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數型成長領域,保持彈性和忍耐力則是關鍵;由於曲線的初始階段,看不到什麼成績,甚至常是負值,因此需要持續性地努力投入。
要進步就會經歷成長曲線,試想,每天跑步並做記錄會發現,經過數周的痛苦訓練後,會有很大的進步,再經過一段時間,進步的幅度減少了,隨著技巧日益熟練,要再進步也愈來愈困難。優秀的運動員投入極大的努力,也只能再往前進步一點點,但菜鳥只要稍加練習,便有長足的進步。這就是對數式成長,也就是初始時進步很大,但接下來的進步就愈來愈困難了。
假若你架設一個網站,初期網站流量成長非常慢,但在使用者口耳相傳下,會員數快速增加、流量加速成長,這是指數型成長模式。生活中,一切事物的發展模式,不是呈對數型就是指數型,或是兩者兼具。然而,我們似乎傾向預期事情的發展會與過去一樣,以致我們在設立目標和執行目標上,犯了一些錯誤。
第一種錯誤形態是,當實際為對數成長時,卻假設為線性成長。這意味著對長期展望抱持過度自信,因為短期成功來得如此容易。若不能謹慎地脫離舒適圈,便很容易出現成長停滯的狀況。這也表示要跌回原點更容易,只要有所閃失,很快就被打回原形。
另一方面,指數型成長的領域,也常見輕易放棄的案例;人們依能力進行線性評估,但往往在指數型成長曲線來臨前就放棄了。關鍵在於,努力投入卻看不到回報,即使方向是正確的。我們常看到那些成功的故事,好像都是一夕間得來似的,卻忽略了故事主角背後多年的辛酸歷程。
指數型領域通常植基於因果循環。以錢滾錢較容易的部分原因是,人們較願意給富人更多的機會。而對數型領域中,一旦那些「撇步」用完後,報酬率便逐漸遞減,若不改變,愈是努力,回報愈少。
對數型領域有兩大心智模式。剛開始是高成長階段,重點要放在維持長期的習慣;面對開頭的快速成長,要謹慎小心,以免一失足又回到原點。在之後的低成長階段,重點要放在打破舊習慣,努力讓自己脫離既有的舒適圈。
在指數型成長領域,保持彈性和忍耐力則是關鍵;由於曲線的初始階段,看不到什麼成績,甚至常是負值,因此需要持續性地努力投入。企業家通常會陷入自我迷思中,這樣有助掩蓋負向環境,直至達到指數型成長的部分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