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的「極端氣候」,源自貨幣政策的大幅改變,成就了今年上半年全資產種類的輝煌。
這種情況簡直就像汽車頻頻換檔,如斯政策,如斯市場,頻繁破紀錄也不足為奇。
今年上半年,幾乎所有大風險種類的資產價格均錄得正回報,白銀是唯一的例外(匯率永遠是一升一跌,不計在內),此屬二○○九年金融危機後最輝煌的一次。美國標普五○○指數、德國十年期國債領銜上漲,不少國家的股市創出歷史新高,不少國家的國債利率再探歷史新低,鐵礦石、黃金、比特幣各有各的精采。
去年則恰恰相反,各大風險資產種類中有九三%是虧錢的,上次出現這種情況是在一九○一年。前年又相反,主要風險種類都賺到了錢,儘管賺錢資產種類的頻譜沒有今年那麼廣,但是升幅可觀;這種情況也是二○○九年以來的奇蹟,出現了一大批自詡的「股神」、「石油大王」、「投資神童」。
本來紀錄要許多年才能突破一次的,如今每年都有,不是最高,就是最低。膽子太大和膽子太小都沒有好日子過,高槓桿的或遲疑不入場的都後悔,對沖基金成批關門。
今年風險資產市場的一片繁榮,是建立在全球貨幣政策集體U型轉彎之上。美國聯準會三任主席史無前例地同台表演,高唱貨幣政策的「耐心」,拉開了風險資產絕地反攻的序幕。中國人民銀行光做不說,一月拉出了天量級別的全社會融資規模。連沒有減息空間的歐洲央行,也接力加入戰團,暗示要重啟資產購買計畫。一時間,全世界的流動性預期出現了巨大變化,資金成本驟跌。各國實體經濟卻在回落中,實業投資氣氛冷淡,於是資金全部湧向金融資產,成就了今年上半年全資產種類的輝煌。
去年的情況正好相反,聯準會預言加息四次,中國政府大力去槓桿、強監管,ECB(歐洲央行)退出QE及暗示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