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知識和智慧並重」的循環台灣

「知識和智慧並重」的循環台灣

2018-05-24 11:33

二十世紀知名的生物化學教授和科幻小說的作者,以撒·艾西莫夫就曾經說過「當今生活中最悲哀的是,科學累積知識比社會累積智慧來的快。」如何有智慧的引領知識的累積是我們眼前的關鍵挑戰。

近幾年來,各大報章雜誌的標題,不是大數據、AI、機器人、工業和農業4.0等新知識和科技的發展趨勢和商機,就是「智慧」這個、「智慧」那個的!在不斷的累積新知識和發展新科技的同時,我們已經無意識的把「知識、科技」和「智慧」劃上了等號!忘了知識/科技和智慧的差別;「知識、科技」反應出我們對周遭人事物的認知和瞭解程度,「智慧」展現的是我們對生活、生存和生命價值的判斷和選擇能力。

 

十九世紀中葉的工業革命,加上二十世紀初石化產品的普及化,各種應用科技知識的累積,帶給人類巨大的影響: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享受;也使得人類的精神文化與價值觀遭受巨變;更成為破壞自然環境中最主要的根源。半個世紀以來,在台灣,我們的政府與民間大力投入發展「石化科技」和「資訊科技」,創造了台灣經濟奇蹟,帶來豐沛的物質生活,大大提升生活品質。但是社會和自然環境也相對應地付出代價,生態遭受破壞、空氣和水受到污染。

 

過去已有許多有識之士,對「知識、科技」凌駕「智慧」的現象表達憂心。化學的知識發展,催生了綠色革命,大量地使用農藥與化肥,導致農業工業化。1940年英國知名農藝學家霍華爵士出版了《農業全書》,預言這將帶給人類四大危機:農地文化失衡、大地反撲、新細菌持續繁殖、大自然土石流氾濫。

 

二○○六年美國記者麥可.波倫在《雜食者的兩難》一書中,指出農業工業化建構在工業革命「極大化單一經濟效益和物質價值」的論述上,缺乏多元思考,其單一農作物耕作模式,雖然有著短期的優點,但是也根本的破壞了土壤和生態的平衡,衝擊了農業發展。聯合國糧農組織也清楚地宣示,各種兼顧生態平衡的永續農法,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延伸閱讀

看歐盟如何防堵司機過勞
看歐盟如何防堵司機過勞

2018-05-24

台灣免驚,但要自我檢討
台灣免驚,但要自我檢討

2018-05-24

新興市場的歷史輪迴
新興市場的歷史輪迴

2018-05-24

大無畏、傾聽自己並誠實  助你開創未來
大無畏、傾聽自己並誠實 助你開創未來

2018-05-24

張國煒:我看到飛機就紓壓 機場就是我的夜店
張國煒:我看到飛機就紓壓 機場就是我的夜店

201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