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班上總是會安排不少的活動,來促進各科系同學之間的交流及認識,這是一個結識其他科系異性同學的機會,其中的一種活動叫「抽學伴」。
某大學一個男生較多的工科班級裡,班級公關好不容易盡責的找到了女生較多的商學院,來進行抽學伴的活動,但回到班上時,班上同學卻顯的意興闌珊,連籤都不想抽,因為依照過去的經驗,這活動根本沒搞頭。
但已經跟對方公關敲定好了,該怎麼辦?
給一些畫面
最後,公關想到了一個鬼點子,在抽學伴的活動紙上,加上一些自己瞎掰的備註形容詞,提供班上的男同學們,可以有一些想像畫面。於是,諸如「可愛、豐滿、有氣質、活潑、韓風、運動型、傻大姊、新垣結衣、波多野結衣、全智賢」等等五花八門的形容詞,就出現在抽學伴的活動紙上。
沒有這些形容詞還沒感覺,有了這些形容詞,好像整個抽學伴活動都有了鮮明的畫面,班上的男生開始High了起來,還大張旗鼓的起哄討論,當成自己在選妃一樣!
「可愛很危險,一定是地雷。」
「誰要氣質啦,我們都是衣冠禽獸。」
「你四肢發達,適合運動型啦。」
「波多野結衣,阿嘶….」
還有兩個男生因為認真過了頭,為了要爭搶「新垣結衣」,差點吵了起來,好不容易才達成協議,決定一起成為新垣結衣同學的學伴,來一場公平的競爭。
然而就在大家瘋了一陣後,越討論卻越想越不對,這些在備註欄上的形容詞,到底是誰來決定的?總不會是女生班的自我介紹吧?
於是,這場鬧劇的始作俑者班級公關,最後還是被班上的男生們給看破手腳,還被大家給公幹了一頓,然而不可否認的,這項活動因為這些瞎掰出來的備註形容詞,而有了話題及畫面,讓所有人都更能投入了。
行銷賣的不是產品,而是感覺
男同學都如此膚淺嗎?這倒也不是,只不過比起照本宣科一成不變的活動,人們都會更喜歡去參與有話題又有畫面的東西,即使不一定真有如此高的期待,但就是有感覺多了。
在行銷的思維中,顧客買的通常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所能帶來的感覺,一旦產品本身沒有強大的吸引力時,就必須試著去賦予更多的情緒感覺。就像喜歡去逛IKEA的人,不一定是喜歡產品,而是IKEA賣場所塑造出來視覺情境,提供了人們一個想像的機會,讓人們能夠去感覺出自己未來家居的樣貌。
這也是為何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能抓住消費者眼球的創意人,永遠是企業最想合作的對象。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商品要包裝。因為行銷賣的不是產品,而是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