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照顧父母,別期待兄弟姊妹會幫你!勉強的孝順不如不要,這6件事早點認清

照顧父母,別期待兄弟姊妹會幫你!勉強的孝順不如不要,這6件事早點認清

2019-09-03 15:27

許多人認為將失能與失智長輩,放在最熟悉的家裡,然後請外籍看護工來照顧,可以讓長者放心。只不過,撇開許多專業醫師及照顧專家所說:沒有經過多少專業訓練的外勞,根本無益於失能或失智者的復健,許多這樣做的子女,有多少是真心在家陪伴長者,並且與他們說話?

如果身為子女的並不想辭職,那麼,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把「照顧好父母」這件事做好呢?以下彙整各個專家的看法,提供給萬一有需要,或是目前正在煩惱中的妳參考:

 

1. 一定要尋求外界任何幫助,千萬別一個人硬撐

 

為了避免自己離職,而投入照護的工作,並且減少相關的費用負擔,一定要努力尋求政府提供的各項補助及服務,千萬不要認為父母靠自己一個人「就應付得來」。

 

例如《照顧,不必一個人硬撐》這本書作者橋中今日子,就不忘提醒失能父母的子女「千萬別硬裝理性」,而應該以「感性」方式向外界發出求救。她表示,唯有發出求救訊號,外人才知道妳需要幫助。

 

另外,儘管台灣不像日本有「照護留職假(每照護一位家人,最多可一次請假93 天)」,以及在2017 年1 月,開始實施「照護對象為家族者縮短規定勞動時間等措施」新制度(指家人的情況達到需照護狀態時,3 年內可選擇短時間出勤或彈性工時),只有「家庭照顧假(請假日併日事假計算,每年以7 天為限)」,但《照顧,不必一個人硬撐》這本書作者橋中今日子也建議照顧父母的子女,一定要與工作職場的上司商量。

 

她認為「坦承處境並與職場商量」不論對上班族或公司來說,都是一種避免最糟狀況發生的「風險管理」,既能讓自己安心,也避免公司容易因應上班族隨時請假的突發狀況。理由在於「與其突然請假,不如事先讓對方了解情況」,且當公司了解情況後,也較容易提供員工協助。

 

2. 不要因為自己沒時間照顧失能父母而「深感愧咎」

 

不管是在台灣或日本,多數子女還是有所謂的「送父母到照護機構就是不孝」的想法。但撇開「孝不孝順」的問題,個人比較想要強調的是:照護是一門專業,不是單靠「心存孝道」,就一定能把失能父母照顧得最好。

 

之前看過一位歷經爸爸生病、哥哥過世、官司一大堆的大學講師就表示,「有人說把長輩送到安養機構是不孝,我根本不理會這些人。

 

政府長照資源沒一個適合老爸,我們也希望他在家安老,但家中的設備無法滿足父親的需要。所以,住進機構讓專業的來照顧,是我們認為最好的安排」。而她最想給照顧者的一句話就是:「好好活著才能照顧老人」!

 

假設「需要被照顧的家人」,完全無法接受被送到照護機構,具有十足照護經驗的橋中今日子則建議,可以試試「至少使用日間照顧服務」這一條路。

 

3. 與人交流才能拯救自己

 

照護工作是一個長期又勞心、勞力的工作,如果沒有個能讓自己紓發心情的對象,也很難長久走得下去。

 

就如同《照顧,不必一個人硬撐》這本書作者橋中今日子的看法:「與人交流可以拯救自己」!至於交流的管道,可以是加入照顧者團體,或是上網參加相關社團,讓自己不時「取暖」、「充電」與「打氣」。

 

4. 照護費用盡量由親人的年金與存款支應,不要動用自己的錢

 

其理由有三,理由一是:自己未來也可能有養老的需求,既能為自己留一點退休的養老本,也能避免與受照護者「一同倒下」。

 

理由之二是:知道父母有多少錢,才能決定採取什麼照護管道,或是是否要申請生活補助?

 

5. 面對關係不佳的親人,不必勉強用愛照顧

 

《照顧,不必一個人硬撐》這本書作者橋中今日子認為,在照顧家人時,千萬不要刻意壓抑負面情緒,應該要適時發洩出來,想哭就哭、想大喊就大喊,千萬別忍氣吞聲才好。

 

如果因為照護而產生怒氣,作者建議千萬不要壓抑,而最好是「出門走走透透氣」,平日也要養成習慣,以「呼吸法」來抒發壓力。

 

或是將自己的痛苦與怒火,宣洩在筆記本,或是部落格裡,也是不錯的方式。或是利用短期居留照護,讓疲憊的自己,遠離照護現場。

 

6. 如果有手足,應該與大家共同討論並各自負責擅長的部分,面對親戚的閒言閒語,更要懂得「一笑置之」

 

如果手足不能接手照顧,《照顧,不必一個人硬撐》這本書作者橋中今日子建議:不要期待他們能分攤照護責任,而是換個想法,請他們做些可以減輕自己負擔的事,例如購置需要物品,或是請他們負責網購宅配的費用。重點是:一定要讓對方以實際行動幫忙。

 

