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年輕人的創意能量自由釋放非常重要,而提供他們基礎設備,如資金,使其想法能夠成形也很重要。
臉書購併WhatsApp的金額固然嚇人,但Instagram的故事更精采。Instagram是由兩位創辦人於二○一○年成立,所開發的照相工具應用程式,讓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很簡單就能與朋友分享照片。
另一方面,成立於一八八八年的美國攝影器材老品牌伊士曼柯達,於一九八八年全球雇用超過十四萬五千名員工,達到高峰。柯達在一二年宣布破產,同一年Instagram以十億美元出售給臉書。當年Instagram才成立兩年,員工十三位,個個成了富翁,而十四萬多人的公司宣告破產,這樣的對比實在令人怵目驚心。
其他產業也不易躲過如柯達般的命運。更令人害怕的是,許多成功的新經濟,都只有少數幾個人受益,而這些人幾乎都住在舊金山灣區。我們必須學習他們的成功模式,否則就將淪為新經濟世界的二等公民。
新經濟不是販售實體的商品,而是一種應用、一種便利。目前已出現三種模式,而且還在進化之中。首先,是建立關係網絡,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這是Instagram的宗旨,更別提臉書、LinkedIn等公司。人是社交動物,與朋友、家人和商業關係的連結,是人們真正喜歡做的事,而唯有規模夠大的社交網路,才對公司有價值。
其次,這些應用程式購買容易,過程也很可靠,這就是蘋果、亞馬遜和淘寶在做的事。當然,台灣有幾家具有好產品和優良執行力的電子商務公司,但長期來說,規模還是最重要的。蘋果的App Store和iTunes不但容易使用,也極具創新;對蘋果而言,硬體的功能,只是將消費者導引,並鎖在其電子商務的平台而已。
第三個模式以WhatsApp、Google和蘋果為例,比較屬於過去流行的模念,即簡單、品質與整合。WhatsApp的成功,是他們認為廣告會干擾使用者,所以拒絕任何廣告;Google以極簡、空白的搜尋引擎頁面(雖然Google也有放廣告),便打敗了雅虎;蘋果也一樣,開發出簡單的硬體,蘋果產品極為獨特,多半是觸控式、幾乎沒有按鍵。
面對這樣的局面,台灣要怎麼競爭?新產業的共同特色,是這些創業者在成為億萬富翁之前,才剛剛離開大學。讓年輕人的創意能量自由釋放非常重要,而提供他們基礎設備,如資金,使其想法能夠成形也很重要。台灣的大學不少,水準也不差,是鼓勵這群潛在企業家抓緊機會的理想平台,並可望帶領台灣重返榮耀,成為亞洲的舊金山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