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日本人來講,說到一天當中的快樂時光,泡澡一定榜上有名。不過,受到生活型態多樣化的影響,現在也有人只是淋浴沖澡而已,在這裡還是呼籲大家能泡澡就盡量泡澡吧。
文/名古屋大學教授 佐藤純
泡澡對自律神經的調整非常有幫助,可以讓我們的身體不會輸給天氣痛,只是,盲目泡澡對身體可能反而有害。
泡澡首要注意的重點就是「熱水的溫度」,要避免水溫過高。
泡個熱呼呼的熱水澡總是能讓人渾身舒暢,尤其是越常感到手腳冰冷的人,越愛泡溫度偏高的熱水澡。
如果我們從自律神經的功能面來看,溫度太高的熱水澡是不建議的,因為人體浸泡在熱水裡時,血管會擴張,正好促使交感神經亢奮。
除此之外,泡澡時體溫迅速上升,結束起身後體溫又迅速下降,寒性體質的人對這種前後溫度變化過大的狀況往往吃不消。
東洋醫學認為熱水澡的溫度應隨季節的改變而改變。按照針炙師若林理砂老師的提示,夏天泡澡水溫應設定在攝氏四十度以下,冬天泡澡則建議在攝氏 四十一度以上。
夏天常常待在冷氣房的人,以攝氏三十九至四十度的水溫最適宜,如果適應不了這個溫度的話,水溫可以略降到攝氏三十八或低一點,慢慢浸泡,讓身體流汗。
相反的,到了冬天最好別讓身體流汗,所以,泡澡時間不宜太久。
寒性體質的人泡澡還有個小技巧,那就是離開浴室前,別忘了在下半身潑冷水。如果你也常四肢冰冷的話,可能會認為這個動作不就是自殺行為嗎?
透過潑冷水這個動作,可以讓泡澡後擴張的血管迅速收縮,促進血液循環,其實具有改善寒性體質的效果。慢慢地潑水,潑在膝蓋以下的皮膚即可。
心臟不好的人,還有年紀較大的長者,應該用冷水慢慢地潑灑,多重複幾次,不要一下子就把冷水往身上澆。
另外,冬天的浴室應該事先加溫,讓室溫上升,預防泡澡引起其他突發意外。
(本文節錄自《都是自律神經惹的禍 疼痛篇》,新自然主義,佐藤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