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新的一年,總想許個新願望,作為實踐目標的第一步,當然,持之以恆是關鍵,失敗作收是常態,端看你有無過人的毅力達到終點。
本周刊前一期的新春特刊提到國人過去一年完成新年願望的比率,大部分達成的人不到四分之一,全部達成的人只有三.五%。國外調查顯示八○%的新年新希望在第二個月就以失敗作收,既然新年願望失敗率如此之高,為何大家年復一年執行此儀式呢?
根據行為科學家研究,人們熱中新年新希望的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完成長期目標所衍生的挑戰甚高,另一個是新年代表一個獨特的機會,雖然我們都知道長期目標的達成,對我們個人或家庭的未來是很好的,然而它的成果可能很抽象,或是需要很久才會享受到,但為了達成目標所要付出的心力,甚至痛苦,卻是立即感受到。
例如,跑步對我們健康有益,但跑步的過程無聊又痛苦,因此,是否要出門跑步時,很可能短期的痛苦就會戰勝不可知的未來健康,因而讓人卻步,故若沒有過人的毅力或方法,將和大多數人一樣落入重複許願、失敗的循環。
由於長期目標的達成不容易,以至於人們往往需要借助激勵因子來下定決心,新年就是重要機會。新年代表時間的分界線,就像一周的開始,一個月的開始一樣,雖然只是時間的轉換,卻也意味著可以轉換的機會,雖然人們過去的願望沒有達成,但是新的一年會有所不同,是個打掉重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