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美國朋友要來台灣,你覺得帶他去吃什麼好?」這大概是我人生中最常被諮詢的問題之一了。台灣堪稱為「美食天堂」,在2015年CNN票選全球10大美食國家,更高票勇奪冠軍,所以讓國際旅客透過味覺了解台灣,的確不失為好辦法!
台灣人熱情、好客的民族性,總是想要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上桌,尤其是揚名國際的「鼎泰豐」,更是大家的首選名單。而我研究招待外賓的經驗,也可以從那顆小籠包開始說起。
當時任職於微軟台灣分公司的我,於鼎泰豐招待兩位來自美國總部的同事,但整場晚餐下來,他們動筷的次數屈指可數。
事後了解,才發現問題的核心可大致分為三個,
一、同事首度造訪華人國度,不適應用餐的風格與料理方式;
二、不熟悉筷子使用;
三、嗜甜,但對於熱的甜點「豆沙小籠包」,無法理解更難以接受。這場對於雙方都是文化衝擊的餐會,也讓我了解到「從餐桌尊重別人的飲食文化」的重要性。
由於各個國家、人種、宗教等背景下,對於食物有不同的禁忌、文化,所以了解國際友人的文化背景,絕對是成功招待的第一步,亦為國際文化學習的良機。穆斯林不食豬肉、美國人不見內臟及動物頭足上桌、華人國際旅客飲食文化相近可多展現台灣美食熔爐特色等大原則,都可以避免踩到對方飲食文化賞的地雷。
我也習慣透過照片、影像的輔佐,能夠讓對方更加了解台灣飲食文化。若是首次見面的歐美友人,不妨先安排台灣知名的美式、西式餐廳,先飽餐一頓後,再到夜市去逛逛,藉此觀察朋友對於台灣食物的接受度。如此一來,客人吃飽後更能打開心胸認識台灣夜市與文化。
台灣美食豐富且多元,養成我們對於食物、食材、料理方式的高接受度。反觀外籍旅客,即使是餐廳已備有英文菜單,但還是很難了解到烹調方式、食材內容、口感,所以台灣人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外國人可能不覺得,甚至感到害怕、不敢嘗試。
對此,建議台灣觀光推廣單位,將美食進行有系統的分類與解說,建立起美食推廣的SOP。藉由相關網站、懶人包等資訊系統建立,讓台灣美食在國際上的名聲更為響亮,並協助每一位國民從「吃」開始,當個成功的國民外交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