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認購一片太陽能板就能賣電 催生34處公民電廠

認購一片太陽能板就能賣電   催生34處公民電廠
陽光伏特家2016年上線,以群眾募資模式,催生出多處太陽能板案場。(左起創辦人鄧維侖、馮嘯儒、陳惠萍)

唐筱恬

政治社會

攝影/唐紹航

1124期

2018-07-05 17:19

「不知道去哪裡買綠電?」「想響應再生能源,但在自家興建太陽能板覺得好麻煩。」不少民眾看見歐洲、日本再生能源成果,都曾有意付諸行動,但一想到程序複雜,就打退堂鼓。

有家新創企業,就是為解決這個難題而生。 「陽光伏特家」創辦人馮嘯儒、陳惠萍、鄧維侖於二○一五年共同成立綠點能創公司,結合「群眾募資」與「太陽光電」概念,打造陽光伏特家網路平台;短短兩年,透過網路向民眾小額集資,已建立三十四處公民電廠(案場)。

 

模式:買一片太陽能板  就當電廠主人     

 

伏特家網站上有一個酷炫的動畫設計,不斷更新戰果,「總計募資近一億元,三九四三人參與,總計發電四十二萬度,群眾獲得的電費達二八○萬元。」(截至七月三日),負責網站設計的鄧維侖說,就是要讓參與民眾一進網站便對最新進度一目了然。

 

陽光伏特家的運作模式為,民眾上網認購一片太陽能板一萬五千元,就可以成為「電廠主人」,每兩個月收取「賣綠電給台電公司」的收入。

 

馮嘯儒計算,民眾出資一片太陽能板,二十年內總共可拿回二萬七三一五元,內部投資報酬率約六.五%,「大概在第十年可全數回本,比定存報酬率還高,」但他也誠實提醒風險:「無法像定存一樣,隨時可解約贖回本金。」

 

談起創業初衷,原來他們都與太陽能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頭飄逸長髮、說話慢條斯理的陳惠萍,在攻讀台大社會所博士班時,就困惑「台灣明明是太陽能板製造大國,自己卻不使用?」因此一頭栽進太陽光電研究。之後又從研究者轉為行動者,「找到一個方式,讓更多人參與。」

 

另一位共同創辦人馮嘯儒,碩士論文則是研究太陽能材料,原本在電子業擔任朝九晚五的工程師,但內心一直有股「創業魂」,驅動他尋找自己的時代。當台灣再生能源躉購制度上路,他靈機一動,想到可運用群眾募資概念,「把太陽能電廠切割成好幾等分,就能成功集資,蓋一座太陽能電廠。」

 

就在此時,馮嘯儒經友人介紹認識陳惠萍,兩人理念相同,一拍即合,決定共同創業。但草創初期,光是要找到願意配合的系統廠商、屋頂主人,還要找到投資人來下單,就周旋了近半年。

 

歷經好幾個月沒薪水的日子,馮嘯儒語帶幾分感傷地說,「有些夥伴在這時候離開,最後只剩三個人苦撐。」

 

策略:先攻民宅屋頂  工廠也開始響應

 

而這之中,最艱辛的就是尋找願意出租的屋頂主人。馮嘯儒直言別無他法,就是「不停地拋頭露面」,只要一聽到誰有意願,就登門拜訪說服對方,憑著「不怕被拒絕的勇氣」,終於有屋主願意把屋頂交給他。


第一個集資案「台南擔仔一號」在一六年七月上線,總計募得約七十萬元。這個好消息,讓陽光伏特家士氣大振。馮嘯儒自信說道,第一年是需求大於供給,案場很少,「一上線就銷售完畢,最快紀錄是二分半就達陣。」

 

去年六月,陽光伏特家轉變策略,改尋覓「工廠屋頂」。目前最大的案場「台南擔仔六號」,是南寶科技出租的屋頂,總計一千六百多片太陽能板,第一天就銷售六成,一個月內銷售完畢。

 

一位住在苗栗的孫姓屋主,數月前把屋頂租給陽光伏特家,案場「油桐五號」預計七月上線。他說,與陽光伏特家合作,不僅能出租屋頂,自己還可以小額投資,對他而言非常彈性。

 

「只要你想支持,你就可以行動。」陳惠萍說,過去很多人想響應太陽能發電,但不是錢不夠,就是沒有屋頂,一遇到瓶頸就卡住,現在陽光伏特家幫助民眾把這些障礙統統排除;而且出乎他們意料的是,有人認購太陽能板捐給想支持的基金會,當作是贊助基金會二十年,成為另類捐款模式。

 

住在新北板橋的投資人呂銘菁說,一直想響應綠電,但整合公寓大樓住戶蓋太陽能板太困難,所以她選擇小額投資伏特家,「讓自己有個行動的機會。」

 

當台灣公民電廠還在摸索階段,陽光伏特家已擁有三十四個太陽光電案場,除了持續衝量,也計畫成立「綠電交易所」,讓民眾可透過平台直接買綠電。馮嘯儒說,「民眾多買一度綠電,相對火力發電就可以少發一點。」他們憑著對永續能源的熱忱,持續尋找下一個可能。

 

部落、合作社,

都在拚台版公民電廠

 

為了擺脫核能及燃煤發電,運用手邊自然資源發電自用並營利的「公民電廠」概念,在歐洲風行已久。

 

台灣去年修正《電業法》,放寬學校、醫院、財團法人、合作社等組織申請再生能源發電。台東縣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是首宗以部落形式成立的公民電廠。去年年底,綠主張綠電合作社在苗栗的屋頂太陽能「天空一號」完成併網,為台灣第一個以合作社形態運作的公民電廠。

 

台灣公民電廠樣式多元,但尚未如同歐洲雨後春筍般出來。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表示,政府現正透過社區、農村再造系統,輔導有興趣的社區成立公民電廠,盼台灣也能掀起公民電廠熱潮。

(唐筱恬)

延伸閱讀
22年的洗練再蛻變   鍾曉陽 重寫遺恨
22年的洗練再蛻變 鍾曉陽 重寫遺恨

2018-07-05

美防長馬提斯「敵友分明」  中國最大剋星
美防長馬提斯「敵友分明」 中國最大剋星

2018-07-05

掛牌大爆發  日本獨角獸Mercari在紅什麼?
掛牌大爆發 日本獨角獸Mercari在紅什麼?

2018-07-05

經濟不因節能受挫 補用電缺口  日韓德全民省電
經濟不因節能受挫 補用電缺口 日韓德全民省電

2018-07-05

0.1的電力抉擇
0.1的電力抉擇

2018-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