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今夏熱到40度,酷暑商機爆發,有智庫指出,將帶動日本經濟成長;
但實情是,民眾熱到不想工作,生產力降低,地獄般的炙熱,真會讓經濟大好嗎?
日本今年超級酷熱,七月二十三日埼玉縣熊谷市測到史上最高溫度四十一.一度,當天連東京都達四十.八度,外加處處都是水泥森林,體感溫度超高,連外國都同情,擔心兩年後東京奧運會熱到泡湯;從關西到東北也都熱得創紀錄,日本列島成了炙熱地獄,不過因此消費大增,甚至有智庫指出,酷暑把日本經濟成長率拉高○.二個百分點,似乎熱也不是白熱的。
但實際感受則非如此,因為太熱了,工作效率超低,不想工作,產值大受影響,這些看不見的生產力的負數值沒計算在內,也因此有時讓人覺得,經濟數字與實態差很大,報喜不報憂。
氣溫的確與消費有關,日本如果是冷夏,鑰匙就會大賣,因為米價會暴漲,米店、米倉會遭竊;酷暑,消費的確會鬆綁,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根據過去二十年間統計評估,氣溫每上升一度,家庭消費支出增加○.五%(約二八八四億日圓),可想而知的清涼飲料﹑啤酒以及強身食品,或止汗、化妝品、服飾等大賣,連男人也買起陽傘來,蔚為話題,更不用說電力及冷氣等家電銷售大幅提高。
但氣溫與消費的美好關係,是假定人還算能承受而不影響生產力的熱,沒有評估熱到四十度,每人單單擦汗叫熱,就要多費相當的時間與力氣,工作意願極低或戶外活動時間大減,日本人大都不相信四十度的熱會讓經濟大好。
今年的炙熱地獄已達災害程度,若說這樣會帶來經濟成長,那就與發生大災害,所有房屋、道路、橋梁全部重建,自然會提高消費額,但卻不計災害帶來的損失一樣,有點無法理解;酷暑降低生產力、延誤工期等,但各智庫都不當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