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大人學】記帳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我倒認為,記帳是對人生想像力的妨礙

【大人學】記帳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我倒認為,記帳是對人生想像力的妨礙

2019-07-03 17:34

【編按】中年後,不該再虧待自己的3個理由:

1. 人生缺乏體驗,沒有真正過好這一生,沒有讓錢真正發揮作用。

2. 家人對你的記憶就是什麼都不准,而不是一起開心生活的回憶。

3. 扼殺自己的創造力、積極性,覺得已經對人生盡力了,尤其對想創業的人不利。

還記得,在我剛出來工作的第一年時,因為第一次搬離了父母,再加上自己賺錢自己花,經濟獨立,日子過得非常愜意。

 

只是呢,等到第一年後,我回頭一總結,發現自己一整年來根本沒存下多少錢。甚至有些時候到了月底,存摺中留下的比上個月還來得少 —— 這顯然表示,我當月的薪資,根本不足以應付那個月吃喝玩樂的花費。

 

當時,我也看一些理財入門書,開始對自己毫無章法的人生感到緊張。

 

更巧的是,那時候流行的電視節目是《黃金傳說 :日本達人省錢大作戰》之類的節目,所以在常常看日本人什麼「一萬日元過一個月」的刻苦故事下,我這容易受影響的性格,常跟自己講說:「Joe啊,你這樣下去可不行啊!接下來你也該學人家,好好過著省錢的日子!」。

 

我其實是那種「下定決心,就會堅定執行」的人,也因為之前過得太爽,產生的鐘擺效應太極端,所以整個省錢計畫執行的超級徹底。但我得說,這卻是一段我覺得「瘋狂到有點偏執」的人生體驗。

 

當時,為了追求極致,省錢該做的事情我都做了。比方說,我會尋找各種省錢的過活方法,或是認真比較CP值之類。當時還辦了兩張信用卡,各有不同的結帳日,然後根據結帳日決定要刷哪張卡。

 

完全是把各種省錢技巧都拿來認真嘗試的一個時代。除了沒有自己種菜,或是去山裡打獵釣魚外,大部分書本或電視上看到的省錢招式,我幾乎都一一嘗試過。

 

也因為當時是上班族,薪水固定、開支其實也就那些。房租沒辦法省,可以省的不外乎就是餐費、交通費、電話費、電費、以及娛樂費用之類。想省錢,當然就是要想辦法吃得便宜、減少交通支出、盡量不出去玩、少講電話、不開冷氣等。

 

午晚餐常去那種50元加飯加滷汁免錢的自助餐打發;交通費也省,就用量販店買的雜牌腳踏車解決,每天騎車上下班。

 

至於假日的樂趣,就是尋找超市的特價品,然後騎腳踏車去排隊採買。或者找個麥當勞,帶本書、吹冷氣坐一個下午。甚至在下班後,衝去家樂福買一袋39元的即期麵包,可別小看這一袋,足足有6個麵包,可以撐過好多個早晨。

 

更重要的,為了掌握每日金錢流向,我也遵照理財雜誌的建議:每天記帳,確實掌握花費。事實上,這非常有效,甚至超過我預期的有效。因為當你每天記帳,不出兩個禮拜就會有明確的Baseline,知道維持生活的基本花費該是多少。

 

然後,你每天就會想把花費控制到這個金額附近。如果還能省更多,那就超開心。甚至當時每天都在絞盡腦汁地想,到底要怎麼才能再把明天的生活費壓得更低?

 

現在回想起來,省錢是種令人讓人上癮的行為,「記帳」則讓這上癮效果更明確。

 

怎麼說呢?因為這兩者的結合,會讓「成就感」的回饋到每一天!舉例而言,當你的早餐平均花費是50元,卻發現家樂福的即期麵包,可以讓一餐降至7元,這個成就感可真是巨大! 

 

而且,省錢有某種艱苦的氛圍,所以,你會在過程中會覺得自己犧牲絕大。有壯烈犧牲、有刻苦的氛圍、覺得自己做了對的事情、而且又會獲取了明確的結果回饋,這些要素都是習慣養成的關鍵。

 

所以只要你一開始執行正確,嘗試極端省錢的人,很容易把這建立成習慣。甚至日後這習慣還很難戒除!

 

事後回顧,這整個經歷最可怕的地方是,過程其實並不辛苦。因為這些行為本來就挺符合小時候的家訓。

 

我兒時的規矩就是不可以浪費:出門不要買飲料、自己該準備水壺;可以繞幾步路去大賣場,就別去便利商店;可以搭大眾運輸系統的別坐計程車;可以走路到達的範圍不要搭車;隨手要關燈關水;不要浪費食物。

 

也因此我特別能走路、每次搭計程車或送洗衣服,就會產生罪惡感,也是因為從小一路這樣走來。嚴格說起來,這規矩肯定不是我家獨有,應該是很台灣、很普遍的家庭矩範。

 

總之,我這樣認真省錢了兩年,甚至非常滿意這些刻苦的日子,因為儲蓄加上投資,有了還挺令人滿意的回報,於是也就安排了自己第一次的日本旅行。

 

