT先是找上康寧仔細驗證高錕的理論。基於高錕的理論,康寧與高錕的團隊不斷將光纖進行純化,使光纖遠距傳輸成為可能,也讓康寧做了玻璃光纖改良,應用到工業上。「現在的傳輸速度已是八○年代的一千倍以上了,追根究柢,正因為高錕而改變了一切,這貢獻實在太大了。」有矽谷華裔創業界光纖教父之稱的龔行憲如此評論。
回頭來看,這是讓光纖傳播從想像到實體量化的重要關鍵,這場驗證,理應能讓高錕聲名大譟,但在康寧總部成堆的歷史檔案裡努力翻查,卻只有簡短地用兩頁篇幅,描述高錕發表的論文。若非諾貝爾獎,高錕與網路時代的連結,可能像電纜裡的微弱訊號,隨著時間拉長而消散。
高錕的理論得到康寧實證後,終於讓光纖應用在通訊上。(圖/中新社)
改善人類生活是惟一的目標
在龔行憲的口中:「高錕影響的不是一個人、一家公司,而是整體工業。若沒有光纖通訊,網路、通訊公司都不會存在。」試想,若今日傳送一封電子郵件或資料,仍須耗時一小時,那麼網際網路的價值都不再存在,就更不用說其他相關產業了。他強調,若把光纖通訊零組件、網路設備業如思科、網際網路公司如谷歌,全加在一起,高錕創造的是好幾兆元的市場價值。
然而,高錕的研究專利屬ITT所有,創造數兆元市值的高錕,無名無利。
但他在乎嗎?○四年,IEEE(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專訪了高錕,這也是高錕近年來難得一次完整地闡述他的研究心得。在訪談時,高錕談到自己是工程師,他總想著如何能讓研究成果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這是他惟一的目標。
現在的高錕沒法再聊太多產業、太多願景,得獎後的第一個周日,夫妻兩人並肩坐在宅外的小花園裡,聊的是兩人如何在英國初識。
黃美芸說,當初兩人是辦公室裡惟二的中國人,高錕不只一次邀請黃美芸看電影,但是屢被拒絕,兩人的第一場電影,至今在黃美芸口中的評價仍是「很無聊」。
這時,黃美芸帶著暖暖的笑意伸出了手,說到自己的手總是冰冷,每每一喊冷,高錕就很體貼地把她的手放進他暖暖的褲袋裡;聽到這裡,高錕只是紅著臉笑著,然後順手拉起了黃美芸的手。高錕不太說話了,也不記得許多事情,但顯然有些事情,是怎麼也不會忘的。
如同以往,高錕還是和妻子牽手買菜、做飯、散步、運動,四十年前改變世界的一份論文、數兆元市值的新產業、諾貝爾獎的極至榮耀,好像都不在他的腦子裡。幸福就好,其他的事並不重要,從來,高錕就是被遺忘的英雄。
■高錕
出生:1933年
現職:中研院院士
學歷: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博士
經歷: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家庭:與妻子黃美芸育有1子1女
榮譽:2009年諾貝爾物理獎、愛迪生電信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