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市場的投資與投機,產生極大的分野。今年是台股多頭十分有氣勢的一年,創下暌違三十年的歷史新高點,但也出現了史上罕見的大投機潮,很多個股股價飆升,最後又像自由落體般急落直下,令人歎為觀止,形成牛市中難得一見的投機泡泡傳奇。當中以生技防疫股、TDR族群及從興櫃轉上市的新股最具代表性。
疫情貫穿全年,生技股出現十年一遇的大機會,但是股價大漲後,終究得面對基本面考驗。過去十年來,生技股有很多經典的炒作傳奇,第一檔是基亞,從一一年起,基亞以一款癌症術後用藥PI-88為題材,股價從二十二.九五元漲到四八六元,市場當時如癡如醉,認為這一顆PI-88可以拯救全世界,當時參與炒作的一位朋友直言,基亞是人類的救星,股價上看六位數。
沒想到一切只是曇花一現,基亞炒作夢醒,股價跌至二十四.四元,這一輪炒作最大贏家是大股東,尤其是云辰的兩位創辦人。基亞股價飆升,也讓基亞又誕生了一家基亞疫苗,但基亞招牌已不堪用,最後又將基亞疫苗改成高端疫苗。這次高端疫苗也參與疫苗研發,股價一度炒上一三四.五元,最近才跌回八十三元,這是第一宗生技狂想曲。
下一檔是浩鼎,也是以一款治療乳癌的新藥引來市場追逐,股價一口氣炒到七五五元,後來股價慘跌到五十八.六元。今年疫情造成生技股又是一輪狂炒,但這次浩鼎表現十分冷靜,浩鼎是二○○二年創立的公司,背後有當時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的助力,一五年從興櫃轉上櫃,每股三一○元,是十分高貴的股價。不過這家癌症用藥的生技公司從○二年迄今,已經十八年,仍沒有營業額,但卻留下生技股熱炒的豐功偉績。
浩鼎在一五年狂炒時,市場也是如癡如醉,股價千元、萬元都有人喊,但市場上只有我一個人頻潑冷水。最簡單的一個評價模式是,浩鼎如果能站上七五五元或千元,代表浩鼎背後會有強大的EPS成長動能,如果用EPS回推,浩鼎以二十倍或三十倍本益比來算,至少一年要創造一股二十元EPS的實力。試想浩鼎何年何月可以創造二十元EPS的成績,結果大家等了浩鼎十八年,浩鼎到今天都沒有營業額,這也看出台灣生技產業的盲點。

搶作生技發財夢,上沖下洗、股價腰斬
這些年,業者經常抱怨政府給生技產業的助力太少,但是《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讓眾多沒有營業額的生技公司掛牌,且沒有任何「降落傘條款」,可以讓一直沒有營業額的公司股價炒來炒去,最後整個市場一定淪為炒股利益蓋過生技研發利益的金錢遊戲噩夢。
韓國生技公司不斷奔馳,三星生技、Celltrion都躋身韓國前十大市值行列,但台灣迄今沒有一家交出成績單的公司,這背後的問題,值得大家仔細深究。今年生技股又再度出現難得一見的熱炒,最具代表性「天國一輝」的中天、杏國、合一、杏輝。
疫情持續肆虐,全球確診病例及死亡人數頻創新高,但「天國一輝」的股價老早掉頭折返,合一從四七六.五元跌回一五三.五元,股價在第一波回檔六七.七八%,後來又彈升到三七八.五元;中天從一五九.五元跌回七十三.三元,回檔五四%;杏輝從六十八.五元跌回三十三.八元,跌幅五○.六五%。可以想見,今年炒得最猛烈的「天國一輝」這次回檔,股價都是腰斬等級,當中值得注意的是,杏輝有六款產品在九月被食藥署公告下架回收,最基本的藥品都慘遭下架,令人想到杏國的胰臟癌新藥臨床,成功機率會有多高?
