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自由貿易協定是國家發展的必要,人民願意配合,政府也應建立溝通平台。
於此之下,用企業經營的方式看待家庭式農業,才有機會聘雇好人才,達到永續發展。
今年的乳業共識營很有意思,產官學研齊聚一堂,過去大多都是有關乳牛飼養醫療和營養相關的主題,這次則邀請經濟學者討論「台灣加入自由貿易協定對乳業影響及因應之道」、「如何建立勞資雙方和諧關係」等新主題。
看得出來農業在台灣國際參與的過程中,與整體經濟的關聯性更加重要,以及家庭農業企業化遭遇的管理發展趨勢,這兩方向也是接下來發展非常值得關注的議題。
在政策發展當中,加入自由貿易協定是經濟發展必然的考量,但每個產業受到的影響程度不同,有的是受益方,當然也有被交換方。
像這次的美豬議題也是其中一例,受到衝擊後的長期影響是大家最擔心的。受負面影響的產業需要的是足夠的分析,並與產業清楚說明未來最糟的真實影響範圍;如何透過新政策,讓影響能夠「軟著陸」;建立多向溝通平台,輔導轉型或退場機制。
我看到的是很多農民願意配合與支持政府的決定,但卻感受到不被尊重,以及後續會遇到的問題,也擔心配套沒做足,低估將造成的毀滅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