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正式請假開始競選的前一晚,留下一張紙條給祕書,除了感謝她四年來的幫忙,也告訴她阿北一定會回來。阿北回來了!」超過十小時的拉鋸戰,新任台北市長之爭結果,在投票隔日凌晨三點前終於揭曉,現任市長柯文哲以三二五四票的差距連任,他穿越人群,站上勝選舞台,向台下超過三萬民眾一字一句念出感言。
微笑的柯文哲,念稿時掩不住內心激動情緒,稿子一念完,整個人大口喘氣、笑得開心。這場仗贏得實在驚險,四年後拚連任,情勢不比當年,在「韓流」席捲全台、藍軍歸隊,民進黨為鞏固南台灣選情,強打藍綠對決的雙重夾擊下,柯文哲最終以四一%的選票連任,證明了在首善之都,「超越藍綠」的確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競選MV〈Do Things Right〉找來年輕人創作,表達柯文哲「怪怪的」政治文化。
(圖片取自柯文哲YouTube)
告急:首度打「陸」戰 掃街拜票
「我們有不同的過去,但有共同的現在,只要願意,可以走向共同的未來。超越藍綠不是消滅藍綠,要讓台灣成為和諧的社會,繼續秉持公開透明的價值。」誠如柯文哲的勝選感言,在造勢現場,可以感受到與傳統選舉很不一樣的氣息,沒有旗幟飛揚、汽笛鳴聲,沒有政治大老抬轎,放眼所見,只有素人樂團在台上載歌載舞,台下年輕群眾也樂於買單。
「七、八年前,台灣民眾非藍即綠的比率有七成,這幾年大概剩五成,這些人不是沒有政黨立場,而是覺得沒有對的人或是對政黨失望,就站在中間,一大塊組成是年輕人、教育程度高、沒有政黨包袱的,這些選民中,支持柯文哲有七成以上。」民調專家戴立安分析。
四年前,以素人之姿參選的柯文哲,在民進黨禮讓不提名下,成功吸引中間選民,拿下超過八十五萬高票,打敗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成為罕見的無黨籍市長。
四年後,「白綠分手」,選前兩周,柯文哲和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的民調只有微幅差距,靠網路聲勢「空軍」起家的柯文哲,也不得不打起「陸戰」;選前兩天,甚至首度開始掃街拜票,希望穩住更多中壯年齡層選票。
選前柯文哲積極掃街拜票,受到民眾熱情回應。(攝影/陳弘岱)
驚險:得票率最低的台北市長
柯文哲雖勝選,但得票率僅有四一%,是有史以來得票率最低的台北市長。他自己也說,這次選戰結果表現不如預期,「但至少沒有在藍綠夾攻下被殲滅,算是很了不起了。」
選舉前後,各界盛傳他下一步要選總統,對此,他雖多次強調,「本來沒有的事,怎麼會傳傳傳……。」卻也沒把話說死。十三個月後的總統大選,無庸置疑地,他的態度,可能影響兩大政黨的選情。
針對勝選後的下一步,外界眾說紛紜,戴立安分析,「柯P大概沒有能力組黨,不然就變成黃國昌的例子,組黨後,任何事件、所有發言都算在你頭上,更不用說,所有的黨都從藍綠出來,不是完全不同。」不過,也有學者認為,若要邁向總統選舉,組黨不可不為,「柯P若要專心走政治路,應會組黨,不然大概再做完四年台北市長,(政治生涯)就下來了。」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廖達琪說。
下一個台北的四年,柯文哲說要讓「改變持續成真」,方向包括幾個他最常被讚許的特質,不開「撒錢式的支票」,講求永續的社福與財政規畫,不強打意識形態和對立的競選訴求。
選前一周,許多不在政治議題表態的二、三十歲年輕人,紛紛上臉書「搶救柯P」。黃金周的周日,在北門的造勢活動來了四萬人,隨處可見推著嬰兒車的小家庭、刺青的年輕人和上班族。
