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表態是跟著社會集體命運走;有些人覺得事不關己,等事到臨頭就會做出選擇;更多人忙於生計,也可能沒法做決定,只能順天由人,是種無奈。當一群人不發表意見,誰又有權力將他們歸類呢?
最近這個區域變了,想在附近跑步,到處都是示威群眾,街道一塊一塊封閉,得先Google才知可跑哪條路。上周末更離奇,朋友們約好看國家交響樂團(NSO),這次是四位企業界朋友上台演唱募款的公益演出,可是周邊所有路都封了!於是一些盛裝出席的女士,頂著大太陽、穿著高跟鞋走好幾條街到國家音樂廳,與她們交錯的是反核民眾。大家明明穿隆重做好事,心頭卻有壓力,想著如果民眾幹譙炫富,該怎麼回應?藝術與核安孰重孰輕?擠成一團時,誰又該讓路?
這讓我想到了著名的傳播理論「沉默的螺旋」,當人們感覺到自己與強勢意見不同,寧可不發聲。而最近想修訂《公投法》的人則說不投票就代表贊成,因此想刪除超過總投票人數二分之一才有效的門檻,改為投票人數四分之一同意就通過。不投票、不發表意見的人真的就沒意見嗎?
我想著沉默人們可能的心情,可能分成幾個不同層次。有些人不表態是師法老子順天愛人,跟著社會集體命運走;有些人覺得事不關己,等事到臨頭就會做出選擇;但更多人忙於生計,也可能沒法做決定,只能順天由人,是種無奈。當一群人不發表意見,誰又有權力將他們歸類呢?
擁核反核吵吵鬧鬧三十年,馬總統與蘇主席日前一場會面成了最好的喜劇,真像大家所說的小朋友吵架,各說各話。只是想到台灣這麼小,小到兩大黨主席可以隨時在半小時內在一個房間裡對話,但又這麼大,因為兩人講話差距十萬八千里遠,毫無交集,好像那首歌「原來愛情的世界很大,大得可以裝下一百種委屈,原來愛情的世界很小,小到三個人就擠到窒息」,看來台灣命運如果走到終點,必定不會死於終日吵吵鬧鬧的服貿、核電、都更或是移樹問題,就像一個知道自己罹患糖尿病的人會格外小心飲食,結果反而死於其他病症。至於台灣,很可能沒病沒痛卻把命耗光了,因為終日自相殘殺。
隨著示威活動越來越隨興,配套措施應更完善。像警廣路況應順便提供目前正在示威的區域,不過最近民眾對警察二字頗敏感,不如就請氣象局加強好了,像「正在凱達格蘭大道示威的民眾記得帶雨具」,只是颱風季節一到,氣象局也常挨罵⋯這…可難囉!
(稿費捐贈聯合勸募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