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聊天,聊到一位我們共同認識,退休多年的朋友,他平日生活平淡簡單,某天突然被檢查出大病,開刀治療後狀況穩定,經此一事他大澈大悟,跑去買了一部價值400萬的進口轎車,問題是他不常出門,更多時間只是不停清洗保養停在家裡的愛車。
我認識好幾個人,辛苦工作半輩子,終於拿到退休金,犒賞自己的方法都是買名車,但因為退休後不趕時間,平日出門越來越常乘坐較輕鬆方便的捷運。
我自己九年前從北京搬到高雄,買了一台國產二手車,偶爾開,里程數很低,維修和保險也都是最基本的。
常有人好奇我提早退休後,竟然還可以經常旅行,錢從哪來?這問題顯然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所以除非特殊場合,我通常只簡短回答:因為我住高雄啊!或者,因為我騎腳踏車啊!
雖然簡短,卻不是糊弄,想想看,把買車的400萬省下來,每年花40萬旅行,十年可以累積多少旅歷?
這還不算養車用車費用,更別講從擁擠昂貴的北京回台,我沒住在更擁擠昂貴的老家台北,而是選擇悠閒得多的港都高雄(我喜歡海),不但生活品質提升,從房價物價省下來的錢夠我環遊世界好幾圈!
當然,人各有志,不是人人都愛旅行,喜歡名車也沒什麽不對,重點是對自己誠實,是真的愛車(或名牌包等),還是在意外界眼光?
這社會上確實有不少為生活掙扎,選擇不多的人,但也有更多明明可選擇卻自認沒條件的人,事實是,跨過溫飽線後人人都有選擇權,關鍵是得到之前,你願意放下什麼?
與其頂著頭銜領高薪,我選擇沒有名片,卻有許多時間做喜歡的事;與其買精美物品,我選擇把錢花在看不見,摸不著的經歷累積;與其存錢準備老年照養,我選擇買完醫療險後努力運動健身;與其留遺產給後人,我選擇破產上天堂,也由於我知道這些都是自己選擇,所以不會為失去的感到遺憾,或羨慕別人。
最近流行一句話:『高雄發大財』,是否實現不知道,知道的是,從選擇移居南部,以腳踏車為交通工具那天起,我早就在高雄發(我的人生)大財了!
(本文獲「老黑看世界」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