一名曾在柯P、陳菊、郝龍斌市長任內就職的公務員,在臉書上分析年輕選民愛柯P的原因。他表示,柯P是擇善固執的「頑固老人」,在大巨蛋議題上不放棄,還勇於承認公共住宅「跳票」;同時,重陽敬老金「排富」條款也得到廣大群眾認同,欣賞他「認真負責與反省檢討的精神」。
放眼四年政績,柯文哲最常掛在口中的是減債五二○億元,比前任市長郝龍斌快上四倍;招商成績近兩年都是全台第一;清廉也是特色,市府未有任何局處首長涉貪;提早八年達成百分百汰換鉛水管的目標;增加二二三處可以自來水直飲區域,強化優質用水等。
不過,他連任後的挑戰也不少,包含民怨最深的大巨蛋已虛耗三年半;公宅本來規畫「四年二萬戶、八年五萬戶」的目標,現在下修到四年可完工和開工的總戶數共一萬兩千戶,都是他有待完成的重要任務。「除了減債,他過去成績單不是太多,但仍是大家存有期待的對象。」廖達琪觀察。
挑戰:不會做人 戰友頻頻出走
少了新手蜜月期,連任後,柯文哲的弱點也將持續被放大鏡檢視,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人和」問題,團隊始終來來去去,連這次競選成員也是海選而來,少有長期戰友。
柯文哲執政台北市四年以來,光是一級局處正副首長,就走了至少二十三位。失言不斷的他,曾在前副市長周麗芳、前文化局長倪重華相繼離職後,無視當事人感受說,「自從開除兩個人以後,現在突然很想開除人。」也曾在台北市交通問題嚴重時表示,「再開除幾個局長,就會改善了。」其缺乏言語溝通的智慧,可見一斑。
不少夥伴因此與他反目成仇,例如入閣不到一個月就閃辭的前體育局長楊忠和,自爆與柯文哲的認知差異太大,「讓他有收不完的爛攤」;前觀傳局長簡余晏則公開表示,跟柯文哲做事的日子「不堪回首」,幫對手姚文智站台時更說,「柯文哲白天是白色力量,但到晚上變成暗黑力量。」更不用說,幫他創造人氣巔峰的世大運功臣蘇麗瓊,公開拍片支持姚文智。
兩次競選皆義氣挺柯P、未謀一官半職的競選後援會總顧問陳雨鑫直言,未來柯文哲的幾個重要挑戰,都和「人」有關,包括「強化團隊向心力」、「情緒控管」、「讓事務官也有政務官的熱情」……等,他形容柯文哲做事「法理情」兼顧,但做人「情理法」很欠缺,需要改變。
曾有民間團體成員透露,與柯文哲在市府初次會面,會議結束後,柯文哲竟當著他的面,和核心幕僚數落各局處首長,當場點名哪些人「不合格」,「統統都應該要換掉。」
爭議:打弊案、兩岸立場反覆
另外,柯文哲搖擺不定的中心思想,也為外界多所批評。廖達琪表示,「柯文哲代表的是台灣中間、年輕人的力量,他可以不藍不綠,但要找出選民重視的核心價值,不能沒有自己的中心思想。」
柯文哲反覆無常的案例不少,如剛上台時主打「五大弊案」,追討力道減弱後,變成「五大案」、再到「五大怪案」。針對中山國中前音樂教師蕭曉玲的解聘案,曾說要撤銷解聘與復職,後來卻無下文。
最引人非議的,莫過於一七年他在上海雙城論壇說出「兩岸一家親」、「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同時卻和反對兩岸一家親的李登輝、時代力量互相唱和,讓他的「台灣價值」備受質疑。
「柯P絕不是理想的政治家,而是在威權黨國體制下長成的、生活經驗原本非常狹隘的外科醫師,沒有期待中的人權價值或深厚的文化底蘊,而是充滿了不自覺的偏見。」曾任台北市府市長室專員的王寶萱,娓娓道出其觀察;但她也強調,雖然柯文哲看來驕傲自大,卻「從未見過比他更願意傾聽不同意見的首長。不只傾聽,他更深知自己的短處,而願意尊重專業、授權給跟他意見不同的人全權處理。」
令人又愛又恨的柯文哲,率直勤政的另一面是失言連連;口裡說著「進步價值、光榮城市」,言談卻不時流露威權時代的守舊。看來,面對未來台灣社會的重要選舉,柯文哲若想要強化其影響力、牽動兩黨選情,其重要考驗不只是核心思想有待確立,回到問題根源處,還是那句老話,不要只是「會做事」,也要「會做人」。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