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六日,美國紐澤西州的紐沃克港,起重機將貨櫃吊上船,運輸業就此改變;費時三年,又逢越戰,貨櫃成為美軍的天降神兵,也改寫全球貿易的未來。
是哪隻手推動了今日的全球貿易?
偉大的協定?偉大的組織?都不是,而是一個簡單的發明。這個創意生成時,沒有人相信,只有人說蠢;沒有人看好,只有人嘲笑!
一九三七年,二十四歲的麥爾坎.麥克林(Malcolm McLean)找到貨運司機的工作。那是經濟大蕭條的年代,美國滿地是失業的人,有份工作,已是萬幸。但麥克林笑不出來,他窮到連過橋費都付不起,得拿扳手抵押,等到領了工錢,才能贖回扳手。是工資太低?還是他不夠勤快?不,是他被迫浪費太多時間,想多跑也沒辦法。為什麼?
麥克林的工作,是將一捆捆棉花,從北卡羅萊納州運送到紐澤西州的港口,再從港口拉貨回來。每次到碼頭,他就得白白等上半天。等什麼?碼頭工人要先將貨搬下車,放上吊索,然後吊上船艙。只見工頭在船上大聲喊叫,不時揮舞手臂,指揮貨物從吊索卸下,放進船艙指定的位置。
沒錢 :因為你的時間被浪費
這個「裝船」的工作可不容易,因為一艘船要載的貨,不是只有棉花,而是有成千上萬的品項,東西不是來了就堆,得要精密計算。不同的貨品要放在船艙不同的位置,貨品的擺放要穩穩貼緊船壁弧度,彼此配合,才能穩穩卡住,不會在航行時移位。貨運如果亂動,不但會造成貨品損傷,還會造成船隻的危險。
指揮裝船比指揮交響樂團還複雜,出錯就得重來。雖然有起重機、堆高機幫忙,但真正裝船主要還是靠人力,靠技巧,將每項貨物放在該放的位置。一艘船裝貨要花八天,卸貨要花八天,船在海上也沒走這麼久。當時的航運耗費一半以上的時間卸貨、裝貨,不到一半的時間在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