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美國經濟V轉 創史上最短蕭條——寬鬆引發的投機潮將使循環加速

美國經濟V轉  創史上最短蕭條——寬鬆引發的投機潮將使循環加速

2020-11-11 13:58

近半年來,美、日、歐三大經濟體釋放7兆美元,將全球經濟由泥淖拉出,卻也引發資金投機潮。未來若通膨升溫,迫使刺激提前結束,將可能加速此波景氣循環的速度,大幅縮短經濟擴張期。

今年十月二十九日,美國公告第三季GDP(國內生產毛額)數據,季增七.四%,刷新紀錄,為繼新冠肺炎爆發、各國封城之後,首次的經濟成長。回顧二○二○年,新冠肺炎造成全球大流行,促使中、歐、美三大經濟體相繼祭出封城措施,此疫情同時阻斷全球的供給與需求,產生的流動性緊縮造成全球股市大跌(標普五○○指數最高下跌近三四%),美國投資級公司債最多亦下跌二○%,引發恐慌。

 

然而,不到五個月,道瓊指數自底部上漲至最高達四九%;主要由美國科技巨頭組成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更因疫情受惠,持續創新高,今年以來已上漲三二.五七%(截至十一月六日),完全不受經濟衰退的影響。美股在疫情下,經歷史上最短熊市,為期僅一.一個月;此外,美國經濟也經歷僅一季度的衰退,第三季開始大幅反彈,GDP幾乎收復今年失土。不僅美國,綜觀中、歐、日三大經濟體與多數新興市場國家都循類似軌跡,自三月重擊中快速復甦。

 

今年四月全球恐慌蔓延時期,美國失業率達十四.七%,創下大蕭條以來的紀錄,隨之而來的卻是超乎想像的股市、經濟迅速反彈。觀察此次經濟衰退與過往最大不同之處, 一是衰退非由資產泡沫所引發,而是由各國封城產生經濟上的「關機」(shutdown),需求急速緊縮產生;二是今年三月股市崩盤後,各國央行迅速以「大量寬鬆」回應。美國於三月啟動無限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與二.二兆美元的財政刺激,其他各國政府與央行亦在其後迅速跟進,這次經濟V轉速度與過程,在人類生活史上記錄下新的內容。

 

本文由工作夥伴江若寧(一九九○年~,台北大學經濟學系)、張中宜(一九八五年~,政治大學財管所)、黃奕穎(一九八七年~,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所)、邱政緯(一九八八年~,台灣大學化工所)共同撰述。我們試著分析由美國聯準會引領的全球央行,在此次疫情後的角色轉變,以及產生的寬鬆環境對未來全球資產與經濟產生的啟示。

 

一、全球央行角色由「抗通膨」轉為「抗蕭條」。

 

今年八月二十七日,聯準會主席鮑爾宣布,將調整對未來通貨膨脹的目標,此為聯準會首次放寬對通膨的標準。回顧過往聯準會的歷史,自一九七一年金本位制瓦解後,疲弱的美元引發通膨失控,整個七○年代美國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由初期的五.六%大幅升高到十二.五%,聯邦基金利率則由五%提高到二○%,此後只要通膨增溫引發經濟過熱疑慮時,聯準會都會以升息的手段因應,「打擊通膨」便成為聯準會的主要目標。

 

通膨的長期增溫,使美國在一九七一年到一九八二年間就經歷三次蕭條,其中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五年的蕭條主因,是石油價格暴漲與抗通膨的「價格管制」措施。一九七九年八月,保羅.沃克(Paul Volcker)宣示就任聯準會主席,將聯邦基金利率自六.五%大幅提升至一九八一年最高達二○%,引發一九八○年到一九八二年間兩次的經濟蕭條,但也因此終結了美國通膨失控的年代。一九八二年到二○○七年,美國CPI年增率平均僅三.一%,遠低於七○年代動輒雙位數的增幅。

 

此頻繁的經濟蕭條,主要原因在於聯準會必須使用「貨幣緊縮」手段,以對抗通貨膨脹。此措施會大幅增高財務成本,產生去槓桿效應,使需求緊縮,引發經濟衰退。對比一九八二年通膨趨緩後,直到二○一九年,美國僅發生三次經濟蕭條,平均十年才發生一次,但除了九○年代的蕭條規模較小外,二○○○年與二○○八年都起因於大型泡沫的破滅,全球央行也因此必須以更大幅度的寬鬆政策應對,並於二○○八年後首度開啟「量化寬鬆」的刺激模式。

 

二○○八年金融海嘯後,聯準會在六年內執行三次QE,資產負債表擴表四兆美元,然而二○○八年到二○一九年,美國CPI年增率卻下降到一.七%,縱使在極度寬鬆的環境下,通膨仍然沒起色,引發聯準會對於美國經濟可能走向日本失落二十年模式產生疑慮,因而「抗蕭條」與「拉升通膨」變成全球央行的首要任務。

 

二、史無前例寬鬆引發投機潮,未來景氣循環期可能縮短。

 

全球央行在新冠肺炎疫情後開始大幅寬鬆,意圖避免讓全球經濟重演一九二九年大蕭條。聯準會開啟無限QE,三個月內擴表三兆美元,占美國GDP近十五%。然而,短期間龐大的寬鬆資金流出,引發資本市場的普遍投機熱,今年美國借殼上市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數量創下新高,達一四三件,較二○一九年暴增一四二%;上次的IPO(首次公開發行)高點出現在二○○七年的六十六件。以此上市的能源車公司Nikola在未生產一輛汽車下,市值一度超越福特汽車,直至被踢爆作假,股價才崩跌。

 

不僅美國,中國的可轉債市場在今年疫情後迎來暴漲,平均溢價二三%,溢價最高的亞藥轉債達一七六%;由於未有漲跌幅限制,其中一家「智能轉債」出現單日暴漲超過一倍,而後向下修正六○%。十月二十三日可轉債成交量突破一千九百億元人民幣,接近上證指數的單日成交量。無獨有偶,在台灣市場亦出現TDR(台灣存託憑證)之亂,平均溢價達一七○%,美德醫療-DR今年上漲近三十倍、溢價五二%(截至十一月六日),溢價最高的杜康-DR甚至達十五倍,價格顯然已無法由基本面解釋,並與價值大幅脫鉤。

 

全球三大經濟體(美、日、歐)近半年釋放出約七兆美元,將全球經濟由蕭條泥淖拉出,卻也引發資金投機潮。未來若通膨升溫,迫使刺激提前結束,將可能加速此波景氣循環的速度,使過去動輒十年的經濟擴張期大幅縮短。在此市場與實體經濟大幅變動的環境下,同時存在風險與機會,投資人宜避免參與明顯過度投機、脫離基本價值的股市區塊,並分散持股以同時掌握機會與降低風險。

延伸閱讀
全球車市即將谷底翻揚——兼論賓士車檢電腦廠融程電
全球車市即將谷底翻揚——兼論賓士車檢電腦廠融程電

2020-11-04

從Nikola看美國新創投機潮
從Nikola看美國新創投機潮

2020-10-28

從恒大事件看中國經濟轉向——兼論優質高爾夫球桿頭廠大田
從恒大事件看中國經濟轉向——兼論優質高爾夫球桿頭廠大田

2020-10-21

亞馬遜開啟新模式浪潮——子公司Ring崛起  台廠信音(6126)受益
亞馬遜開啟新模式浪潮——子公司Ring崛起 台廠信音(6126)受益

2020-10-14

美股牛市省思——挑戰與機會並存,全球投資展望
美股牛市省思——挑戰與機會並存,全球投資展望

20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