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曾被譽為華人流行音樂龍頭,但近幾年唱片業的不景氣,顯現出背後人才斷層的危機。相較於歐、美、日、韓早在教育中投注大量資源、培養幕前幕後的流行音樂人才,台灣在流行音樂的教育體系中,幾乎完全缺席。
讓流行音樂走進大學殿堂,是許多關注流行音樂產業人士長久以來的渴望,搶救台灣流行音樂人才的斷層危機,透過教育培訓,是最重要的一環。
缺經費 請老師得用班費
缺經費 請老師得用班費
呼應流行音樂所需的專業能力認可,四月中,文化部長龍應台在立法院報告,計畫實施相關證照制,從音響和燈光開始,未來希望擴及文化和電影等領域。此言一出,遭各界批評捨本逐末,包括影評人膝關節在專欄上質疑,沒有建立流行音樂人才的教育養成,產學脫鉤,才是更大的危機。
「目前在枱面上的,都是成名十年以上的歌手,例如五月天、阿妹、S.H.E.。」擔任多屆金曲獎評審的知名歌詞創作者陳樂融,走過台灣引領華人流行音樂市場的輝煌年代,看見近年來產業沒落,深感流行音樂斷層嚴重,可惜的是,教育部和文化部的官員不懂流行音樂,對於納入教育體系,遲遲未有作為。
陳樂融說,目前電視有各式各樣選秀節目,但能紅的新人很少,相較於西方有計畫地從教育培育音樂人才,台灣在培養「專才」的大專院校中,完全缺席,至今只有一所流行音樂相關科系──台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
成立十二年的南藝大應用音樂系,分為音樂行政組和工程創作組,一個組僅約二十名學生,課程包含樂器學、作曲、音樂製作、音樂行銷等。
但礙於南藝大地理位置偏遠、知名度不高,加上資源不足,發展受限,師資群多為古典音樂、藝術行政背景的教授,僅少數特聘講師,包括爵士樂、廣告配樂等。
畢業於工程創作組的系友張錫安,目前成立藝人活動經紀、音樂創作工作室,他直言,學校教的是工程技術,但業界所需的技能,包括MV拍攝、活動經紀等,多半是自己摸索而來。
「今年三月我們與中山大學、樹德科技大學音樂系,成立流行音樂策略聯盟。」南藝大應音系系主任陳樹熙認為,台灣流行音樂缺乏系統化教育養成,和老師的背景、酬勞有關,「用專案爭取業界老師,經費根本不夠,學生甚至要繳班費來請老師。」因此,在策略聯盟之下,陳樹熙期待可以共享資源,例如邀請更多駐校音樂、藝術家,在學校待一年的時間,隨班附讀、指導學生。
人才的培育,需要系統性的養成,台灣雖有明星藝能學園、河岸音樂深造學院等私人培訓機構,正統教育卻從未正視「流行音樂」這門課,但放眼鄰近的日、韓,早已起跑。
「韓國有意識地自高中時代起,培養年輕人對流行音樂歷史、文化的通盤素養。」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專案辦公室計畫主持人袁永興,拿出韓國高中必讀的《音樂與社會》課本,課本第一頁,就是麥可.傑克森著舞台勁裝的身影。
繼續往下翻,從西方藍調、重金屬、Hip Hop、R&B等曲風陸續介紹,適時穿插披頭四、瑪丹娜、瑪莉亞凱莉等席捲全球的經典曲目樂譜。緊接著八○年代起,加入韓國在地的流行音樂發展,包括代表性歌手,與音樂牽連的社會思潮、運動等元素;甚至放上爵士鼓、吉他等樂器的結構與指法教學,內容生動活潑。
至於專業人才的後續養成,袁永興分析,日、韓作風類似,多由經紀公司定期自學校挖掘人才,進行五到十年不等的培訓,因此藝人出道時,多半十八般武藝俱全,唱、演、舞、綜藝樣樣有水準,演藝生命才得以長久。
文化部去年在校園舉辦一系列音樂講唱會,政大場次邀請戴佩妮(左起)、黃韻玲 及李欣芸等人暢談「女性創作歌手的音樂之路」。(圖片/袁永興提供)
邀明星現身說法 獲好評
邀明星現身說法 獲好評
至於美國,袁永興表示,多在大學或專科成立流行音樂系所,針對演出、創作、音樂劇等成立多元系所,例如柏克萊音樂學院、茱莉亞音樂學院、耶魯大學、布朗大學、史丹佛大學等。被《滾石》雜誌譽為排行全美第五的南加大桑頓音樂學院,要求畢業生必須針對專輯、巡迴演唱,提出完整提案,藉機了解市場的需求。
「雖然台灣近年大學開始有流行音樂相關講座、學程,但距離專業人才養成,還有很長距離。」去年接下文化部工作的袁永興,對於流行音樂教育有極大熱情,除了在政治大學教授音樂與數位創意運用相關課程,從一三年起,陸續在大學舉辦「音樂講唱會」,找來知名歌手黃韻玲、五月天、戴佩妮等分享台灣流行音樂的流變、自身心路歷程,下半場再由新生代樂團演出,大獲好評。
今年,袁永興參考美國的葛萊美音樂營,首創台灣金曲夏令營,找來旺福、蕭賀碩、陳子鴻、蘇通達、陳建寧等,提供高中生免費的流行音樂課程,期待年輕學子找到熱情。
「如果戲劇系、電影系可以成立,那流行音樂系為何不行?」陳樂融認為,若文化部、教育部能夠擺脫「補助」思惟,正視納入正統教育的可能,那麼業界裡許多經驗豐富的幕前、幕後人才,都可以成為老師,修復人才斷層的危機,讓台灣流行音樂產業從現下的「夕陽餘暉」中,重現一絲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