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美、歐、日紛紛推出激進的貨幣政策救市,如今全球的通膨率逐漸回升,已開發國家央行正考慮緊縮貨幣,將如何影響全球經濟?
二○○八年,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後,美國聯準會於○九年推出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至一二年為止,共推出三次QE。金融海嘯的影響擴及全球,歐洲與日本的央行跟隨了美國聯準會的腳步。歐洲央行(ECB)自○八年十月開始降低利率,一一年十一月,德拉吉(Mario Draghi)接任歐洲央行行長,利率進一步走低,並在一六年三月降到了○%。
再來看看日本。黑田東彥接任日本央行總裁後,馬上開始一連串激進的寬鬆貨幣政策。他承諾要讓消費者物價指數在二年內增加二%,增加一倍的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並大舉購買長期債券與ETF(指數股票型基金)。
這些大膽的貨幣政策之所以可行,是因為金融海嘯之初,並沒有通貨膨脹的問題。已開發國家當時的通膨率都很低,而各國政府預測,這種情況還會持續好一陣子。例如,一○年,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僅有一.六四%,日本甚至達到負○.七二%的通貨緊縮。低通膨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一五至一六年。
在這些激進的貨幣政策下,全球的經濟成長率自一○年開始增速。一○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從○九年的○%,成長到五.四%,而高成長率在接下來的幾年依然持續。
在已開發國家中,美國的成長最為強勁,一○年以來的平均成長率達到二%。不過,由於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逐漸回升,聯準會也自一五年十二月開始緩步升息。到了今年三月,利率已經達到一.五%至一.七五%,今年預計還會有兩次升息。
至於歐洲央行的QE,今年三月仍持續施行,但歐洲央行官員表示,此QE預計持續到今年九月,並會在明年上半年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