那場旅行當然也是CP值考量,做了不少功課,選了一個價位不高的旅行團。

 

旅行團本身其實不錯,行程雖然是很觀光客的景點,但畢竟當時是第一次去,也都覺得很新鮮。吃得稱不上精緻,但那個年紀也真不懂。最少也都有吃飽,也就沒什麼好抱怨了。加上也沒有逼你買東西的購物行程,整體還行。

 

唯一讓我傷腦筋的,是其中有一天是迪士尼的「自由活動」。也就是導遊把我們丟在裡面,然後說晚上幾點集合的那種。既然是自由活動,當然旅行團也就不供餐,團員就自由放生。

 

我到了迪士尼,發現東西爆貴,而且貴到令人髮指。不僅是瓶裝水要價台幣一百多元(在外面大概約折台幣40多元),一頓很普通的漢堡加薯條的套餐,大概要個1500日圓(折合台幣400多元)。

 

這些價錢不僅高得令人乍舌,我心裡還一陣盤算:「這些外面才多少錢?如果回到台灣買,更是只需要不到一半的價格就可以買到。」然後就跟自己說:「現在就別吃吧,等一下到了外面就能吃個飽!」

 

我連礦泉水和漢堡都覺得貴了,更別說想買什麼帽子衣服等紀念品。一整天在那裏靠著意志力排隊,倒也順利玩了六、七種設施。甚至還堅持到拍完煙火,最後才又累又倦地回旅館。

 

這樣的人,我們都不陌生,因為你我身邊一定有這樣的朋友和長輩!回頭來看,我得跟大家講:當生活過度節省,其實是一種對人生成功的妨礙!因為存錢固然重要,節儉亦是美德,可是呢,過度的節儉就不是了。因為過度節儉的問題,在於這可能會讓你的人生缺乏體驗。

 

有人看到這邊可能會心想:「體驗?體驗能吃嘛?迪士尼少坐個設施、不吃漢堡人會死嗎?」

 

是,缺乏體驗確實不會死。可是缺乏體驗,卻會大幅限制我們在人生層面的想像力,封閉了與他人產生連結的能力。尤其,更糟糕的,是會讓人缺乏對成功的渴望以及積極性。

 

先講想像力。

 

如果我們知道的美食,只有黑白切跟滷肉飯,最高級的牛排也只是在夜市吃的。當哪一天想約會時,就不會知道該帶別人去哪裡吃飯。更慘的是,當人家主動找了個高級店,我們很可能會根深柢固覺得「貴的食物一定都是騙錢的」。

 

別人好不容易說服自己去嘗試一次,到了那邊眼裡看的是:不過就是炒飯嘛,我自己也會炒;不過就是豬肉嘛,成本很低哪可以賣這麼貴。然後從頭到尾、在心裡的小劇場嘟囔個沒完。

 

最後,不僅讓對方心情欠佳,自己也感覺吃虧上當。更別談昂貴的衣服、包包、餐廳,以及更好的服務了。

 

在一個缺乏體驗與想像力的人心裡,對價格通常都會有種毫無道理的對抗:「為何蜜月這麼貴」、「坐月子中心這麼貴沒道理」、「醫院自費一定是被占便宜了」,積極計算CP值,別人要你多花錢的,就一定是想騙自己。

 

如果只是自己一個人過活,有如此信念無所謂,可是,若想要跟另一個人一起「享受生活」,沒有想像力,就容易讓自己缺乏生活情趣 :不懂吃、不懂穿、不懂娛樂、沒有生活、不知道什麼好玩、更不理解服務的價值。

 

甚至,當我們被省錢的快感制約久了,很容易讓周圍的人跟自己一起這麼過。你肯定看過有女生抱怨老公認為坐月子浪費錢,或是太小氣的故事。這其實都是「過度省錢到上癮」的狀況。

 

我不會說這些人省錢不對,因為心情上我完全理解:當我每天的記帳金額很固定,卻要因為「別人的事情」造成花費爆表時,那種累積多年的紀錄被中斷的心情,是委屈和難受的,是一種「我無法達成目標」的絕望感。

 

每當獨自一人時,這種心痛,會讓人極度節省的堅持下去;但當要跟別人一起過活時,這心態卻變得扭曲了。畢竟一開始的省錢動機,是想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吧?可是當每日心理回饋機制太過密集之後,就會讓人忘記初衷,只為了滿足「記帳的上癮」而努力。

 

某天我想通這概念後,就把「記帳」給放下了!因為每天的記帳回饋實在太短期了,也讓人容易讓人只把目光放在「每天省了多少錢下來」(我現在只有每個月會做一次資產變化的整理)。

 

回顧你我周圍,真有很多人是省錢上癮的,尤其很多長輩。而這上癮習慣卻讓他們過得辛苦。因為每次花錢,真是心如刀割。親人知道他們在意錢,為了體貼,不想讓他為難,最後家裡總是避不談錢。

 

他們最後或許留下很多錢,也真的讓家人繼承了一大筆錢,但卻沒有真正過好這一生。活著的時候,這也不敢花、那也不願意用。好不容易去了旅行,也像當年的我一樣,覺得貴、不敢吃、不敢喝、沒留下太多記憶的東西。

