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人過了中年以後,看過、聽過的疾苦累積多了,反而覺得自己個人生活中的起伏、喜怒哀樂,比起那些真正辛苦的人,我們的困難實在不算什麼! 把事情看透了,看淡了,心境和筆鋒反倒漸漸平和起來,希望每天能紀錄一些美好的,值得感謝的事,無需在一個已經夠亂、夠沈重的世界中,再去加添更多的負面想法和言論。
不太清楚是什麼原因,促使我開始紀錄生活中的一些大小事。每天,大約要寫500到1000字左右,我想起點應該是國小五年級,在學校的作文比賽中,我得到第一名,內心感覺受到很大的鼓舞。
也大約是在那段時間,父親在一個颱風天,去租書店租了幾本書,準備在無法出門的日子裡打發時間。
別輕忽 自己無形中對人的影響力
他拿了一本無名氏寫的《塔理的女人》給我,跟我說:「你現在應該可以有能力讀這本書了。」
我在那個風雨交加的日子,看完了這本書,一個發生在北國的淒美異國戀情,心中很驚訝,文字能塑造一個那麼神奇美麗的世界,這些小小的種子為我開啟了寫作之路。
我一直覺得父母或是老師,如果能把批判貶抑的話語,從他們的話語中除去,那麼,即使是很不經意的微小肯定,也可能成為孩子日後發展的養分。
我的父親其實是個很犀利也常責備孩子的嚴父,但他給的一些關於音樂和寫作的機會,有相當程度的決定了我日後的發展。
從11歲開始,我每天養成「寫點東西」的習慣,後來又當了視聽媒體的企劃和撰稿,我不知道自己寫了多少字,可能接近千萬吧!那些文字大部份變成電視或電影劇本,我偶爾也寫書。
年少的時候,有經歷過「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代,二三十歲的時候,也經歷過對一切感到質疑,心裡好像經常有把無名火的年代,記錄下來的事情,有時滿偏激的。
創造幸福的幸福 讚嘆上蒼之美
可是人過了中年以後,看過、聽過的疾苦累積多了,反而覺得自己個人生活中的起伏、喜怒哀樂,比起那些真正辛苦的人,我們的困難實在不算什麼!
把事情看透了,看淡了,心境和筆鋒反倒漸漸平和起來,希望每天能紀錄一些美好的,值得感謝的事,無需在一個已經夠亂、夠沈重的世界中,再去加添更多的負面想法和言論。
在觀察身邊事物的心態上,我也發現自己在逐漸改變中,我渴望更「慢一點,細緻一點,把心和情感多投入一點,讓自己真正的活過,而不僅是擦身而過…...」
我對學生也是要求如此:「老師寧願你們做得仔細、精緻、周全;而不希望你們做出量很大,卻很粗糙、內容貧乏的東西。」
要做得細緻,觀察力是很重要的。
為了鍛鍊這個能力,最近,我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在我的一扇玻璃窗上,用貼紙區隔出一個小方塊,把它當作我觀看外在世界的「視窗」。
因為我被這個框侷限,所以我必須變得更有創意,更靈活,學習如何改變我的姿勢,或是改變攝影機的角度,來呈現我這個框裡看到的世界。
每天早上 ,我會到這視窗前面,找到一些值得感恩和讚美的事情來紀錄。
下面這段短文是我在2016年10月的某一天,透過我的框,看到的世界:
今天,第一眼看到的是遠方的大屯山被山嵐環繞著,好像一個白色的腰帶,把山攔腰環抱著, 感覺滿神秘美麗。(這個景色只維持了幾分鐘)
接著往右邊,我看到在被颱風吹毀的凌亂小花圃中,開出一朵小玫瑰,我趕快出門, 拍到它的正面,十分小巧美麗。
我也看到草叢中很久沒看到的小黃花,這些東西也許給我一些小小的理由,可以讚美上蒼說:「你創造的世界真美!」
隨時記錄 留下有憑有據的幸福
可是這所有的一切,山、雲、花草......到底有什麼實質的用途呢?
人類就是很喜歡問:「到底有什麼實際的用途?什麼實際的利益呢?」。
今天早上當我在記錄這些微小的美麗時,我覺得它們的實際用途是:「讓我知道 我還有視力,我可以看得到;我還有健康的手腳、身體,可以移動;我還有一些舒緩的時間,可以去給玫瑰拍照,或是寫這一篇文章,跟這個事情有關的一連串動作:包含了健康和行動能力。」
這些,難道不是值得感恩的嗎?難道擁有視力,行動能力,鑑賞力,書寫能力…...這些還不夠算是很實際的功能嗎?
所以,為了微小的美好,不斷的、不斷的,去發掘、去做記錄,去欣賞、讚美;這些我們認為是很普通的擁有,然而這些能力都有很實質的「用途」,實質的「好處 」,值得讚美感恩。
萬一某一天,當失去這些能力的時候,可能即時花再多的時間與金錢,卻也不容易重新得回來了。
我滿鼓勵大家用簡單的方式,像是每天寫50個字,或是單純地用相機、用線條畫簡單的圖,來紀錄生活中小小的美好。
經年累月的積存下來,偶爾有空,回顧一下,會很驚喜地發現:「你的生活比你原先想像的更幸福,而且是一種有。憑。有。據。的幸福。」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