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成為最時尚的活動,但近年意外事件卻層出不窮,輕則皮肉傷,重則顱內出血,甚至死亡。在享受騎單車樂趣的同時,不論是安全配備或是基本的騎車技巧都得格外注意。
「我第一次摔傷就傷在這裡,現在還有疤。」指著右手腕上的傷疤,(牛+牛+牛)亞證券董事長陸大文談起自己騎單車受傷的經驗時,卻是滿臉笑容。「我摔過三次了,但受點傷有什麼關係,愛騎車的人不會因為受傷就不騎了。」
安全帽 保護頭部最有效
去年四、五月,陸大文在友人的邀約下加入騎車行列。有一天下著毛毛雨,卻不減陸大文的興致,但就在河濱自行車道的一個轉彎處,因為沒看見地上的青苔,車子打滑翻倒,手肘撞到地上,隔天整個腫起來。
後來,又有一次陸大文停車後因未即時將腳移開卡踏,人與車一起倒下,近腳踝處縫了六針。「其實不縫也沒關係,但縫了會好得比較快,才能趕快騎車。」一周後,陸大文繼續騎著單車上路。
越騎越熟練,有一次陸大文打算超車,沒想到,前方車子也要超車,陸大文硬是被擠到路中央,為了避開路中央的反光球,車子搖搖晃晃的,「我心想,大概要摔了。」就這樣,陸大文摔到地上,頭直接碰地。「當時發出『匡』很大一聲,周邊的人都嚇一跳,但我爬起來後,頭不痛也不暈,安全帽卻裂了。」
這次的經驗除了讓陸大文記得超車時一定要先喊一聲外,更讓他深刻感受到安全裝備的重要性。
安全帽是最重要的裝備,陸大文有切身經驗,在媒體工作的宋先生也有很深的感觸。一個月前,宋先生因騎車行經不平的路面,不慎摔倒,頭角撞到地上,幸好當時戴了安全帽,才沒有直接撞及頭部。
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蔡卓城完成的《台灣地區腳踏車傷害之危險因子調查》報告發現,未戴安全帽者發生嚴重頭部外傷的風險較戴安全帽者高出四.六四倍;騎車未裝反光設備者,發生頭部外傷的風險較裝設者高出二.六四倍;速度過快者的風險高出二.四五倍。足見安全配備和騎車技巧對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握緊把手 以免人飛出去
從摔車中,陸大文也摔出心得,「車子要倒時,不要把手放開,倒下去至少會手把先著地。」這項論點獲得致力推廣正確騎乘單車,並成立單車學校的功學社董事長謝正寬認同。
路上狀況多,即使是謝正寬也免不了受過傷。他曾在下坡路口時,因一名國中生闖出來,迫使他緊急煞車,導致前空翻,所幸他沒有放掉把手,只有皮肉傷。謝正寬強調,「單車的車身輕,坐的姿勢高,遇到突發狀況手不能離開手把,以免人飛出去。」
急煞車是很忌諱的行為,但路上狀況多,很難避免,尤其是下坡路段。謝正寬直言,「爬坡三分苦,下坡七分險。」
榮總神經內科醫師關尚勇已有八年車齡,他曾與友人參加競賽,下坡路段時,友人一時緊張,誤煞前煞車,結果翻車。謝正寬也曾遇到車友在下陽明山時,轉彎速度過快,滑上人孔蓋後,整個人飛出去。他強調,轉彎時速度越快,離心力越大,務必在轉彎前輕按煞車。
隨著單車熱潮,臨床上也常見因騎車受傷的案例,蔡卓城表示,騎單車受傷以皮肉傷占大宗,但仍有少數因骨折就醫。若自己摔傷導致的骨折,以手腕骨折或是小腿骨折居多,但受外力撞擊則可能導致粉碎性骨折。
顱內出血則是嚴重的單車意外。關尚勇曾接獲一名患者,在河濱騎腳踏車時,因路不平翻車,導致顱內嚴重出血。他提醒,河濱自行車道雖然相對安全,但跌倒後,頭部可能撞到車道旁的矮鐵欄、花盆,造成生命危險,安全帽絕對少不了。
意外傷害層出不窮,但騎車對神經造成的潛在傷害也輕忽不得。關尚勇表示,長期騎車若姿勢不正確,或是騎乘時造成手部的震動等因素,都會傷及手腕部神經,若未及時停止騎乘並接受治療,很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傷害,進而導致肌肉萎縮。一旦出現手腕不適,應該要停下來甩甩手,促進血液循環。
量力而為 避免潛在傷害
此外,男性長期騎乘單車還得小心會陰部神經受損。關尚勇表示,因應男性生理結構,坐墊宜採中空設計,騎乘時若感到會陰部發麻,最好下車休息,讓血流恢復,以免會陰部神經受損,造成不舉。
追逐單車熱潮,有些上班族騎單車通勤,但醫師卻不建議。蔡卓城表示,市區缺乏單車專用道,單車得與汽機車爭道,十分危險。此外,上班族穿著西裝、洋裝之類的衣服騎車,一旦遇到臨時狀況,會影響肢體的活動性,冬天戴圍巾之類的,還可能鉤到車體,增加騎乘的危險。
就安全的角度分析,蔡卓城強調,除非是受過訓練的專業車隊,否則只建議民眾將騎單車視為休閒活動,只在專用的自行車道騎乘,但就算是休閒活動,還是要注意安全配備,以及自身的體能負荷。
剛愛上騎車的民眾常會想挑戰自己的紀錄,但如同謝正寬為單車學校訂出的校訓「不必逞強,也不逞快,留得青山在,何處不騎車!」畢竟安全是讓單車成為最佳休閒活動的前提。
10 大安全守則
1.配戴安全帽和手套等人身安全裝備。
2.掌握路況,多作休息,不逞強,不逞快。
3.遇狗不怕,下車推行。
4.超越前車,招呼一聲「在左邊!」
5.煞車是減慢速度,並非用於緊急煞車。煞車時得先煞後煞車,再煞前煞車。
6.下坡若要向右轉,車子得先煞車往左,再往右轉。
7.前輪不碰前車後輪。車距以平地兩車,下坡五車為宜。
8.注意前後方狀況,對後方的注意力要占六成。
9.不逆行,不闖紅燈。
10.沿車道邊線30至50公分行車,讓後面汽車可超前。
(謝正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