但如果手足願意分攤每月或每週的一定照護時間,多少也能減輕自己的照顧壓力。甚至,還有可能因此了解實際照護失能或失智父母的辛苦,而主動增加幫忙照護的時間。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之前採訪過許多精神專科醫師與照護專家的說法,在照顧失能或失智父母時,首先「別做」的事,就是把照護工作全丟給外勞。

 

因為,多數外籍看護工並不具備真正的照護專業。

 

至於第二的「別做」的事是:將需要照護的失智父母,按順序依時留在不同手足間進行照顧。因為失智的人對於不熟悉的環境特別敏感與排斥,再加上每次在一個手足家中所待時間很短,在還未完全適應之前,又已移轉到下一個約定照護的手足家中,這樣不僅不利失智父母的情況緩解,反而可能讓失智問題更為加重。

 

掌握樂活資訊,點我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

 

(本文摘自《空巢的勇氣:人生下半場的35個必修學分》,時報出版,李雪雯著)

 

 

我想這就是籃球這個運動純粹而且吸引人的地方,我相信熱愛籃球的人不是因為籃球可以讓他賺錢,或是帶來什麼好處而走上球場。當你手握籃球的那一刻,你心裡會有一份Honor,一種對於自我進步永無止境的追求,一種為了團隊全心奉獻的榮譽感,就是有很多這種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支持,才讓台灣的籃球成為國球,能夠走到枝繁葉茂的今天。

 

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在台灣的籃球場上酣戰,接下來我換了一個球場,在名為好市多的賣場裡打拚,沒想到二○二三年,球場又找上了我,我看見這個可以為台灣籃球有所貢獻的機會,就不由得想起當年姚哥的付出,所以當P. LEAGUE+來跟我接觸的時候,我只提了一個要求,就是我不支薪,我要用一個志願者(Volunteer)的角色來做這份工作,我希望這個角色能夠提醒我不忘初衷,貢獻自我,把籃球的美好放大,讓更多人愛上籃球,享受籃球帶給他的樂趣。

 

想帶著30多年企業治理經驗  重返球場

 

曾經在球場上當過職業球員,接下來三十多年的時間,我在商場上累積了企業治理的經驗,這次再回到球場,我的角色不一樣了。所以我希望為台灣籃壇貢獻的,是吐故與納新。吐故納新簡單來說,就是呼吸,球員都知道,在球場上控制自己的呼吸是很重要的,企業的治理也是這樣,所謂的進步,就是吸納新的,對你有好處的;吐出舊的,把不好的汰換出去。我希望把企業治理的呼吸帶進台灣的籃球聯盟,我們去吸納新的知識、新的視野,把美國運動聯盟好的經驗帶進來,協助球員、球團、支持球隊的企業都能有更好的發展,打出一場又一場的精采比賽,把最精采的成果在球場上展現,回饋給球迷。

 

職業聯盟是一份需要長期投入的工作,這意味著有些事情不是一蹴可幾的。有些事情也許一開始不起眼,不能立即讓人看到成果,但是只要走上正確的方向,在持續進步的過程中,台灣籃球的體質就會逐漸強化。

 

只要有人撒種,有人耕耘,累積的時間長了,終有開花結果、茂盛燦爛的一天。聯盟的日常運營,總經理已經帶領著一個有經驗的團隊在運作,所以在責任分工上,我設定自己上任的首要工作,就是跟各個球團、經營球隊的企業溝通這個長期投入的觀念,我設定的目標,是希望台灣的職籃能夠愈做愈好,建立自己的實力與獨特性,成為一個亞洲首屈一指的籃球聯盟。

 

從當年在雙聖餐廳笑談的種種理想,一晃眼已經三十多年,曾經參與其中的我,深知台灣籃球能夠發展至今,實屬不易。我知道這中間有許多人不計利害、默默付出的努力,才讓我們站在今天的位置上。這個獨特的內涵,承繼全國人民期望的每場經典賽事,一路以來台灣籃球的光榮傳承,也是我希望能夠傳遞給新一代球員,最可貴的價值。

延伸閱讀
照顧失智丈夫、房子遭法拍險輕生!挺過照顧重擔,72歲勇闖加拿大騎哈雷圓夢
照顧失智丈夫、房子遭法拍險輕生!挺過照顧重擔,72歲勇闖加拿大騎哈雷圓夢

2019-07-11

照顧父母出錢也要出力!一個故事告訴我們:只出嘴的人,不用對他太客氣!
照顧父母出錢也要出力!一個故事告訴我們:只出嘴的人,不用對他太客氣!

2019-06-04

郎祖筠:成為照顧者後才明白,我勢必要忤逆父親,因為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
郎祖筠:成為照顧者後才明白,我勢必要忤逆父親,因為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

2019-04-19

黃嘉千:學會和父母和好,彼此都舒服就是孝順
黃嘉千:學會和父母和好,彼此都舒服就是孝順

2019-03-24

當被母親嗆:「你就是個不孝女!」唐綺陽:愛不需要證明  孝順父母是出於自願
當被母親嗆:「你就是個不孝女!」唐綺陽:愛不需要證明 孝順父母是出於自願

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