 

親人待在身邊,唯一對他的記憶就是這也不准、那也不許。一輩子過去了,家人對他們唯一的記憶就是擔心受怕,而非一起享樂、一起旅行、一起開心。這沒有真正讓錢發揮作用。

 

我自己繞了這麼一圈到現在,我真心體悟到:人生在世,真正跟親人的快樂相處 - 無論是旅行的體驗、是一起吃了什麼美食、是在他們最需要用錢的時候(如坐月子),能挺身而出,這才是最有價的花費。省錢應該是要讓自己在這樣的時刻,能夠拿出資金,這才是有意義的努力。

 

另外,我也想從功利面來講一下。談談想像力匱乏對於成功的傷害。

 

如果你是一個將來想創業的人。對人生多些體驗,這真是創業者很重要的能力。因為一個體驗匱乏的人,對市場唯一的理解就是便宜的東西、唯一心心念念、汲汲營營的,就是CP值。這樣的人出來創業,常會用殺低價格來搶市場。

 

我看過很多年輕創業者,在思考上過於分裂:想做高端市場、師法賈伯斯;但因為不知道什麼是高端市場,最後就是CP值路線 ——模仿別人,功能加更多,但價格壓更低的商品。

 

這一來,是無法真正打動你想打動的族群,二來CP值市場其實非常難經營、非常需要高端技術能力或是營運能力的商業模式。此外,當你缺乏體驗,當你不理解高端服務、不理解有錢人在意什麼、不理解什麼是好東西,你其實也永遠做不出真正的好東西。

 

想像力的限制,會是你人生的天花板

 

當你一心省錢,你也扼殺了自己的創造力以及積極性。省錢可怕的地方,在於省錢本身帶來的立即成就感,就會讓很多人覺得自己已對人生盡力了,就不會更積極地想努力創造什麼。

 

像我們這種從小家訓就是要省錢的人,省錢其實已經是DNA印到骨子裏頭去了。後來的我,努力的想用新習慣來覆蓋。但十年過去了,還是在每次花錢時,浮現輕微的罪惡感。

 

這個罪惡感,也未必是壞事:因為花錢所帶來的罪惡感,會讓我覺得後續似乎該做些什麼事情來彌補。於是這罪惡感,就會轉化成「積極督促」自己「要想辦法開源」!

 

事實上,想開源的動機,這才是真正能拓展資產的起點。尤其經營公司後我更發現,與其花時間去做些省錢的小動作,多努力開源帶來的幫助才更有用!

 

甚至很多時候,省錢思維反而是效率的殺手,並會讓公司經營產生麻煩的大陷阱(紙重複使用、插頭拔來拔去、一套設備到處搬來搬去、不願意投資場地設備、讓人多工等)。但若能把省錢的動機轉成督促自己努力開源,這反而才能帶來更高速的成長。

 

最後,我要強調,省錢不是壞事,但千萬不能把省錢當成人生最重要的課題,尤其請務必小心省錢的「上癮效應」。你若薪水不高,價值觀裡只有省錢:努力省吃儉用、每天記帳就心滿意足、認為自己很努力;可是不買書、不學習、不保護時間、又不幫自己與周圍的人累積記憶。

 

最後,你只是犧牲了周圍的每個人,成就你每天小小的成就感而已。等時間長了,雖然存了錢,卻空虛貧乏的只剩下錢。無論在哪個年紀,你都該避開上癮陷阱,讓自己更積極地開源,都比節流來得有效率。而這部分的努力,往往才會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帶來更有價值的回報。

 

總結

 

開源所需要的投資(讀書、體驗、學習、創業、累積資歷、人脈投資等),往往不是短期能看到的。

 

但當你眼睛只看著短期的支出,你就會對未來的投資保守以對(減少人脈維持的費用、減少上課的費用、減少學技能的費用、減少累積家人快樂記憶的費用)。

 

可是,一旦你的人生投資都停滯了,長期的成就當然也就不可能浮現了!

 

(本文獲「大人學」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每天工作到12點、曾罹患憂鬱症!她沉澱七年終明白:平凡生活,也能擁有快樂人生
每天工作到12點、曾罹患憂鬱症!她沉澱七年終明白:平凡生活,也能擁有快樂人生

2019-05-27

從月領21K,到用「4本帳」存下三桶金!她45歲擁千萬身家:5年後就要退休
從月領21K,到用「4本帳」存下三桶金!她45歲擁千萬身家:5年後就要退休

2019-05-16

40歲賺飽退休金!鄭匡宇這樣投資股票、房地產,賺進台北首爾3間房子
40歲賺飽退休金!鄭匡宇這樣投資股票、房地產,賺進台北首爾3間房子

2019-04-16

做對9件事!打造被動收入超過薪水,退休後月領五萬五千元以上
做對9件事!打造被動收入超過薪水,退休後月領五萬五千元以上

2019-04-15

顧立雄每月拿5000元做退休規劃!理財專家:我嚇了一大跳!
顧立雄每月拿5000元做退休規劃!理財專家:我嚇了一大跳!

201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