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千萬的人口、大量的汽機車、不甚便利的大眾運輸,以及午後陣雨造成的頻繁淹水,讓印尼首都雅加達無時無刻處於塞車狀態,在尖峰時段,短短一公里的路程,甚至可能花上兩、三個小時,逼得當地人只能無奈哀嘆「我們在車陣中漸漸老去」。
文/吳怡文(AppWorks 編輯長兼自媒體輔導長)
然而,就在三年前,一群「綠色大軍」開始湧上雅加達街頭,他們騎著機車快速穿梭在車陣中,載送乘客之外,也幫人們運送各項「生活所需」,自此,當地人的生活不再受困於惡劣的交通,人力的有效運用也成了活化印尼經濟的動力。
在競爭激烈的紅海找到創新契機
在交通品質普遍低落的東南亞,共享機車是一種因地制宜進而大受歡迎的產物,因為相較於汽車,輕巧的機車更能在車水馬龍中自在穿梭,而且車資也較為低廉。不過在雅加達,傳統機車載客服務 O-Jek 的司機多半集中在辦公大樓前消極候客,車資也由客人和司機自行議價,對乘客來說十分沒有保障,司機的載客效率也相當有限。
Go-Jek 的出現很快就改善了這個問題,乘客透過 App 叫車後,手機便會顯現預估車資與等候時間。乘客可以隨時隨地叫到機車並且預知車資,多了便利和保障,駕駛也不用停留在固定地方和其他司機競爭,載客效率相對提高,而 Go-Jek 則從司機的收入中抽成作為利潤。
進一步滲透印尼人的生活日常
在乘客、司機和 Go-Jek 三贏的狀況下,這個新服務如燎原野火般受到眾多雅加達居民的歡迎,但這並不足以讓 Go-Jek 高枕無憂,因為來自馬來西亞且快速拓展到東南亞各國的 Grab ,和已於全球近 600 個城市上路的 Uber,都看到印尼市場的潛力,想在這個熱切需要機車與汽車共享服務的國家分食大餅。在兩個強勁對手的威脅下,儘管是在地企業,光是提供載送乘客的服務,對 Go-Jek 而言並任何優勢。
為了站穩市場,畢業於美國布魯大學、於哈佛商學院取得 MBA,並受矽谷創業風氣啟蒙的 Go-Jek 創辦人兼 CEO Nadiem Makarim 開始積極打造共享機車之外的服務。
既然交通是所有雅加達居民的痛,那麼所有跟這個痛點有關的服務肯定也是商機所在。於是,Go-Jek 決定進一步為消費者「運送」餐點、藥物、票券,甚至是清潔、美髮、按摩、修車、美甲,以及代客支付帳單。使用者只需透過手上的 App,就能快速享受到這些服務,完全不用出門面對幾近癱瘓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