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台股三隱憂——聚焦少量多樣、台灣設廠公司群

台股三隱憂——聚焦少量多樣、台灣設廠公司群

2018-05-31 11:51

MSCI納入A股,台灣企業將面臨資金外流、本益比偏低、產業鏈殺戮的現實,投資人在思考台股時,聚焦點該重新洗牌了。

二○一八年六月一日上證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資金流入已成事實,從目前估算,將有一七○億美元首波流入A股,台股資金鏈受損將逐漸影響各掛牌公司的征戰能量,下文由工作夥伴原杰(一九九○年~,波士頓大學財金所)、吳依叡(一九八五年~,中山大學亞太所經濟組)、鄧謦瀚(一九八八年~,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撰述,分從三個角度,剖析當下台股現象,供讀者參考。

 

易綱於四月十一日博鰲論壇宣布六月底前開放六大金融領域,以「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為核心概念,帶動國內金融產業與世界接軌,中國資本市場正擺脫過去封閉形象,將成為全球最大籌資市場,為產業注入資本活水。

 

隨中國市場開放,MSCI等國際機構對其重視度提高,將市值八.八兆美元的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且最終預期A股占新興市場指數權重將達十六.六%,超越南韓(十四.五%)及台灣(十一.三%),台股將面臨三大隱憂:

 

一、MSCI納入A股,資金外流的隱憂:

 

MSCI股票指數涵蓋七十多國,客戶超過五千個,全球八○%基金經理人參考MSCI全球指數作為資金配置與避險策略指標,約十一兆美元資金追蹤MSCI指數做交易,其中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資金近兩兆美元,指數調整對全球資金流動帶來顯著影響。

 

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短期將吸引一七○億美元被動式投資資金流入。依據亞洲地區國家納入MSCI成分股經驗,台灣、南韓在納入MSCI成分股後一年漲幅分別為五一%、八%。二○一七年十二月以來,外資借滬港通、深港通買進A股積極度明顯提高(二○一八年第一季合計淨買入四二二億元人民幣)。

 

六月中國A股納入MSCI指數,各國股市權重調整對應區域間資金流動,讓台股面臨資金流出潮。

 

二、台股企業競爭力下降,本益比低落的隱憂:

 

中國去年GDP十二兆美元,是台灣○.五八兆美元的二十倍;台股掛牌公司一九二九家,陸股掛牌三五八二家,明顯比陸股家數少,反映在彼此股市的評價空間,同產業下中國市場當然會擁有比台灣市場更高的本益比,不僅吸引大資金進入中國,更會是台灣企業將來籌資的大阻力。

 

中國「技術硬體與設備」、「半導體與半導體生產設備」、「軟體與服務」三大類股過去三年平均本益比分別達五十七倍、六十六倍與九十一倍,以科技股、中小企業為主之深圳證交所平均本益比是四十一.八倍,相較於台股平均本益比約為十六.五倍,台灣企業之競爭力將相對弱勢。

 

 二○一六年聯發科子公司匯頂於上海A股掛牌,連飆二十根漲停;無塵室設備廠亞翔同年將子公司亞翔集成分拆A股上市,不到三個月,子公司市值是台灣母公司四倍。鴻海旗下PCB軟板廠臻鼎-KY,也已遞件申請子公司鵬鼎於深圳證交所上市,最快於二○一九年掛牌。中國PCB產業平均三十~五十倍本益比,對比台灣PCB掛牌公司平均十倍本益比,台灣PCB產業如果沒走出絕對差異,會在這樣資金浪潮下,被中國淹沒。

 

上證總市值三十一.七兆元人民幣、深證二十二.三兆元人民幣,兩市合計五十四兆元人民幣(八.五三兆美元),台股市值三十一.七兆元台幣(一.○七兆美元),A股市值整整為台灣八倍,資金吸引力及胃納量都遠勝於台灣;且以本益比看,A股製造業平均本益比約三十六倍,具高技術、高成長的公司,本益比更超過百倍,而台灣平均本益比約十四~十六倍,在籌資難易度與市場考量下,台灣企業經營難度逐漸拉高。

 

三、缺乏商品出海口的隱憂—台股結構惡化中:

 

中國產業鏈上、中、下游逐漸完整,而台灣產業只有中游代工,沒有下游出口,台商毛利率在紅色供應鏈量產競爭和中國企業上、中、下游完整的殺戮下,不斷下降。

 

中國商品出海口—中國品牌,價值鏈逐漸崛起,據全球最大廣告傳媒集團WPP(NASDAQ:WPP)會公布一七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騰訊名列第八,首度進入前十,品牌價值一三二二億美元,年增長二五%;另外,全中國前百強企業總品牌價值為六八三九億美元,年增二三%,象徵中國品牌邁入下一階段,邁向國際化。

 

中國經改革開放、政策扶植,本土品牌除大陸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內需外,也走向全球:騰訊(市值四九七三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五○四○億美元)市值直逼Facebook的五一一二億美元,手機品牌廠華為、小米、OPPO等估值皆是遠超五○○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對比宏達電從全盛時期三五○億美元下滑至現在十五億美元,台灣品牌經營(下游出海口)之困難,不言而喻。

 

綜觀台股三大隱憂,台灣企業將面對資金外流、本益比偏低、產業鏈殺戮的現實,投資人思考台股時,聚焦點都須重組:

 

(1)避開高資本支出公司:面板、半導體、記憶體等高資本支出產業近年來逐漸成為中國主力培育產業,相對於中國市場籌資較易,台股競爭力將逐漸式微。

 

(2)聚焦少量多樣、利基型產品公司:少量多樣商業模式是台股企業最珍貴資產,客戶黏著度高,是擺脫製造業持續cost down惡性循環泥沼的出路,也是台股企業創造新風華的勝典。

 

(3)注意台灣中小型規模公司:中小型企業在面對市場殺戮時,可即時反應及調整,彈性較大型企業更大,另外,對比大型企業在以專業經理人協助公司決策時,核心原則多偏保守;中小企業在以創辦人為首的經營團隊更能帶領公司在困境中成功轉型,逆勢成長。

延伸閱讀
歐盟的未來?
歐盟的未來?

2018-05-31

替未來的傳記準備生命年表
替未來的傳記準備生命年表

2018-05-31

明日成大器的小兵
明日成大器的小兵

2018-05-31

「寫下對世界的希望」脫口秀名主持人歐普拉的人生清單
「寫下對世界的希望」脫口秀名主持人歐普拉的人生清單

2018-05-31

史上最長萬點行情的投資新思惟 ——今年全球殖利率最高的股票市場
史上最長萬點行情的投資新思惟 ——今年全球殖利率最高的股票市場

2018-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