「老人與狗」理論,小狗會回老人身邊
今年最狂熱的還有快篩試劑公司,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家——普生、瑞基、金萬林。疫情從元月開始,國內快篩試劑變成熱門題材,大家想像市場空間無限大,股價陷入瘋狂大炒境界。普生一度衝高到二七八元,瑞基到四三五元,金萬林到二○○元,股價不斷飆升。我不時提出示警,並用投資大師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的「老人與狗」理論,股價像小狗,年線是牽著小狗散步的老人,最後小狗一定會跑回老人身邊。
瑞基狂炒到四三五元時,年線在九十五元左右,普生二七八元時,年線在二十八元,金萬林二○○元時,年線在二十五.六元,股價與年線乖離缺口大得太離譜。如果基本面可以跟得上,也許還可以承受,若基本面跟不上,問題就大了。瑞基單月營收到五月的一.○五億元就上不去了,普生營收有成長,但上半年仍虧損,金萬林營收大多停留在兩千多萬元,這麼一來,撐高的股價一定載不動基本面。
如果用同樣的角度看韓國,今年在疫情中韓國的快篩試劑出口高達三十億美元以上,顯見韓國快篩試劑公司的全球競爭力遠優於台灣。台灣的快篩試劑公司,到了下半年業績依然平淡,股價一定巨大調整。普生從二七八元跌到四十九.五元,跌了八二.一九%,普生股價漲到二七八元時,市值達一二五億元,如果大股東最高檔拋出,一生投資完全回收,最近股價跌破五十元關卡,已逼近現金增資四十六元溢價的水平。
市場上受矚目的瑞基,今年高喊EPS會達二十元,但上半年只有二.四一元,下半年營收普通,股價從四三五元跌到一四五元,跌幅達六六.六%,今年瑞基不但一股賺一股難,恐怕連半個股本都很有挑戰性,這是基本面的考驗,金萬林也是如此。
這些年,很多投資人心甘情願在生技新藥股上等待,這是等待一個夢,但是投資追求的是獲利,如果一家沒有營業額的公司,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都創造不了營業額,那麼大家在等什麼?投資一家企業,背後代表的是現金流,企業有獲利,創造現金流,可以配息給股東。
像台積電每年配十元給股東,股東長期投資可享逾二%的回報,但是高價買到基亞、浩鼎的人,只能抱著股票一直等下去。最近藥華藥在仲裁官司敗訴,被判賠四十八億元,這幾乎是兩個股本。也有小股東說,永遠要與藥華藥在一起,這是投資人的膽識,但與理性投資無關。台灣的生技夢可能一直夢下去,但全世界的新藥投資都以法人為主,台灣資本市場把菜籃族趕去投資生技股,未來會如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先前,我提到台灣存託憑證(TDR)最近出現如雪崩一般的景象,我們先來盤點一下,美德醫從七十八元跌到三十一.一元,跌幅超過六成。泰金寶從十三.七五元跌到三.八二元,跌了七二%,越南控股跌五七%,明輝控股跌七四%,精熙跌六四.五九%,晨訊科跌七二.四%,友佳跌七○%,杜康也跌七○.三%。

受惠新冠快篩題材,瑞基大漲,但是基本面營收卻跟不上股價漲幅。(攝影/蕭芃凱)
TDR災情慘烈,過度追逐易致風險
看起來,大多數TDR都出現六、七成的慘跌,這是因為先前市場過度炒熱股價,TDR只是一個憑證,最後的股價如同小狗與主人一般,股價最後一定會回到在母國上市的股價附近,到今天為止,康師傅、神州數碼及友佳都跌到母國上市股價下面,也算是回到正常水準。
股價已跌了七二%的泰金寶,二十六日在泰國的收盤價是二.一四泰銖,台股收盤約是四.六六元台幣,換算後溢價超過一倍,仍有很大風險。在市場上被視為最績優的美德醫,今年逢疫情爆發機會,獲利成長,美德醫實收資本額二七四七萬美元,前三季營收二.八七二億美元,稅後淨利八四六三萬元,年成長一九八倍,等於前三季賺了三.○八個資本額,目前在新加坡掛牌價是一.一七新加坡幣,台股跌到三十一.一六元,換算約一.四六六一新加坡幣,溢價約二五.三%,股價回檔倒是可以留意,也許美德醫回台上市,可以享受更好的回報。
投資TDR的投資人,一定要注意母國公司的掛牌價,畢竟台灣只是買一個憑證,如果台灣股價炒得比國外掛牌的公司還高,風險就會降臨在投資人身上,這是投資TDR的必修功課。投機可以,但不可忘了基本面的角力,籌碼炒作只是一時的,最後仍得看基本面。
這次還有興櫃轉上市櫃的狂炒,像亞洲藏壽司在上櫃前,一度炒到三二五.五元,市值達一四六.四七億元,一家日本壽司店市值接近一五○億元,股價可能高估了,上櫃後,亞洲藏壽司從興櫃時的三二五.五元跌到七十六.六元,跌幅達七六.四七%。同樣初登興櫃的八方雲集,一下子拉升到二五○元,也回挫到一六三元,所幸八方雲集有賺一個股本的基本面當屏障。汎德永業以一八○元上市承銷,上市前拉升到四二七.五元,以汎德EPS大約十元的成績,股價折回二六四元,算是合理反映,這些先前炒籌碼的新股,最後也都面臨基本面的考驗。
今年是台股牛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年,但是在牛市中,不乏出現股價腰斬或下跌六、七成的公司,這都是股價過度炒作的後遺症,也就是說,當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這個投資硬道理,始終不變!
