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能力鬧貧血,各界對美國經濟的信心漸散,精品零售商雖有本事交出令人驚豔的成績單,然而,華爾街卻建議「冷眼看待」。
(By Aaron Pressman)
消費能力鬧貧血,各界對美國經濟的信心漸散,精品零售商雖有本事交出令人驚豔的成績單,然而,華爾街卻建議「冷眼看待」。
回看台灣股市,加權指數從二○二四年起算,迄今最大漲幅(七月十一日)達到四二.四%,同期台積電漲幅則高達了八九.六%,貢獻加權指數共約四二五○點,最高點來到二四四一六點,延續二三年大多頭的氣勢,站上歷史新高的兩萬點大關,在外銷訂單與出口年增率谷底回溫下,股市有望持續成長、持續創高,站穩兩萬點後,市場一片樂觀鼓舞。
然而,七月底至八月初系統風險突然降臨,加權指數短短數日共崩跌約四六○○點,不止跌破兩萬點大關,其中八月五日,恐慌殺盤單日暴跌高達一八○七點,創歷史單日最大跌點;接續而來九月四日再殺九九九點,外資單日賣超一○○八億元,也創下單日新高,市場風聲鶴唳,後續單日成交均量縮減至平均三千億元不到,顯示觀望氣氛濃厚,籠罩著不確定的情緒。
統計至今,歷史前五大跌點皆在今年發生,前十大漲點也有四次於今年出現,投資人不斷見證歷史。股市高檔震盪、幅度加劇,印證資本主義內容:貪婪與恐懼並存,投資者總是在絕望與欣喜的情緒中前行。
本文由工作夥伴江若寧(一九九○年~,台北大學經濟學系)、黃奕穎(一九八七年~,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所)、邱政緯(一九八八年~,台灣大學化學工程所) 、陳宏富(一九九二年~,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所)共同撰述。以下內容從電視實境節目《上船了各位!》 當中,針對藝人團隊面對「航海海象變幻與實戰訓練」、「堅持不懈並跳脫想像力框架」的兩大主軸,進行介紹及探討,期待能帶給投資者更多面向的思考。
一、航海海象變幻與實戰訓練
當隊伍召集完畢、簽下同意書(生死狀)的那一刻,就注定這支團隊即將創造歷史。全隊必須在有限的時間下,理解海象知識,前往造浪池(中台灣影視基地)接受訓練,接著再移地到不同水域(花蓮的鹽寮海濱、秀姑巒溪、鯉魚潭等),以及外海航線(宜蘭到龜山島、台東到綠島)實地演練,養成身體的肌肉記憶,練習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再者,划船手也必須熟悉海流狀況、身體條件與船隻狀態,正如投資者征戰股海,也要熟悉公司基本資料、四大財務報表,以及經營層業績展望、態度等,才能算真正具備下水(投資)的基本功。
二、堅持不懈並跳脫想像力框架
團隊經過兩個月努力學習的密集操練,緊接著到了六月九日正式啟航日,隊員操舟入海後,面對單調的海平線,必須堅定地向前航行,同時也要克服波浪、潮汐等海象的變化;而黑夜的低能見度,更是對團隊意志力最大的考驗,在航途中,夥伴相互支持與鼓勵,更是不可或缺,令人動容。
挑戰航行之前,需要向歷史汲取經驗,投資亦然。長期投資者皆歷經○八年美國金融海嘯、一五年中國股災、二○年新冠疫情等波折,但只要投資人能堅持下去,雨過天晴後終能享受豐碩獲利。回顧股市歷史,加權指數從波折最低點往後一年的平均漲幅,分別達到九二%、二六%、九三%。
《祖魯法則》(The Zulu Principle)作者吉姆.史萊特(Jim Slater)的投資策略,值得參考。其中一項即是相較盈餘成長,本益比不高的篩選條件,本益成長比(Price/Earnings to Growth,本益比除以盈餘成長率,簡稱PEG)必須小於一.二,另搭配公司必須長期成長、現金流量高、相對大盤強度高等條件。綜觀近十年全球股市,資金持續追逐大型成長股趨勢明顯。
近期美國聯準會(Fed)降息政策,旨在防範金融市場資金陷入凍結,然而市場對聯準會降息預期紛亂,經濟數據被過度解讀,導致股匯市掀起一波三米高的浪潮,加劇震盪。
日本極受推崇的「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曾言:「今天過得淋漓盡致,明天就清晰可見。」當三米高的海浪模糊了前方的風景,企業經營者與投資者須盡全力將槳划得淋漓盡致,方能突破重圍,撥雲見日後的股市,終將回歸基本面。
翻開歷史長河,產業龍頭護城河的建立,是透過了解市場需求與員工長期努力,而且成功沒有奇蹟,只有累積,正如傳奇武打巨星李小龍說過:「我不害怕曾經練過一萬種踢法的人,但我害怕一種踢法練過一萬次的人。」股價是企業成長的腳印,當投機氣氛漸趨平淡時,企業的實質獲利數字將取代虛無題材,重回市場主軸,投資者當下不需要隨波逐流,只要堅守自己的投資邏輯,終將嘗到甜美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