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10年,九○後就會接班成為社會中堅分子。如果真要影響未來,就去參與他們的成長,而不是把他們變成我們的樣子,這樣的嘀咕,我在北京胡同裡得到熱切的回應。
歲末年初不少聚會,各方老友自各地回來過年,幾杯寒暄後總是問道:「台灣最近有什麼好項目可做呀?」想了數秒,相視而笑,敲敲杯緣互道珍重祝福。其實倒也不是妄自菲薄,回顧一整年成果,也投資了七個新項目,既有的項目雖不一定都有成長,但多半也保持著小盈小泰的狀態穩定地走著;但我知道,對一個寧願離鄉背井到異鄉發展的人來說,這就叫作小確幸。
跨年煙火秀後,寒流來襲,有個項目在北京,落地後是那凍傷人的北風,驚喜的是在台灣除了自己團隊外,多數人認為的小確幸,我怎麼解釋都無法讓人理解到底是做什麼的溼地計畫(二○一五年成立的創意實驗室基地),對北京當紅的九○後民宿創業網紅而言,竟然是如獲至寶、知音相惜。這著實讓我訝異,原來台灣、大陸兩地之間年輕世代相似之處竟如此之多,雖然用語不盡相同,但表露出來的倔強個性卻意外熟悉。
在林森北路條通區的溼地,與其說是經營文創空間或育成加速中心,更適切但多數人摸不著頭緒的定義其實是在經營一個世代,更明確地說,是在經營下一個思想自主的世代。
雖然具體的營運細節差異很大,但就經營理念而言,溼地跟過去我所共同創立的無名小站、flyingV其實沒什麼不同,都是透過(不論網路或實體)平台,去承載年輕世代的創意進而讓年輕人發光發熱,平台本身是中性的,但不同時期卻會反映出當時年輕人的心聲與期待。雖然這些聲音往往過於強烈,也曾讓我們頭痛萬分,但事後回想總是饒富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