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王國中的阿布達比,呂政達是官方指定的養殖漁業政策執行者,負責在當地建立養殖系統。
如今回到台灣,呂政達打算替台灣漁業找到新機會,他要如何用一間新創公司改變產業?
二十三歲開始,他就跑遍菲律賓、斯里蘭卡,替別人養魚;三十一歲那年,他接到阿布達比總理事務部的邀請,遠赴沙漠當起國家養殖顧問,成為阿布達比全國漁業養殖計畫制定與執行唯一的台灣人。呂政達在乾涸的沙漠闢起海水魚塭、建立養魚系統的經歷,顛覆大多數人對養殖漁業的既定印象,卻也成為他一年後返鄉,自行創業的養分。
七十三年次,出生雲林的呂政達,從小就熱愛漁產養殖,早在念碩士期間,他就重視理論與實務的結合,積極透過海外工作,累積經驗,進而被外籍公司聘為首席顧問,坐擁百萬年薪。不僅如此,當時他還看準中國對高級魚產的需求增長,大膽在台南七股租了五公頃漁場,養起龍膽石斑。
龍膽石斑屬於養殖難度高的品種,一般育成率僅三%,呂政達以不投藥飼養的科學模式,創下一○%到二○%的育成率;需花兩個半月養大的石斑,他能節省五分之一時間,並外銷中國。如此好成績吸引台商注意,開出五千萬的年薪,邀他赴中國傳授技術,呂政達卻斷然拒絕,不願台灣的魚種和技術流向中國。畢業後,呂政達堅定地走上養殖業,並決定先到海外闖一闖。
勇闖海外》讓沙漠裡也能養殖石斑魚
其實,還在讀大學時,呂政達就曾到菲律賓的養殖場打工,為了學技術,他曾被要求穿著泳褲跳進滿是腐肉和魚刺的餌料池,擔著皮膚被劃傷感染的風險,只為了要攪拌讓餌料能夠發酵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