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存在意義的重新詮釋,打破了過去數十年「股東利益至上」的信仰,
我們也許可以更期待,未來企業在這個世界所扮演的角色。
美國最大企業團體之一的商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在上個月發表了新「企業宗旨宣言 (Statement on the Purpose of the Corporation)」,這項宣言獲得包含亞馬遜、蘋果、摩根大通等一八八位企業執行長共同連署,呼籲企業在追求股東獲利的同時,也將不同利害關係人列入承諾的範圍。
令人意外的是,回應這個宣言,三十多名B型企業領導者如 Patagonia、Ben & Jerry’s、Dannone 的執行長們,在《紐約時報》登了整版廣告,以一封致圓桌會議成員的公開信呼籲「一起實際動作」,信中提到B型企業正以更具體的影響力模式考量不同利害關係人,也特別強調該利用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建議對方參考B型企業如何實踐。
同樣追求在獲利之外,將不同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列入考量,為何「公司治理」被提出討論?「企業宗旨宣言」與B型企業認證標準考量的利害關係人又有什麼不同呢?以下是簡單的整理:
「企業宗旨宣言」:顧客、員工、供應商、社區(與所在環境)、股東。
B型企業「商業影響力評估」(B Impact Assessment,BIA) :公司治理、員工、環境、社區、客戶。
兩者涵蓋的範疇相差不遠,以分類而言, B型企業將環境獨立出來, 而供應商則被放在社區的一環;然而B型企業對公司治理著墨相當深入,包含組織的環境與社會目標設定與管理、管理階層相對應的績效指標、對正職員工的財務資訊揭露程度, 到是否擁有對產業層級的具體行動等,均有對應的題目與標準,同時在過去幾年不斷翻新;如同公開信中所陳述,當社會影響力融入公司治理的一環,資本主義有機會為不同利害關係人與商業的永續帶來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