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敗商圈困境如何解?從台北市三大低空置率商圈,看看有何他山之石,可供台北東區借鏡?
永康商圈
回歸「人的溫度」 店家還代收宅急便
台灣美食小吃、伴手禮與文創小店群集,這是一般人對永康商圈的印象;但永康街不僅於此,商圈內五一四家店面,三年來始終維持「零空置率」的滿租狀態,在零售業持續籠罩在景氣寒冬中,他們有著很不一樣的生存之道。
「這是千真萬確的,現在要進駐的店家,最少要排一年以上,很多甚至排到第二、三順位。」永康國際商圈協進會理事長李慶隆略帶自豪地說。特別的是,儘管一店難求,最近李慶隆還是呼籲房東「主動降租十五%至二○%」。
他不諱言,這兩年多,陸客自由行人數減少八○%,導致商圈業績平均下滑二○%,「我們要將有特色的店家留下來。」李慶隆說,有不少良心房東跟進降租,房東與房客在不景氣中共同找到生存的平衡點。
「一家店如果觀光客占八成,在地客占二成,等於只有一隻腳,很難走得遠。」李慶隆說,唯有兩者各占五○%才算站穩兩隻腳。他的「五五法則」源自二○○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爆發階段,他親眼見到外來客不願走進永康街用餐,「當時吃小籠包不用排隊,隨時都有位子。」這個畫面讓他心生警惕,擔任商圈理事長十八年來,常常舉此例與店家分享。
近期,有一家油飯專賣店進駐永康商圈,李慶隆劈頭就跟店家說,「你的產品組合觀光客頂多只有二成,其他八成得靠本地客,如果不改形式,開業後恐怕很難撐起營業額。」這樣的敏感度,讓他成為不少店家請益的對象,更讓五百多個店家在商圈中,找到差異化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